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7-09-20 11:51 原文链接: 武汉岩土所利用光纤技术监测岩心二氧化碳驱替过程

  二氧化碳(CO2)地质封存和驱油(CCUS)过程中,大量流体注入会改变原有地层的地质力学场状态,注入流体的圈闭机理、运移分布和扩展范围是油藏科学家和地质工程师们关心的科学技术问题,也是CO2地质封存储量评估和安全性预测的重要基础。传统监测手段对该环境下的岩心驱替试验研究存在问题,因而急需新的监测技术和驱替装置。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利用光纤布拉格光栅(Fiber Bragg Grating, FBG)感测技术首次对岩心尺度的H2O/CO2驱替试验进行实时高精度动态监测,在驱替前缘(Flooding fronts)界面信息捕捉上取得新进展。

  变围压/孔压下的岩心水驱试验共进行6套方案,以方案2中传感阵列Ch3为例,即孔压恒定为2MPa、孔压从0.5MPa变为2 MPa(图1左上角第一图所示)。当去离子水连续注入饱水岩心,将出现7次显著跳跃点(a)~(g)。通过局部放大图,可以看到用三个轴向FBG传感器实时监测到的压力前缘的初始到时。低孔压下,属于同阵列Ch3的三个传感器的初始到时相差1-6s,但高孔压下,时差变小甚至重合。物质前缘界面未能在曲线上清晰地响应出来,主要是驱替流体本身对FBG传感器的影响相对较小。理论上,这与太沙基原理相吻合,随着有效应力减小,会导致有效应变的减小。此外,随着有效应力的减小,即孔压增大,三个FBG传感器测得的初始到时时差越来越小,最后甚至为零(如图1所示)。因此,实际驱油工程中,尽可能减小储层有效应力,进而提高驱油时效,减少工程作业时间和成本等。

  水驱试验结束后,将气态CO2从饱水砂岩底部注入进行气驱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对于CO2-水两相流,密度小的CO2由于浮力和毛细作用将会上移到岩心顶部,同时因差压而发生侧向延伸流动。大约经过19.3h,CO2羽到达岩心上部(如图2所示)。由于试样顶部密闭,不同于传感器Ch3-2和Ch3-3处的气态CO2,传感器Ch3-1处的气态CO2会随着注入持续进行累积。因此,当砂岩底部持续注入CO2,导致试样顶部静水压力逐渐增大,因为顶部空间的去离子水会被上涌的CO2驱替排开,迫使水向试样底部缓慢移动,进一步导致有效应力减小。尽管测得的应变历史出现一些波动(机理尚待进一步解释),但原始试验结果对指导后续不同边界条件的驱替试验研究、数值模拟和现场应用具有指导意义,也为流体注入诱发的地质力学场微小变化的监测提供机理解释,最终目标是为CCUS现场高精度智能监测网络系统的搭建提供技术支撑。

  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温室气体控制杂志》上。研究中使用的设备早期研发阶段受到中科院百人计划“引进海外杰出人才项目”的资助,实验受国家基金面上项目的资助。

相关文章

科学家借助计算机建模开发二氧化碳捕集、处理新材料

俄罗斯萨马拉技术大学与来自中国的科学家们利用计算机模拟技术,创建了一个能够计算材料特性的平台,开发出捕集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并将其转化为一氧化碳、生产发动机燃料、润滑油和酒精的技术。开发的材料基于一种光敏......

全球海洋表层海水二氧化碳分压数据产品正式发布

近日,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宋金明团队设计的国内首套全球海洋表层海水二氧化碳分压(pCO2)数据产品正式发布。该产品基于逐步前反馈神经网络(StepwiseFFNN)的pCO2数据产品重构算法,构建了1......

超稳Co单原子配位场切换实现催化二氧化碳加氢

CO2加氢生成燃料和化学品是实现人工碳循环利用的重要途径。其中,通过逆水煤气反应(RWGS)将CO2转化成CO得到广泛关注。生成的CO平台分子可以进一步经碳一化学过程转化成各种燃料和化学品。发展高效稳......

海洋二氧化碳数据发布

全球大洋1°×1°表层海水二氧化碳分压数据产品  海洋所供图近日,由中科院海洋所研究员宋金明团队设计的国内首套全球海洋表层海水二氧化碳分压(pCO2)数据产品正......

首套千吨级二氧化碳加氢制汽油示范装置开车成功

中新网大连3月4日电(记者杨毅)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以下简称“大连化物所”)4日发布消息称,由大连化物所和珠海市福沺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开发的全球首套1000吨/年二氧化碳加氢制汽油中试装置......

全球首套千吨级二氧化碳加氢制汽油示范装置开车成功

近日,由我所和珠海市福沺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开发的全球首套1000吨/年二氧化碳加氢制汽油中试装置,在山东邹城工业园区开车成功,生产出符合国VI标准的清洁汽油产品。该技术于3月4日在上海通过了由中国石......

二氧化碳捕集技术要协同应用“取长补短”

近日,美国化学会《能源与燃料》杂志发表哈尔滨工业大学碳中和能源技术研究所副所长冯冬冬团队的研究综述文章。文章认为,液相和固相二氧化碳(CO2)捕获技术要协同作用,实现“取长补短”,并提出了“生物炭功能......

我国科学家揭示二氧化碳电化学还原反应提速关键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2/2/473968.shtm日前,天津大学新能源化工实验室与丹麦技术大学物理系合作,在二氧化碳资源化利用领域取得......

韩国研究人员研发转化二氧化碳催化剂创新技术

据“首尔经济”报道,韩国蔚山科学技术院(UNIST)及大邱庆北科学技术院(DGIST)、成均馆大学联合研究团队成功研发提高转化二氧化碳为工业原料所需催化剂性能的创新技术。联合团队利用纳米技术制造催化剂......

二氧化碳“变身”纯甲酸液体燃料一种新型电解反应器

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曾杰教授与电子科技大学夏川教授、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肖建平研究员合作,基于固态电解质开发了一种新型电解反应器。他们利用可持续的清洁电能,配合所研发的铜基单原子催化剂,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