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1-08-03 08:23 原文链接: 邱仁宗:人与动物的区别不那么截然分明

  近日,英国《每日邮报》报道了该国科学家在过去3年间,在一些实验室里制造出150多例人类和动物的杂交胚胎。至此,是否会出现人兽杂交怪物的讨论又出现在一些媒体上。据悉,虽然人与动物混合胚胎遭到了很多英国人的反对,但在英国,这种实验有法可依。

  8月2日,记者就该话题电话采访了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生命伦理学家邱仁宗。

  “兽”是过时的概念

  邱仁宗首先纠正了媒体在报道中使用的“人兽胚胎”提法:“兽”是过时的概念,更准确的提法应该是“人与非人混合胚胎”或“人与动物混合胚胎”。

  另外,2003年8月中国《细胞研究》发表了上海第二医科大学教授盛慧珍等人撰写的一篇论文,报告他们成功地将人类皮肤细胞核转移入新西兰兔子的去核卵内,创造了400个人/动物胚胎,即杂合体胚胎,其中100个存活若干天。而这次英国媒体报道该国科学家在3年仅制造出150例杂交胚胎,邱仁宗认为,这本身就是“小题大做”,有炒作的意味。

  在谈到是否应该允许或禁止杂合体和嵌合体研究之前,邱仁宗首先明确了杂合体和嵌合体的概念。

  杂合体是由不同物种的配子结合成的机体,其每一个细胞核内都有两个物种的遗传物质。在农业上很早就实现了物种的跨越。而骡子是驴与马的杂合体,是公驴的精子和母马的卵子相结合的产物。

  如果将人的配子与动物(这里所说的“动物”指与人相对的“非人动物”)的配子交配产生的胚胎或机体,就是人—动物杂合体,这种杂合体的每一个细胞的核内都有人和动物两个物种的遗传物质,所以又称真正的杂合体。

  邱仁宗介绍说,盛慧珍所做的工作是将人的体细胞核转移到去核的动物卵内形成的胚胎,这种胚胎也是每个细胞含有两个物种的遗传物质,但其细胞核内是一个物种的遗传物质,而在细胞质的线粒体内是另一个物种的遗传物质,在盛教授所创造的杂合体胚胎内,细胞核的遗传物质是人的,而细胞质线粒体内的遗传物质是兔子的。这种杂合体称为细胞质杂合体。也有可能将动物的体细胞核转移到人的去核卵内形成另一种细胞质杂合体,目前未见有人做报道。

  嵌合体是由两个同种的受精卵发育而来的细胞或两个不同物种的细胞组成的机体,也就是说,在嵌合体内,有两类细胞或组织,一类细胞和组织来自某一受精卵或某一物种,另一类细胞和组织则来自另一个受精卵或另一物种。在人和动物中可产生自然的嵌合体。在早期胚胎阶段,两个受精卵有可能融合,融合后的胚胎是由两个受精卵的遗传物质组成,即由两个卵和两个精子的染色体组成。生出的嵌合体可能肝有一组染色体,肾有另一组染色体,可有两群红细胞,来源于不同的受精卵,形成“马赛克”机体。这两个融合的受精卵往往是异性,既有卵巢又有精囊,形成真性雌雄同体性。

  邱仁宗指出,近几年来,研究中创造的嵌合体多有报道:1984年,美国科学家用一个山羊和一个绵羊胚胎结合在一起产生嵌合体。2002年,美国斯坦福大学创造了具有人类神经元的小鼠。人类神经元在这只小鼠脑中占1%。2007年,美国内华达大学创造了一只有15%人细胞的绵羊。

  依据嵌合体概念,移植了猪心瓣膜的人也应该是嵌合体,这是治疗的产物。如果将来异种移植获得成功,例如器官衰竭的病人移植了一个猪的器官,移植后病人也应该是嵌合体。

  失去法律约束的科研是非常危险的

  在谈到科学研究到底有没有底线的问题时,邱仁宗认为,目前,在科学研究中不能完全依靠科学家的自律,现在的科研常常注入经济利益,在利益的驱动下,科学研究会出现不端行为。尤其在这方面的研究,我国还没有制定相应的法律,失去法律约束的科研是非常危险的。

  评判杂合体和嵌合体研究应该允许还是应该禁止,邱仁宗指出,其研究行动的伦理框架应该是生命伦理学的基本原则,即不伤害、有益,尊重,公正的基本原则。不伤害、有益原则要求我们有义务避免、减少对他人的伤害,使这种伤害最小化,并有义务使他人受益,使受益最大化。公正原则要求我们公平对待人,防止、反对各种歧视。

