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3日Nature及Nature Genetics两份期刊同期发表了两项成果,报道了与乳腺癌患病风险增加或减少有关的一系列常见遗传变异。其中Nature论文分析了超过10万例乳腺癌患者的基因型,以及相同数量的基因组中非癌调控遗传位点,从中发现了65个与乳腺癌风险相关的新遗传区域;Nature Genetics文章则采用了类似的方法,但增加了患有罕见雌激素受体阴性(estrogen-receptor–negative)乳腺癌患者的病例,研究人员鉴定出了10种新突变,其中3种与第一项研究重叠。研究人员希望这些突变将能帮助医师们更好地预测女性乳腺癌风险。

  Dana-Farber癌症研究所、哈佛大学医学院的Timothy Rebbeck(未参与这些研究)点评道:“癌症易感性非常复杂,可能涉及上百种潜在的易感等位基因。(这项研究)验证了以前已经确定的一些突变,并且还识别出新的突变……因此在理想情况下,我们可以利用这些信息来预测个体发展出乳腺癌的风险。”

  此外,最新研究也揭示了乳腺癌基础生物学,Rebbeck说。“这些突变能确定一些基因和途径和生物学机制,帮助我们更深入了解乳腺癌的发生过程。”

  ER阴性癌症

  乳腺癌分为两类:包含雌激素受体(ERs)的癌症(ER阳性癌)和不包含雌激素受体的癌症(ER阴性癌症)。其中ER阳性乳腺癌比较常见,研究也较多,与ER阴性乳腺癌相比具有更好的预后。这些乳腺癌患病风险受遗传影响,虽然之前已知105个遗传区域与乳腺癌相关,但是它们对于患病风险的影响在很大程度上仍未可知。

  在Nature这篇文章中,英国剑桥大学的Douglas Easton(同时也参与了Nature Genetics文章的研究)利用Illumina的OncoArray的芯片(主要分析SNPs),对约6万例乳腺癌患者和近5万例无癌症对照组进行了基因分型分析,了解与癌症相关的区域。他们将这个OncoArray数据与其他研究相结合,将癌症分析病例的总数提高到10万例,标记分析总数达到约1100万个。

  此前的研究表明乳腺癌患者的亲属患上乳腺癌的风险是无乳腺癌家族史女性的风险的两倍。最新发现的65个突变解释了约4%的遗传性乳腺癌风险。Easton说,加上以前确定的易感突变,以及高危基因如BRCA1和BRCA2的突变,那么共有约39%的风险可以被解释。

  领衔Nature Genetics文章报道的癌症流行病学家Roger Milne(同时也参与了Nature文章的研究)表示,这些研究筛选出了大量人群中相对常见的突变,而不是罕见的突变。

  与高危基因的突变不同,这些突变可能并不会大大增加乳腺癌的风险,因此在这些风险基因位点中的任何一个具有与癌症相关的基因型所赋予的风险非常小。相比较来说,虽然所有65种新突变共同解释了4%的家族性癌症风险,但BRCA1和BRCA2突变单独就可以解释17%的患病风险。

  由于ER阴性癌并不常见,相关的遗传变异更是难以识别,“为了找到ER阴性癌症中的相关突变,必须特殊看待ER阴性癌症,寻找更多ER阴性癌症病例”,Easton说。

  在Nature Genetics论文中,Easton,Milne等人开始采用的是与Nature论文相同的数据库,查看其中的ER阴性癌症病例。并且他们也添加了患有BRCA1突变的患者,因为BRCA1突变与ER阴性癌相关。最终他们确定了10种新的突变,可以解释大约1.5%的ER阴性乳腺癌遗传风险。结合先前确定的突变,研究人员现在可以解释14%的风险。

  Rebbeck说:“了解ER阴性癌症的病因和这些肿瘤的发生机制非常重要,这些研究也提供了新的信息,有助于我们解决这个问题。”

  目前研究人员正在努力利用这些突变,以及影响乳腺癌风险的其他因素,更好地预测乳腺癌的风险。Milne说:“如果能够将女性区分成不同风险的群体,那么就可以挽救更多的生命。”比如说具有不同风险的女性可以接受定制筛选。 “更高风险的女性可能需要更多的筛查。”

  除了在临床水平上应用外,Rebbeck强调还需要进行基础科学实验来跟踪新确定遗传突变的作用机制。 “这样我们能更多地了解癌症。”

相关文章

科学家提出治疗乳腺癌新策略,有望大幅减少副作用

乳腺癌是世界上最常见的女性恶性肿瘤,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靶向DNA损伤修复途径的治疗策略最近成为治疗乳腺癌的一个有希望的选择,但也面临着全身副作用较大等缺陷。《中国科学报》记者从华中科技大学获悉,该......

宠物克隆:“复活”一只宠物的代价,是无数只动物被虐杀

宠物克隆原理看上去很简单,取一块原本宠物的皮肤,在皮肤细胞里提取细胞核;从其它动物体内取一个卵细胞,去掉它的细胞核;再把新卵细胞植入到另一动物体内,直到孕育出一个新生命。取卵的过程是无比痛苦的,他们会......

独特人类基因进化是平衡行为

人类和黑猩猩的DNA仅百分之一不同。人类加速区域(HAR)是基因组的一部分,美国研究人员分析了数以千计的人类和黑猩猩HAR,发现人类进化过程中积累的许多变化具有相反的影响。研究结果近日发表在《神经元》......

特定基因突变促进心血管疾病发展

据发表在《自然·心血管研究》上的一项新研究,西班牙卡洛斯三世国家心血管研究中心(CNIC)的一个研究小组与美国研究机构合作,已经证明编码蛋白p53基因的获得性突变,将促进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发展......

基因揭示这些西伯利亚人具有高流动性

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青年研究员王轲和德国图宾根大学古生物学教授CosimoPosth等合作,报告了7500年前10个古人类的基因组数据,填补了早期从北亚穿越白令海峡迁徙到北美的人类古基因组数据的空白,......

中科院武汉植物园报道桃果实糖积累的机制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1/492674.shtm果实糖分积累是园艺作物尤其果树的重要农艺性状。糖分决定果实的风味口感和营养品质,并可......

找到破解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金钥匙”

近日,《先进科学》(AdvancedScience)在线发表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乳腺外科教授余科达团队的最新成果。研究人员在全球首次揭示乳腺癌早期转移亚群在转移过程中氧化磷酸化通路和糖酵解通路活性的互......

我国专家率先发现乳腺癌单细胞转移机制、特点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1/492212.shtm中新网上海1月6日电(记者陈静)随着医疗技术的飞速发展,乳腺癌正逐渐变成一种可防可治......

科学家找到对抗甘薯小象甲的基因“武器”

你是否有过这样的经历?当你吃着甜甜的甘薯时,突然就咬到发苦的地方,特别令人恼火。“发苦是因为甘薯被甘薯小象甲咬过。”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研究员侯兴亮介绍,“一方面是因为甘薯小象甲在甘薯里钻来钻去,留下......

PNAS|单细胞测序新技术揭示了这种有害线粒体DNA突变

线粒体功能下降是衰老和年龄相关疾病的基础,但线粒体DNA(mtDNA)突变在这些过程中的作用仍然难以捉摸。为了研究mtDNA突变的模式,在单细胞水平上量化mtDNA突变及其相关的致病效应尤为重要。然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