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7-11-02 14:29 原文链接: 上海交大张大兵教授最新PNAS文章

  上海交通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张大兵教授课题组的最新研究成果“Two rice receptor-like kinases maintain male fertility under changing temperatures”。该项研究克隆了一个新的水稻温敏雄性不育基因TMS10,tms10突变体高温不育,低温可育。

  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PNAS杂志上。

  水稻是世界上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在生产上主要有三系杂交水稻和两系杂交水稻之分。近年来,两系不育系因配组自由等优点大大促进了两系杂交稻在生产中应用和推广。但是,目前生产中使用的不育系主要为温(光)敏型不育系,基因来源主要为安农S-1和陪矮64S,育性转换受表观遗传调控,易出现不育起点温度向上漂移的现象。因此,挖掘新的温(光)敏雄性不育调控基因资源在两系杂交育种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张大兵研究团队十几年来致力于水稻生殖发育的调控网络研究,在水稻光/温敏雄性不育调控机制方面开展了系列研究,于2010年《Plant Cell》研究发现MYB转录因子CSA调节水稻花药中糖的分配,2012年在《PNAS》报道csa突变体表现出短日可育,长日不育,为光敏不育系材料的开发和应用提供了新的基因资源。

  在这项研究中,张大兵研究团队发现水稻tms10突变体表现出高温雄性不育,低温雄性可育的表型,育性转换临界点温度为22-24℃。细胞学分析和基因克隆发现,TMS10编码一个亮氨酸受体激酶,高温条件下TMS10激酶活性在水稻花药绒毡层的降解过程中起重要作用,而在tms10突变体中绒毡层不能正常降解导致花药外壁发育异常。机理研究发现TMS10及其同源基因TMS10L冗余的调控水稻花药发育,tms10 tms10l双突变高低温下均表现出雄性不育,暗示TMS10基因特异的在高温条件下调控水稻花药的发育。

  该研究还利用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和传统的杂交转育方法分别在粳稻和籼稻中获得tms10纯合突变体,所有不育系均表现出高温不育,低温可育的表型,表明TMS10在粳稻和籼稻中功能是保守的,为进一步在生产中应用该基因位点,研发新的温(光)敏型不育系材料和两系杂交生产奠定了基础。

相关文章

我国科学家发现水稻高产基因

记者22日了解到,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周文彬研究员团队在水稻中研究发现了水稻高产基因OsDREB1C。北京时间7月22日凌晨,相关研究成果在国际著名学术期刊《科学》(Science)杂志以研究......

基因界“尖子生”:高产早熟同步实现

过表达OsDREB1C基因的“日本晴”水稻高产早熟。受访者供图从绿色革命改良作物株型,到杂交水稻大面积推广,粮食单产增长了一倍多。然而,此前研究表明,全球约24~39%的玉米、水稻、小麦以及大豆种植区......

水稻半矮秆基因OsUBR7的作用机制获揭示

近日,中国科学院院士、华南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刘耀光团队研究揭示水稻半矮秆基因OsUBR7的表达调控及其作用机制。相关研究发表于PlantCommunications。刘耀光院士和初志战副教授为该......

研究团队揭示水稻花粉育性的新调控因子

作物花粉不育种质材料是杂种优势利用的基础。花粉有结构复杂的细胞壁(主要由孢粉素组成,可分为花粉外壁与内壁),花粉壁赋予了花粉抗生物和非生物逆境的能力,并参与了花粉与柱头细胞的互作与信息交流,是决定花粉......

研究揭示水稻抽穗期调控新机制

近日,中国水稻研究所胡培松院士团队研究揭示了OsTPR075-OsFTIP1/9-RFT1/Hd3a分子模块调控水稻抽穗期的新机制,对于水稻分子遗传改良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相关研究结果在线发表在《植物......

给秧苗“吃小灶”:植物工厂水稻育种加速器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2/7/482266.shtm没有阳光、雨水和土壤,能种出粮食来吗?农业科学家说:“能,而且长得更快!......

基因融合被证明是水稻新基因产生的重要机制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2/6/481624.shtm科技日报讯(记者赵汉斌)新基因是生物表型进化和物种形成的动力和源泉。记者近日从中国科......

研究揭示OsKANADI1调控水稻外稃形态建成的作用机制

颖壳是禾本科植物特有的花器官,可保护内部花器官免受病虫等侵害,为种子发育提供营养,且能决定种子大小。作为重要的侧生器官,颖壳背腹轴极性建立对其发育和功能至关重要。已有研究表明,转录因子、microRN......

在水稻抗高温基因挖掘与机制研究中获进展

6月17日,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林鸿宣研究团队与上海交通大学林尤舜研究团队合作,在《科学》(Science)上发表了题为Ageneticmoduleatonelocusinricepro......

减少“水孔”!中国科学家发现水稻更抗旱新基因

水稻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生长过程需水量大,优化其节水抗旱性状事关百姓“饭碗”。近日,上海市农业生物基因中心首席科学家罗利军团队最新发现了一个能让水稻更抗旱的基因OsRINGzf1,该基因通过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