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8-03-22 11:41 原文链接: 专家谈6G研究:发展愿景尚不清晰

 中国已经开始着手研究6G。图片来源:百度图片

当下科学技术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更新迭代,这也将加速6G的技术更新进程,至少在可以预见的未来,人们会越来越清晰地认识到6G到底可以解决哪些问题,又将为人类带来哪些颠覆性的影响。

两会期间,各大媒体刚刚发出5G将于2020年实现商业化的喜讯,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苗圩便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公布了更令人惊叹的消息:中国已经着手研究6G(第六代移动通信技术)。

速度快、低时延、低功耗,相较于如今普遍使用的4G、3G技术,5G技术已经被视作颠覆性变革,然而,工信部透露的6G研究布局,将更为先进的通信技术推到了人们的视野里。

为什么要研究6G?

南京邮电大学校长杨震此前在采访中曾向《中国科学报》介绍称,“一代一代的移动通信技术发展很快,中国在这个领域发展是比较快的。”

互联互通是通信技术的关键所在,而中国从3G开始介入国际标准,并在今年6月即将发布的5G国际标准中,做出重要贡献。然而,移动通信技术如同其他的基础设施一般,在不断发展进步,不同代际的更迭不仅关系着相关企业的市场布局、用户获得的产品体验,更可能与国家利益密切相关。

“这是信息基础设施,相应的标准不光有经济利益,还代表了国家安全,因此所有国家都很重视。”杨震解释道。

因而,即便从当下用户的使用体验来看,或许部分人认为4G已经够用,5G已经很先进,但从国家安全和国际话语权层面来看,研究更先进的通信技术实属必然。

而从另一方面来看,杨震指出,对于通信技术“需求是无止境的”。“原来3G的时候可以上网,但是很慢,看视频基本不行,4G基本解决了这个问题;但如果大家有更高的要求,比如看高清、4K或者虚拟现实,4G还是不够。”杨震说,“所以做4G的时候,人们就开始研究5G了。”

他指出,伴随着5G技术的逐步成熟和即将商业化应用,人们又要开始研究6G,不断提高的需求也在推动创新创造不断前进,形成相辅相成的推进关系。而中国所具有的庞大的用户体量,事实上为相关研究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优势。

6G什么样?

经过多年的研究、试验,如今5G所能实现的突破已经清晰地展现在人们眼前。速度更快、功耗更低、时延更低,有专家指出,5G所具备的优势,为物联网走向现实提供了基础条件。

苗圩被问到为什么要研究6G时解释称,随着移动通信使用领域的扩大,除了解决人和人之间的无线通信、无线上网的问题之外,还要解决物和物之间、物和人之间的这种联系,也就是物联网。

但杨震却认为5G已经为物联网的实现提供可能。那么6G要解决什么问题,相较于5G又将有什么优势?对这个问题,采访中,相关专家坦言“还不清楚”。

“6G是不是更不需要大塔了?”“6G会不会是意念通信?”面对或严肃或玩笑的问题,中国通信业观察家、飞象网CEO项立刚直言,“不知道6G会是什么样。”他告诉记者,在5G的研究过程中,有很长一段时间,各方只是表达了自己的愿景,以及汇总相应可实现的技术。之后,将愿景与技术综合在一起,形成5G速度比4G至少快10倍,以及低功耗、为万物互联做准备等信息。至此,5G具体是什么样,才最终清晰浮出水面。

相应地,苗圩所说的6G,目前只是在初步探索阶段,仍需要各方汇总愿景,也就是期望6G解决什么现实问题,以及现有技术可以做到什么水平等信息,最终形成6G完整的技术图景。

“目前,各相关企业、研究机构都会把自己的想法提出来,但能不能落实到6G还不知道。”项立刚说,6G不仅是速度的提升或仅仅满足传输功能,“到了6G,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的通信了。所以要有更多领域的人加入,把更多的技术整合起来”。

未来可期

虽然不知道6G会实现什么样的突破,但项立刚对6G也有自己的一些期许。即便那些期许听起来像是天方夜谭。

他从人类的信息革命历程分析认为,信息技术发展至今,基本已经解决了人与人的信息传输问题。而未来以5G技术为基础的物联网,将会使传输成为社会服务的底层技术,实现万物互联,解决人与物的信息传输问题。

