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7-10-16 09:44 原文链接: 遥远星系露出宇宙黑暗时代末期真相

  记者从中国科技大学获悉,该校王俊贤教授发起组织的由中国、美国、智利三国天文学家参加的“宇宙再电离时期的莱曼阿尔法星系”(LAGER)研究项目,在宇宙黑暗时代星系观测研究领域再获突破性进展。研究结果日前发表在国际一流天体物理期刊《天体物理快报》上。

  之前的工作中,他们观测获得了一个宇宙早期的星系候选者样本,并发现在该宇宙年龄处,宇宙星系际弥散介质中氢的电离比例为约50%。在最新的工作中,他们使用美国卡内基天文台麦哲伦望远镜获得了其中6个星系的光谱证认,确认它们为宇宙大爆炸后约8亿年的星系,证认成功率高达67%。

  宇宙大爆炸之后大约40万年,随着宇宙逐渐冷却,质子和电子结合为中性氢,宇宙进入黑暗时代。当在重力作用下宇宙第一代恒星和星系开始形成,它们发出的紫外光辐射电离了周围的中性氢,使得整个宇宙开始明亮起来,从而结束宇宙黑暗时代。这段整个宇宙的整体相变过程被称之为再电离。确定再电离的细致过程以及第一代星系何时形成,是天体物理前沿一个极具挑战性的问题。

  该项目首批光谱观测即获得了6例光谱证认,为研究宇宙早期的星系形成与演化奠定了重要基础。

相关文章

天文摄影师刘博洋:跟拍记录中国空间站“成长”

刘博洋是一位90后天体物理博士,同时也是一位天文摄影师。刘博洋仰望星空,怀揣梦想,成功用自主开发的光学跟踪技术拍摄到了中国空间站,并用几个月时间完整记录了中国空间站建设时期的12种构型,留下了异常宝贵......

关于深地实验室核天体物理关键反应研究的重要进展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11490560、11490562、11825504)等资助下,北京师范大学何建军教授团队与国内外合作者利用中国锦屏深地核天体物理实验装置(JUNA),对关键核天体反应......

天文学家利用微引力透镜技术发现最小“流浪行星”!

科技日报讯(记者刘霞)据美国太空网近日报道,美国和波兰天文学家在最新一期《天体物理学杂志快报》在线版上撰文指出,他们借助微引力透镜,可能发现了迄今已知最小的“流浪行星”,其“体重”约为地球的10%,不......

天文学突破:相接双星截止周期下推到0.15天

 相接双星的形成和演化是天体物理领域的热点与难点。近日,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研究人员通过分析相接双星各物理参量之间的相互关系,推导出周期跟质量比的关系,把相接双星的截止周期从目前的0.22天......

遥远星系露出宇宙黑暗时代末期真相

记者从中国科技大学获悉,该校王俊贤教授发起组织的由中国、美国、智利三国天文学家参加的“宇宙再电离时期的莱曼阿尔法星系”(LAGER)研究项目,在宇宙黑暗时代星系观测研究领域再获突破性进展。研究结果日前......

遥远星系露出宇宙黑暗时代末期真相

记者从中国科技大学获悉,该校王俊贤教授发起组织的由中国、美国、智利三国天文学家参加的“宇宙再电离时期的莱曼阿尔法星系”(LAGER)研究项目,在宇宙黑暗时代星系观测研究领域再获突破性进展。研究结果日前......

遥远星系露出宇宙黑暗时代末期真相

记者从中国科技大学获悉,该校王俊贤教授发起组织的由中国、美国、智利三国天文学家参加的“宇宙再电离时期的莱曼阿尔法星系”(LAGER)研究项目,在宇宙黑暗时代星系观测研究领域再获突破性进展。研究结果日前......

宇宙黑暗时代再电离研究获突破

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研究员郑振亚及其合作者在宇宙再电离研究领域获突破性进展,他们观测获得了一个宇宙早期(大爆炸后约8亿年,约为宇宙当前年龄6%时)的星系样本,并由此发现在该宇宙年龄处,宇宙星系际弥散介......

中意将加强天体物理科研的合作

位于意大利撒丁岛的射电望远镜(SRT)落成于2013年9月30日,是目前世界上研究天体射电辐射以及地球动力学和空间科学应用最先进最强大的望远镜之一。该望远镜由意大利国家天体物理研究院、意大利空间局和撒......

天宫二号搭载中瑞合作科研仪器开展天体物理研究

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于2016年9月15日发射成功,瑞士对此高度关注。瑞士主要德语报纸《每日导报》用两个整版篇幅介绍了中国航天最新成就和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尤其值得注意的是,由瑞士科学家提出和设计的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