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7-09-18 09:15 原文链接: 中科院专家建言雄安水安全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17/9/388432.shtm

■本报记者 王晨绯 通讯员 王超

一直以来并不为人所熟知的河北省雄县、容城、安新三县,一夜之间为人们口耳相传,无数人的朋友圈被它们刷屏。而根据中央的规划,雄安新区要“打造优美生态环境,构建蓝绿交织、清新明亮、水城共融的生态城市”,要实现“水城共融”,这无疑离不开白洋淀。

白洋淀位于大清河流域,上游为太行山区,地势较高,形成向平原区补水的条件。该流域的主要水系呈扇形分布,向东汇入白洋淀,经天津市的海河入海,白洋淀水量减少也会直接导致天津市的河道干涸,供水不足。

中科院遗传发育所农业资源中心杨永辉团队,长期从事海河流域农田节水与农业水资源研究。他们通过调研发现:削减上游农业用水,不失为解决雄安新区水资源短缺问题的妙方。

白洋淀缺水问题

须治病求本

历史上,海河流域山区来水到达出山口或冲积扇地区的北京、保定、石家庄等城市后,水资源丰沛,形成大量的河、湖、潭、沼、泉等湿地。根据保定市水文水资源局资料,白洋淀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平均入淀水量高达二十亿立方米,每年向天津弃水就高达十八亿立方米,其广阔的水面和沼泽湿地在维护华北地区生态系统平衡、补充地下水源和向天津供水等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根据我们的研究,白洋淀来水减少的关键时期始于上世纪70年代中后期,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群众的积极性得到发挥,能源和电力供应得到保障,农田灌溉得到了大力发展,用水剧增,来水减少加剧。白洋淀水位从50年代的洪涝灾害时的高于海平面10米,下降到1982年的干淀。”杨永辉团队通过查阅资料发现,1988年的夏季洪水使干淀达5年的白洋淀得以重新蓄水,但面积大大萎缩,特别是1999年以后,水位长期徘徊在高于海平面7米左右,接近干淀水位,长期靠“引黄济淀”“引岳济淀”维持不干枯。

“治病求本”,科学家们发现白洋淀水资源短缺的关键是农业用水增加。

“占流域耗水量60%以上的农业用水会通过田间蒸发挥发到大气层。”杨永辉告诉记者,由于从液态变为气态是水作为资源消失的主要方式,尽可能地减少农田、河道、湖泊、森林等的耗水就成为解决雄安新区水资源短缺、实现人与自然共生和谐的关键。

他举出了一系列数据,“根据我们的前期研究和重新测算,白洋淀上游目前农作物耕地面积79.3万公顷,其中,有效灌溉面积达63.9万公顷,占总耕地面积的80.6%。播种面积122.7万公顷,其中小麦、玉米、蔬菜、水果各占32.4%、37.9%、13.1%和13.6%,是上游地区主要的耗水作物,灌溉直接消耗(包括地表及地下水)水量高达22.0亿立方米,与五六十年代白洋淀的来水量基本相当,由此表明,目前白洋淀流域的来水减少的关键是上游农业灌溉用水的增长。”

农业节水在减少水资源短缺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过去30年来,我国一直大力发展农田节水技术,单方水的粮食生产效率一直提高,但“节水”和“用水减少”有着根本区别,这在全球能源和资源领域被称为“杰维斯效应”,即效率提高不等于用量减少。

“以白洋淀上游为例,2014年高耗水的水果、蔬菜种植面积与1990年相比分别增加了2.1倍和3.9倍,实际耗水高达22.0亿立方米,是造成白洋淀和雄安新区水资源短缺的主要原因。”他表示。

为雄安新区水资源短缺建言献策

“解决雄安新区水资源短缺除传统考虑的节水和增加外调水量外,调蓄山水林田湖布局、减少地表蒸发、增加清水产流是关键。”杨永辉一一举例分析。

“以白洋淀上游为例,该区域农作物播种面积122万公顷,生产小麦、玉米分别为262.5万吨和331.8万吨,但小麦、玉米生产量的22.8%和66.4%外输到其他省份和地区,具备压缩高耗水作物、减少农业用水的可行性。”他表示,调整种植结构、减少高耗水作物的种植面积、增加休耕和实施限水灌溉是实质性地减少农业用水、解决流域水资源短缺的关键。因而,建议研究确立本地区压缩高耗水作物种类和规模的实施方案及政策机制,通过限水灌溉和限水种植,恢复白洋淀和雄安新区的清水产流,提升新区及周边生态环境质量。

杨永辉团队建言,雄安新区的建设或许可以借鉴国际上的通用办法,由城市反哺农村,获取对农民所属土地水资源的使用权,从而实现水资源使用的总量不增长。

相关文章

双流机场布局多种智能识别技术迎特殊春运

部署在双流机场的智能识别设施在统筹做好疫情防控的全局之下,今年的春运变得特殊。《中国科学报》1月29日获悉,为更好做好疫情防控、便捷旅客出行,成都双流机场引入一系列智能识别技术,上线了“佩戴口罩智能识......

大连化物所发表基于“反应相图”的催化反应设计综述文章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催化基础国家重点实验室理论催化创新特区研究组研究员肖建平团队发表了题为Towardcomputationaldesignofchemicalreactionswith......

中亚阿尔泰山两个主要树种树木的研究中获进展

 北方针叶林是地球上最大的生物群落之一,也是对气候变化较为敏感的生态系统之一。中亚地区是北方针叶林的重要分布区域之一,该地区的森林生态系统在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区域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

自由电子激光揭示星际介质S2碎片的直接来源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分子反应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大连光源科学研究室研究员袁开军团队,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王兴安合作,利用自主研发的基于大连相干光源的离子成像实验装置,首次在CS2分子......

中国科大在单原子催化剂仿酶催化方面研究中取得进展

大自然通过选择特定的金属离子(Fe,Ni,Mn等)作为活性位点,嵌入蛋白质框架,从而构成各种各样的金属酶。在温和条件下,这些金属酶可以实现多种高难度的生化反应,如C-H活化,N2还原等。目前,这些生化......

研究揭示有颌脊椎动物早期演化新框架

1月28日凌晨0时,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朱幼安、卢静、朱敏带领由中国、澳大利亚、英国和瑞典学者组成的研究团队,在《当代生物学》(CurrentBiology)上发表了关于4亿年前的澳大利......

国家生态环境科技成果转化综合服务平台技术筛选入库

名称关于推进国家生态环境科技成果转化综合服务平台技术筛选入库工作的公告索引号000014672/2021-00071分类其他环境科技信息发布机关生态环境部生成日期2021-01-22文号公告2021年......

民用核设施操作人员资格管理规定

名称民用核设施操作人员资格管理规定索引号000014672/2021-00073分类核设施安全监管发布机关生态环境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生成日期2021-01-29文号部令第22号主题词生态环境部国家......

肌肉生理功能启发下的聚氨酯基可拉伸电子基体获进展

当前,可拉伸电子器件已成为下一代电子设备最有价值的前沿之一,其可适应柔软和弯曲的形状,预计在人工智能时代将发挥更大作用,并给日常生活带来重大变化。为了满足特定及各种需求,必须使用多功能传感材料和弹性基......

超小氧化铁纳米颗粒放大肿瘤成像信号研究中获进展

近日,国家纳米科学中心研究员陈春英课题组在利用乏氧组装的超小氧化铁纳米颗粒放大肿瘤的荧光和磁共振成像信号研究中取得进展。相关研究成果以Hypoxia-TriggeredSelf-Assemblyof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