然而,到了6G的时代,项立刚认为人类有可能会在技术层面突破频谱的通信技术限制。他指出,当下的频谱资源存在低频段分布广但带宽窄,高频段带宽宽但覆盖面小、质量差等问题。

同时,他指出当下的信息传输,主要依靠承载信息的光电子,速度不够快、效率不够高。同时,在信息传递过程中,由于信息发送端和接收端所存在的信息不对等,信息在传递过程中会出现很大程度的损耗。

项立刚认为,6G应当在上述方面有所突破,与此同时,还有望实现智能互联。在他看来,智能互联包含四个层面的内涵:移动互联、智能感应、大数据和智能学习。在此基础上,一方面,人们对6G具有让通信技术更快、更具效率的朴素期待;另一方面,他也认为,6G有可能会使人的世界观以及对世界的改造产生影响。

只不过,当下“6G的愿景比较不明确”。但专家也指出,当下科学技术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更新迭代,这也将加速6G的技术更新进程,至少在可以预见的未来,人们会越来越清晰地认识到6G到底可以解决哪些问题,又将为人类带来哪些颠覆性的影响。


相关文章

首个完全集成的可穿戴超声系统

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的一个工程师团队开发了第一个完全集成的可穿戴超声系统,可用于深层组织监测,也可用于运动时佩戴,该系统推动了拯救生命的心血管监测技术的进步,相关论文发表在22日的《自然·生物技术......

智慧养殖“焕新”传统产业

走进安徽省多家数字农业工厂发现,在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赋能下,一些传统渔场、牧场正在向信息化、智能化、现代化转型升级。走进位于宿州市埇桥区的宿州海璟水产养殖产业有限责任公司,映入眼帘的不是连......

超过2000亿美元的物联网支出市场,硬件依然占支出最大

市场研究机构IoTAnalytics发布了全球企业物联网支出的跟踪研究报告,报告显示,过去的2022年,全球各行业企业在物联网方面的支出2010亿美元,同比增长了21.5%。市场研究机构IoTAnal......

第七届世界物联网大会在京召开

2月10日~11日,2022(第七届)世界物联网大会在京召开。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为大会作特别致辞。他表示,“物联网为可持续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潜能,正在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和生计。这十年,我们必须共同致力于......

重庆高校牵头制定两项国家标准被六国采标应用

中新网重庆10月26日电(记者周毅贾楠)近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公告(2022年第13号)。重庆邮电大学工业物联网团队牵头制定了两项物联网领域国家标准......

第七届世界物联网大会将于12月在京召开

第七届世界物联网大会计划于2022年12月3-4日在北京召开,主题为“开创万物互联新经济引领智慧革命新时代”。本届大会将邀请联合国多个机构组织、近百个国家的政府机构官员、大使、参赞、院士、专家学者、世......

自然万花筒里探奥秘格致论道·湾区19期举行

 圆桌对话现场9月23日下午,格致论道·湾区第19期在广州市黄埔区苏元学校举行。本期讲坛以“自然万花筒”为主题,邀请来自水獭保护、冰盖消融、冰缘带植物、恐龙足迹、睡眠疾病等领域的5位嘉宾,分......

16.98亿户!移动物联网连接数首次超过移动电话用户数

记者21日从工业和信息化部获悉,截至8月底,我国移动物联网连接数已达16.98亿户,首次超过移动电话用户数。移动物联网是基于移动通信网络提供连接服务的物联网,广泛应用于生产制造、公共服务、个人消费等领......

我国物联网创新十大进展和十大趋势揭晓

我国物联网技术创新、产业发展的最新进展如何,又将带给我们哪些期待?8月28日,中国通信学会、中国电子学会在南京主办的“2022年全国物联网技术与应用大会”给出答案。现场,随着大会主席、中国科学院院士尹......

2022年全国物联网技术与应用大会在南京举行

8月28日~29日,2022年全国物联网技术与应用大会在南京举行。大会由中国通信学会、中国电子学会主办,中国通信学会物联网委员会、中国电子学会物联网专家委员会、中国电子学会通信分会、中国(无锡)物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