发布时间:2017-09-15 15:19 原文链接: 各国学者官员热议中国荒漠化治理经验和成就

  在过去的发展中,由于我们忽视了土地退化和干旱,肥沃的土地在全世界减少了20%,这给农村和农业带来了灾难性后果。过去的18个月里,20多个国家宣布进入紧急的干旱状态,这迫切要求我们改变发展模式,创新发展理念。

  我们在中国、在鄂尔多斯学到了很多有关荒漠化防治的知识。在库布其,我们看到6000多平方公里沙漠变为绿洲,当地百姓、私营部门和政府保持了良好的伙伴关系,10多万人因此摆脱了贫困。我们要学会分享这种治沙智慧,找到适合自己的模式,为我所用。应对土地荒漠化、促进土地恢复,蕴藏着商机,将带来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要注重发挥各方力量,注重社会参与,朝着同一个方向努力,解决荒漠化问题。在这种合作共赢的模式中,公共部门和私营部门能够实现共赢。我们看到《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的缔约方就是在这样的原则下,群策群力,找到了有意义的解决方案。

  联合国副秘书长、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执行主任埃里克·索尔海姆:

  中国治沙样本值得全球推广

  我们要把中国治沙模式推向世界,并提供相关援助。例如,伊朗正面临严重的沙尘暴问题,它可以从中国的治沙技术和知识中受益。此外,非洲、中亚等世界上很多地区也面临类似的问题,中国可以积极向这些国家和地区分享经验,使他人受益。撒哈拉以及其他“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沙漠地区的人们,不能完全复制库布其模式,但可以从中学习先进技术和经验,并找到适合自己的治沙路径。再次呼吁发展中的伙伴,携起手来共同努力。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与中国政府将共同建立“一带一路”绿色发展联盟,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相关合作。

  非盟委员会绿色长城“撒哈拉和萨赫勒行动”协调员埃尔维斯·保罗·塔根:

  把中国的治沙模式带到非洲去

  非洲有55个彼此之间情况迥异的国家,各自面临的自然状况都不一样,却有着共同的目标,那就是减贫,希望人民有良好的生活水平。在这个共同目标的指引下,我们可以携手促进生态环境的健康发展,共同找到解决方法。我们在互相学习、共同投资方面,有巨大的潜力和影响力。非洲常年不下雨,有时候温度高达50摄氏度,这背后是巨大的太阳能资源,这也是非洲独特的资源优势,其中蕴藏着巨大的生态财富。因此,我们欢迎中国把自己的治沙模式带到非洲,做小规模的实验。由于文化差异,治沙落地的方法、思路也许要做出调整,但是原则和思想将实现相通。我坚定地相信这种模式的推广,会有非常广阔的前景。

  国际生物多样性中心主任安·塔特怀勒:

  以生物多样性对抗荒漠化挑战

  在沙漠地区保持生物多样性十分重要,这对恢复沙漠地区生态环境意义重大。如果增加生物多样性,那么农业的产量、质量可以提高3到4倍。中国是农业绿色革命的先锋,中国在这一点上的工作非常成功。引入新的植物,提高生物多样性,对于应对土地退化意义重大。土地退化往往是生物多样性不足引起的,如果只有一种植物,一旦发生病虫害,将严重影响产量和物种安全。因此我们开发了土地管理的工具,追溯种子的来源,并且识别种子的品种,从而研究种子对于病虫害的抗性,目的是找到真正能适应当地气候的植物,造福未来。

  世界农林中心高级科学政策顾问帕崔克·沃姆斯:

  依靠大数据恢复沙化土地

  中国的治沙经验告诉我们,恢复沙漠地区的生态环境完全是可以实现的。在治沙中,要利用大数据,将科技与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相结合,从而可以提高沙区人民的生活水平。全世界约有20%的土地是退化了的干地、旱地,其中又有约80%的地方都面临着战争、恐怖主义等政治问题的威胁。很多时候,由于土壤贫瘠,难以产出足够的粮食满足人们的需求,才导致了当地的贫困,正是贫困造成了一系列的政治问题。落实“一带一路”倡议和使用大数据、科技来更好造福人民这两件事是紧密相连的。中国在科技治沙和大数据的应用上取得了很多卓有成效的经验,这对其他国家和地区具有很强的借鉴意义,比如在东非、马里等地有成百万公顷的土地最近都变成了沙化地区,当地人民进行了很多努力,正在通过增加植被、增加土地营养实现对土地的恢复。

