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8-01-16 10:22 原文链接: 美尝试把脉冲星变为“GPS”

  从国际空间站的高度来看,美国宇航局(NASA)的一项实验展示了未来的空间探测任务如何在深空中导航。宇宙飞船可以通过一种位于天上的“全球定位系统”(GPS)来确定自己的位置,即由遥远的死亡恒星发射出的信号。

  去年11月,中子星内部构成探测器(NICER)花了一天半的时间观察了少量脉冲星。后者是一种快速旋转的恒星残骸,它们在旋转时能够释放出强大的辐射束。通过测量脉冲到达时间的微小变化,NICER可以实现精度达5公里之内的定位。

  这是科学家第一次在太空中证明了这项被称为“脉冲星导航”的长期探寻的技术。有朝一日,这种方法可以帮助航天器在没有地球常规指令的情况下自动驾驶。

  “我们认为这是一件大事。”Keith Gendreau说,他是马里兰州绿带市NASA戈达德太空飞行中心的天体物理学家,也是该任务的项目负责人。“这是将我们的天体物理学应用到包括太阳系外层空间乃至太阳系外的探索目标的一个很好的方法。”

  Gendreau在1月11日于马里兰州国家港湾召开的美国天文学会的一次会议上报告了这一研究成果。

  据新华社报道,戈达德太空飞行中心最新发布的新闻公报说,该中心利用搭载在国际空间站的NICER,对新型导航系统进行初步测试,实现了精度5公里之内的定位。

  在卫星定位系统中,在环地轨道上运转的卫星不断向地面发出信号,地面接收装置根据信号确定自己与各卫星的距离,计算出自己的具体位置。只需要来自4颗卫星的信号,就能达到很高的定位精度。

  脉冲星是快速旋转的中子星。它们是巨大恒星爆发死亡留下的残骸,是宇宙中密度最高的天体之一。强磁场使中子星的两极喷出带电粒子流,随着中子星的旋转,粒子流像灯塔的光柱一样扫过太空,在观测者看来就像周期性出现的脉冲信号。

  有些脉冲星的周期为毫秒级别,并且极其稳定、误差很小,堪称精确的宇宙时钟。戈达德太空飞行中心专家说,这些脉冲星发出的X射线可以用于定位和导航。

  在2017年11月进行的实验中,研究人员选取了4颗毫秒脉冲星,让NICER接收其信号,据此计算自身的位置。为期两天的实验表明,该导航系统可以全自动运作,精度达到了16公里以内的预定目标,最高精度达5公里左右。

  研究小组将进一步改良该系统,计划于2018年晚些时候再次进行实验。最终目标是开发出高精度的全自动太空导航设备,使航天器能在长时间不与地球通信的情况下保持准确定位,用于未来的木星、土星乃至太阳系外探索。

  Gendreau指出,NASA的“旅行者”号探测器上携带着一幅地图,它指出了太阳系相对于14个脉冲星的位置。如果一个外星文明找到了这张地图,它就可以利用它来确定地球的位置。

  Gendreau说:“当我还是一个孩子的时候,我听到卡尔·萨根谈论过此事。而现在我们正在做这件事。”

相关文章

稻城太阳射电成像望远镜开展脉冲星探测实验

近日,正处于系统调试阶段的稻城太阳射电成像望远镜(DSRT)开展了我国首次基于射电图像序列的脉冲星探测实验,从连续射电图像中成功识别出脉冲星闪烁。DSRT是我国自主研制的太阳射电监测“综合孔径相机”,......

国外开发出基于反射测量的多频段GPS接收器

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开发出能接收来自全球定位系统(GPS)和伽利略两个卫星系统多个频率信号的接收器。该GPS接收器项目是对澳大利亚和新西兰联合研制的Kea接收器的升级,具有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

观测发现:船帆座脉冲星风云存在极强偏振

广西大学物理科学与工程技术学院、广西相对论天体物理重点实验室副教授谢斐博士带领国际团队观测发现,船帆座脉冲星风云X射线辐射的偏振度趋近理论预言的最大值,证实了辐射区域的磁场完美有序,对粒子加速机制模型......

新疆天文台在射电脉冲星RFI消干扰研究中取得进展

射电频率干扰(RFI)消除是射电天文领域信号处理的研究重点。消干扰方法创新对脉冲星测时等天文测量工作有改进意义。近期,中国科学院新疆天文台行星科学研究团组副研究员单昊及其合作者利用南山26米射电望远镜......

“中国天眼”已发现660余颗新脉冲星

自2017年10月10日首次对外宣布发现脉冲星以来,截至目前,被誉为“中国天眼”的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已发现660余颗新脉冲星。“中国天眼”于2016年9月25日落成启用,是目前全球最大且最灵敏......

科学家提出中微子火箭模型解释超高速脉冲星起源

随着脉冲星观测不断增多,科学家发现不少脉冲星的速度超过1000km/s,并且数量不断增加。这些超高速脉冲星的起源尚不清楚。目前提出的超新星前身星内部对流不稳定、磁偶极偏心辐射、中微子-核子散射及中微子......

FAST首席科学家病逝5年,发现500颗脉冲星

贵州黔南州平塘县的大窝凼,我国自主研发建造的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正在这里仰望苍穹、倾听宇宙……2017年,首颗脉冲星被发现的一个月前,FAST首席科学家南仁东因病逝世。截至目前,科研团......

脉冲双星起源已被中国解明

从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获悉,该台王博研究员等人的最新研究,解释了长轨道周期毫秒脉冲双星如何形成,相关成果发表在最新一期《英国皇家天文学会月刊》上。毫秒脉冲双星通常是由一颗脉冲星加上一颗白矮星所组成的双......

抑制瞬时射频干扰新算法助力脉冲星观测

脉冲星是一种周期性发射微弱脉冲信号的中子星,长期以来都是天文和物理的前沿研究领域,涉及引力波探测、精确验证广义相对论、限制极端物理条件下的物态方程、高精度时空基准建立等重要问题。但随着近及时年来通讯及......

五百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已发现五百零九颗脉冲星

自2017年10月10日首次对外宣布发现脉冲星以来,截至目前,被誉为“中国天眼”的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已发现509颗脉冲星,是世界上所有其他望远镜发现脉冲星总数的4倍以上。依托“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