  因此,尊严问题可能出现在人类细胞占大多数,因而有可能是“人化”、具有“人性”的嵌合体机体,如果将有关杂合体的研究限于胚胎阶段,则不存在尊严问题。另外,如果我们从另一方向来看,“人化”的或具有人性的嵌合体可能不是对人的贬低,而是对动物的提升;它们可提醒我们,人与动物的区别不是那么截然分明的;也可帮助我们理解动物的生活和精神。

  谈到公众如何看待新技术新成果的出现,邱仁宗向记者介绍了他曾经参加过的英国科学促进会年会。在英国,每年一度的年会就像盛大节日,政府部门的官员以及科学家与公众展开互动,向民众作科普,因此,新技术在英国民众当中深入人心。谈到我国,邱仁宗建议政府部门要多与公众交流讨论,让大家了解科学新进展。当千奇百怪、纷繁复杂的新事物、新技术出现时,不要引起百姓恐慌。政府有责任以规范的形式将科学普及到大众层面,在这方面,科协尤其应该发挥宣传大众的作用,摒弃形式主义的会议,少些官腔、少些形式。

相关文章

类器官成功模拟孕晚期发育,有助解决长期以来的伦理顾虑

包括英国伦敦大学学院在内的科学家团队报告了一项干细胞研究重大突破:人类羊水样本中收集的细胞可生成包含多种组织类型的类器官,而无需终止妊娠。这些类器官提供了了解孕晚期发育的重要手段,亦有助对先天畸形的治......

这些志愿者无私奉献自愿感染病毒成为研究对象?国外学者:鲁莽且不伦!

导读:本文报道了由倡导组织1DaySooner推动的人体挑战试验,这是一种让健康人自愿感染病原体以加速疫苗研发的方法。文章探讨了该组织在COVID-19挑战试验中的经验,并介绍了他们目前对丙型肝炎病毒......

违反伦理规范受处理!中科院紧绷科技活动新红线

2023年4月7日,《科学通报》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科技伦理委员会办公室主任杨卫平与同事宋利璞的一篇题为“涉及科技伦理问题的撤稿论文研究”的文章。该论文从文献计量学角度系统梳理了有撤稿记录以来所有因涉......

《涉及人的生命科学和医学研究伦理审查办法》文件解读

一、为什么出台《办法》?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为保护人的生命和健康,维护人格尊严,尊重和保护研究参与者的合法权益,促进生命科学和医学研究健康发展,规范涉及人的生命科学和医学研究伦理审查工作......

四部门:涉及人的生命科学和医学研究伦理审查这样进行

近日,国家卫生健康委、教育部、科技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印发《涉及人的生命科学和医学研究伦理审查办法》,旨在保护人的生命和健康,维护人格尊严,尊重和保护研究参与者的合法权益,促进生命科学和医学研究健......

西安交大一附院涉肝癌论文撤回:体内实验未经伦理批准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传染科(感染科)和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感染疾病科相关科研人员撤回两年前发表的一篇肝癌研究论文。当地时间2022年9月21日,国际学术期刊《病理学研究与实践》(PathologyR......

人工智能伦理:有原则不等于能治理

由人民智库与旷视人工智能治理研究院发布的“2021年度全球十大人工智能治理事件”中,数据、算法、伦理是核心关键词。过去一年,数据安全法与个人信息保护法先后生效,《互联网信息服务算法推荐管理规定》审议通......

医学伦理治理:创新or慎重?程序or实质?对手or盟友?

前不久,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科技伦理治理的意见》,成为我国首个国家层面的科技伦理治理指导性文件。医学、生命科学、人工智能,是3个在文件中被重点提及的学科。这3个学科有个共同的特点......

医学伦理治理,3个困境与解答

前不久,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科技伦理治理的意见》,成为我国首个国家层面的科技伦理治理指导性文件。医学、生命科学、人工智能,是3个在文件中被重点提及的学科。这3个学科有个共同的特点......

食品安全需要的不只是检测,还有科技伦理

洪范八政,食为政首。中央多次用“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四个最严”“中国人的饭碗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等强调粮食安全、食品安全的重要性。粮食与食品安全中,种子安全问题、合成生物技术对生态的影响问题、非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