  柬埔寨农业、林业和渔业部高级副部长索昆提:

  脱贫和治沙相结合具有示范效应

  中国治沙将脱贫致富和环境保护相结合的理念,对东南亚的发展中国家有良好的示范效应。尽管东南亚各国不用面对治理沙漠的问题,但土地荒漠化和气候变化等环境问题依然存在,同时又伴随着粮食短缺等贫穷现象。库布其治沙模式使我们深受启发。通过改善环境来提高土地的粮食产量,同时帮助当地农民脱贫致富,这真是一举多得。在防沙治沙示范区参观时,我看到了螺旋钻种植法、节水容器种植法和网格治沙技术等沙漠绿化种植方式的现场示范,这些新技术既简单易学又科学有效,大大提高了治沙效率,是库布其模式成功的关键所在。未来治沙,中国将依法保护生态,防止产生新的破坏;依靠科学提高治沙效果,共享经验推进国际合作,这些都将对各国治沙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

相关文章

宁夏升级治沙“利器”加速修复荒漠化土地

5月初,位于腾格里沙漠东南边缘的宁夏中卫市,上半年3万亩的治沙任务提前一个月就完成了。“得益于国家加大投入保障和治沙技术升级迭代,近年来治沙进度不断加快,全市168万亩沙漠已治理了90%。”中卫市西郊......

祁连山国家公园监测发布:荒漠化面积减少植被趋好

祁连山青海片区荒漠化面积减少、植被生态质量继续趋好,这是国家公园青海省管理局、青海省气象局近日联合发布的《2018年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片区生态气象监测公报》显示的内容。《公报》基于地面监测资料和卫星遥......

新疆生地所荒漠化防治团队赴蒙古国考察

蒙古国是我国北方邻国,拥有广阔的天然草场,畜牧业是国家的支柱产业。然而,蒙古高原气候干旱,加之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共同影响,荒漠化加剧,沙尘天气频发,风沙危害严重,成为东北亚重要的沙尘源,其影响波及我国......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学科发展报告》发布

日前,由北京林业大学教授王玉杰领衔的《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学科发展报告》正式发布。该报告分为综合报告、专题报告两部分。综合报告总结了国内外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学科的历史、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从科学研究......

全球升温!土地都要荒漠化了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近200个缔约方在2015年巴黎气候变化大会上达成《巴黎协定》,承诺把全球升温控制在比工业化前高2.0℃的范围内,并为把升温控制在1.5℃之内而努力。目前不同升温水平对荒漠化......

写在一带一路防治荒漠化合作机制正式启动之际

行走在中国防治荒漠化成就展大厅,一幅长约50米的巨型中国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图映入眼眸。在绿色土地的“夹缝”中,黄褐色的“一带一路”从中国向西延伸,越过里海,直抵地中海。西安、兰州、喀什、杜尚别、......

各国学者官员热议中国荒漠化治理经验和成就

在过去的发展中,由于我们忽视了土地退化和干旱,肥沃的土地在全世界减少了20%,这给农村和农业带来了灾难性后果。过去的18个月里,20多个国家宣布进入紧急的干旱状态,这迫切要求我们改变发展模式,创新发展......

防治荒漠化建设绿色家园

今年6月17日是第二十三个“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我国宣传的主题是“防治荒漠化,建设绿色家园”,旨在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凝聚社会共识,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荒漠化防治,建设绿色家园,创造良好的生产生活......

全国荒漠化和沙化监测京津冀风沙源区植被盖度提高

近期随着雾霾的不断来袭,一种“三北防护林将风挡住导致雾霾无法消散”的说法流传甚广。国家林业局局长张建龙今日就此表示,这种说法只是一家之言。12月29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召开新闻发布会,张建龙介绍了第五......

专家呼吁联合上合组织共建中亚防治荒漠化工程

中外专家呼吁,当荒漠化正蔓延到世界140个国家与地区,特别是世界人口与资源面临巨大挑战的中亚地区时,联合上海合作组织国家,共建中亚防治荒漠化工程,可尽早在防治荒漠化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来自俄罗斯、蒙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