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7-11-30 09:55 原文链接: 植物基因输送有新法磁性纳米颗粒当载体

  据中国农业科学院最新消息,该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与生物技术研究所科研团队开展联合研究,利用磁性纳米粒子作为基因载体,创立了一种高通量、操作便捷和用途广泛的植物遗传转化新方法,推动纳米载体基因输送与遗传介导系统研究取得重要进展,开辟了纳米生物技术研究的新方向。相关研究成果于11月27日在线发表在权威学术期刊《自然—植物》上。

  据介绍,发展高效、安全的新型遗传转化方法,一直是基因工程、分子生物学和遗传育种等领域的研究热点。传统植物转基因方法,通常需要比较繁杂的组织培养等植物再生程序,才能获得转基因植株,尤其是棉花之类难再生作物的转基因植物制备更加困难。

  此次研发的基于磁性纳米颗粒基因载体的花粉磁转化植物遗传修饰方法,可以利用磁性纳米颗粒Fe3O4作为载体,在外加磁场介导下,将外源基因输送至花粉内部,通过人工授粉利用自然生殖过程直接获得转化种子,然后再经过选育获得稳定遗传的转基因后代。该方法将纳米磁转化和花粉介导法相结合,突破了传统转基因方法组织再生培养和寄主适应性等方面的瓶颈,可以提高遗传转化效率,缩短转基因植物培育周期,实现高通量与多基因协同并转化,适用范围和用途非常广泛,对于加速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具有重要意义,并在作物遗传学、合成生物学和生物反应器等领域具有广泛应用前景。

  该项研究成果得到了国家转基因重大专项课题、国家973计划和中国农科院科技创新工程等的经费资助。

相关文章

物理学家观察到一种新磁性准粒子

据近日发表在《自然·纳米技术》上的论文,美国纽约市立学院发现与创新中心和物理系宣布,他们通过将光耦合到超薄二维磁体上,观察到一种新型磁性准粒子。这一突破有望为材料科学带来新策略,即通过材料与光的强烈相......

基金委发布“二维磁性及拓扑自旋物态”专项项目指南

二维磁性及拓扑自旋物态是磁学和自旋电子学研究的前沿领域,对其深入研究不仅可以极大丰富磁学和自旋电子学物理原理,也为研制新原理自旋信息器件提供理想的研究平台。国际上二维磁性材料研究自2016年开始得到迅......

纳米粒子可像路标导引光流方向

据最新一期《自然·光子学》杂志报道,澳大利亚国立大学(ANU)物理学家开发出一种微小的半透明载玻片,通过操纵光在纳米尺度上的传播方向,产生两个截然不同的图像。这一技术为开发新型基于光的设备铺平道路,有......

脑胶质瘤医工交叉治疗研究获新进展

脑胶质瘤医工交叉治疗研究山东大学供图近日,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神经外科教授李刚团队与晶体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刘宏团队在脑胶质瘤医工交叉治疗领域取得新进展,该研究通过构建基于工程化外泌体负载磁性纳米颗粒的......

看电影灵光一现!现实版“毒液”也有超凡身手

看到这团褐色的“活”物,灵巧地将两根电线卷在一起,你认为这是什么?这是一种新型磁性黏液机器人,由香港中文大学教授张立团队和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谢晖团队联手研制。它具有导电性,当它把两根电线连通后,就把中......

磁性机器人可进入最小支气管采样

3月22日,根据21日发表在《软体机器人》杂志上的论文,英国利兹大学“风暴”实验室团队开发了一种“磁性触手机器人”,直径只有2毫米,大约是圆珠笔笔尖的两倍,可由患者体外的磁铁引导进入肺部狭窄的管道。研......

磁性机器人可进入最小支气管采样

3月22日,根据21日发表在《软体机器人》杂志上的论文,英国利兹大学“风暴”实验室团队开发了一种“磁性触手机器人”,直径只有2毫米,大约是圆珠笔笔尖的两倍,可由患者体外的磁铁引导进入肺部狭窄的管道。研......

一种分子装置可将红外线变成可见光

纳米粒子凹槽等离子体腔(艺术图)图片来源:尼古拉斯·安蒂列一个国际研究团队开发出一种检测红外光的新方法,通过将红外光的频率变为可见光的频率,可将常见的高灵敏度可见光探测器的“视野”扩展到远红外线。这一......

兰州化物所天然药物活性成分研究获进展

中药和天然药物是我国中医药体系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化学成分较为复杂,从中靶向发现并制备具有特定强生物活性苗头分子是中药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也是药物化学与其他学科交叉创新的重点内容。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

超快磁性不仅能加热磁铁,还可“冷冻”时间

磁固体可以用短激光脉冲迅速退磁,市场上已经有了根据这一原理发挥作用的所谓的热辅助磁记录(HAMR)存储器。然而,超快退磁的微观机制仍然不清楚。图片显示了测量过程中使样品保持恒定温度的发光灯丝。图片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