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1-07-20 13:52 原文链接: 中国碳排放交易道路实行总量分置与区域分置


  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解振华日前表示,中国将开展碳排放交易试点,逐步建设碳排放交易市场。再次提升业界对碳交易话题的关注热度。然而在中国碳交易尚处于初级阶段,中国的碳排放交易制度该走什么样的道路?对此曾任职某环境交易所副总的王毅刚博士的新书《碳排放交易制度的中国道路--国际实践与中国应用》为中国碳排放交易提出了创新的发展思路,即实行总量分置的碳排放总量控制方法以及区域分置的减排区域规划方法。

  在发展低碳经济,实行节能减排的政策驱动下,碳排放交易近年来逐渐兴起,并得到国家的重视。今年4月,国家发改委应对气候变化司副司长孙翠华曾表示,将在北京、重庆、上海、天津、湖北和广东展开碳交易试点。孙翠华希望能在2013年前开展碳交易试点,并在2015年将碳交易扩大到全国范围。中国的碳交易市场逐渐进入活跃期。

  然而,比起欧盟的排放权交易机制而言,中国尚没有形成类似的交易体系。因为中国排放限制如何进行,莫衷一是。业内人士表示,目前大家耳闻的北京、上海等地的环境交易所,只是碳交易制度下的交易中心,并且这些交易中心是先于制度明确而建立的情况,因此必然先天不足,尚难发挥作用。

  如何寻找适合中国国情的碳排放交易制度?如何建立中国特色的碳排放交易体系?成为摆在大家面前的难题。王毅刚博士是期货界知名成功人士,金融经验丰富,同时研究碳交易制度设计多年,对碳交易这一新兴的市场具有独立的见解和判断。他表示,中国碳交易制度设计有两个关键,一个是保证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正收益的作用,另一个是制度设计时,必须做到在区域先行的前提下,企业和地方自利行为的结果不会影响碳交易制度目标的实现。他在新书《碳排放交易制度的中国道路--国际实践与中国应用》中介绍说,在中国发展碳交易要实行总量分置的碳排放总量控制方法以及区域分置的减排区域规划方法。

  王毅刚进一步解释道,所谓总量分置,即将排放总量划分为存量和增量,将某一基准年之前已经运行的设施的温室气体排放量作为存量,基准年之后运行设施的温室气体排放量为增量;存量为绝对量,设定减排目标和总量限制,开展总量控制与交易;增量采用高基准线(如单位产能的温室气体排放量)要求,降低碳排放强度,并在若干年后将部分增量转化为存量以接受总量限排管制。他认为,这个方法适应我国碳排放绝对增长的客观现实;易于碳交易制度的推广、减少反对意见;总量分置的方法和通过预测排放增长来设定一个全面总量控制的方法相比较,更大优势是回避了系统风险,即能源短缺或者过剩的危机,回避了行政命令借碳回归的可能性。在区域分置上,王毅刚提出了依照国际京都议定书模式的层级推进方法,设计了三级减排区域:先行核心减排区、渐进预备观察减排区以及全国的自愿减排行动区。他还提出了核心减排区选择的经济上的逻辑,使排放交易制度切合产业结构、区域结构、能源结构的逻辑。排放行业的竞争优势和新产业的先发者优势是区域选择的优先性因素。业内人士认为,这个思路作为我国碳交易制度的顶层设计很有价值。

  《碳排放交易制度的中国道路--国际实践与中国应用》详尽介绍了《京都议定书》框架下的国际温室气体碳交易以及其他在某些方面对我国有借鉴意义的美国、澳大利亚、日本、印度的排放交易的实践或制度设计,更重点介绍了可以做为我国碳交易制度蓝本的欧洲碳交易体系,并提出了中国发展碳交易的思路,得到了业界的好评。业内人士表示,这本书所提出的理论是目前可操作性较强,较适合中国国情的一个方案设计思路。

相关文章

研究揭示黑碳气溶胶及温室气体对亚洲季风的影响机制

人类活动所引起的大气中温室气体及气溶胶含量的增加是造成人类世气候和环境显著变化的重要强迫因子。黑碳气溶胶作为大气溶胶的重要组成成分,主要产生于化石燃料和生物质燃料燃烧过程。它可直接通过吸收可见光到红外......

最新研究发现氧化亚氮排放增长威胁巴黎气候协定目标

10月8日出版的《自然》杂志刊登了由美国奥本大学国际气候与全球变化研究中心主任田汉勤率领的国际团队的研究成果。论文指出,人类活动导致全球氧化亚氮排放的增长速度快于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

全球气候变化未因新冠疫情而止步

 包括世界气象组织在内的多个机构9日发布报告说,全球气候变化未因新冠疫情而止步,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在继续上升,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在经历疫情初期封锁措施和经济放缓带来的暂时下降后,正逐步回升到......

百年生态学模型:气候变化或致种群破坏骤然发生

英国《自然》杂志8日发表的一项生态学模型研究显示,气候变化造成的物种种群破坏,最早或在这个10年内发生,并且会是“骤然”发生。但大规模、快速地降低温室气体排放,则有可能降低生态组合遭遇突然性破坏的几率......

欧盟碳排放权交易体系对中国碳市场发展的影响

一、引言随着世界经济的高速发展,以牺牲自然环境为代价换取的经济增长模式,已经不能满足人类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要求。为了应对日益严峻的环境问题,1997年通过的《京都议定书》规定了它对所有附件1国家温室......

英国碳排放量创新低

3月3日,英国研究机构CarbonBrief发布报告称,在2010-2019年期间,英国碳排放量总体出现了29%的下降,较21世纪第一个十年减排效果明显。同时,2019年英国碳排放量同比下降幅度明显,......

美国“碳排主力”从煤炭转向油气

美国页岩革命带来的油气产量爆发,极大地推动了本土油气业的成长,但快速发展的同时伴随着不容小觑的排放和污染问题。美研究机构指出,在煤炭摘掉“重度排放”帽子、油气勘探和生产继续拖减排后腿的情况下,LNG出......

美国宇航局:卫星图像显示中国的污染、碳排放急剧下降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说,卫星图像显示,近期,中国的污染急剧下降。美国宇航局(NASA)的科学家检查了他们和欧洲航天局卫星收集的数据后说,二氧化氮(NO2)污染的减少最初是在中国中部附近发现的,但最终扩散......

从吸收变排放?热带雨林吸收碳的能力早已经开始下降!

近日,《自然》杂志上发表了一项研究,这项研究对30万棵树木进行了30多年的追踪,最后得出结论认为,全球热带森林从大气中去除碳的能力正在下降。图片来源于网络由利兹大学领导的全球科学合作组织(global......

碳排放:从增到减究竟有多远?

如何解决全球变暖的问题,世界各国一直争论不休。联合国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曾甩出一颗重磅炸弹:到2030年,全球二氧化碳净排放量需要再下降45%,在2050年左右达到“净零”,才能使全球变暖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