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1-09-26 08:25 原文链接: 金翔龙:以功能区划规范海洋开发秩序

  “开发海洋和保护海洋是人类面临的双重历史使命。合理开发海洋资源与保护海洋环境是维护人类生存的需要,是全人类共同的义务与责任。”中国工程院院士金翔龙在日前举行的2011中国海洋经济峰会上如是说。

  他表示,《全国海洋功能区划》已成为海域管理、海洋环境保护的基本制度,而我国新一轮海洋功能区划(2011-2020年)的修编工作也已全面启动。

  “浙沪近海水质已无一类海水”

  “海洋环境的重要意义已远远超出海洋本身。”金翔龙说,“它对地球总体环境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直接关系着人类存亡和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首先,海洋变动将对地球的气候与环境产生全球性影响。“海洋是地球气候(气温、降雨量等)的调节器,海洋变动有时会造成自然灾害。” 

  其次,海洋环境污染对人类生存构成威胁。海洋是人类生命支持系统的关键组成部分。 

  “浙沪近海水质已无一类海水,中度富营养化和严重富营养化海域面积过半,属赤潮高发海域。” 

  以宁波为例,2010年严重污染海域面积达6625.76平方公里,占总海域面积的67.90%,中度污染面积占18.35%,轻度污染面积占8.82%。与2009年相比,严重和中度污染海域面积增加,轻度污染和较清洁海域面积减少。 

  再次,海洋生物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可持续利用可保障人类生存。“建立合理的海洋生物资源开发体系和良性循环的海洋生态系统,是海洋资源与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是人类生存能获得保障的重要条件。” 最后,不合理的海洋资源开发和海洋工程将严重影响海洋生态系统。人类的海洋开发工程,一方面支持着人类的生存和扩大着人类的生存空间,另一方面又给海洋生态系统带来了重大影响。

  “当前最为突出的是不合理的围海造地和过多的海涂围垦或堵港蓄淡,造成大量人工岸线,使自然岸线和湿地消失,对海湾和海洋环境的负面影响不可低估,将影响到子孙后代。”金翔龙指出。 

  功能区划是海洋管理基础 

  金翔龙认为,可以通过海洋功能区划规范海洋开发秩序,实现海域的合理开发和可持续利用,满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对海洋的需求。“海洋功能区划是海洋管理的基础。” 

  海洋功能区分为五大类,即开发利用区、治理保护区、自然保护区、特殊功能区和保留区。 

  海洋功能区划是根据海域区位、自然资源、环境条件和开发需求,按照海洋功能标准,将海域划分为不同类型的海洋功能类型区,为海洋开发、环境保护和海域使用管理提供科学依据,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可持续用海保障。 

  中国海洋资源开发利用活动自上世纪80年代末期,出现了复杂化、多元化情况。《全国海洋功能区划》自1988年提出以来,国家海洋局会同有关部门于1989~1993年、1998~2001年开展了两次大规模的海洋功能区划工作,主要成果得到广泛应用。 

  2002年9月,国家海洋局正式发布《全国海洋功能区划》。“9年来,《全国海洋功能区划》已成为海域管理、海洋环境保护的基本制度,规范和指导涉海行业规划的依据,海洋产业和涉海项目布局的保障。”

  2010年,国家海洋局启动我国新一轮海洋功能区划(2011-2020年)修编工作。金翔龙介绍,调整后的海洋功能区划分类体系将海洋基本功能区分为农渔业区、港口航运区、工业与城镇建设区、矿产与能源区、旅游娱乐区、海洋保护区、特殊利用区和保留区等8个一级类型和22个二级类型。 

  他透露,目前全国已有10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完成初步成果的编制,其中,广西、江苏、广东、福建、山东、辽宁6个省的功能区划评审修改稿已通过国家海洋局复核,进入正式上报程序。

相关文章

5G+卫星将助力海联网建设,保障海洋效益

  2020中国企业家博鳌论坛12月4-5日在海南博鳌举行。福州达华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达华智能科技”)董事长陈融圣出席了4日召开的“创新合作5G赋能产业高峰论坛”平行......

南海海洋所等揭示北太平洋流涡区中尺度涡旋生态影响

近期,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热带海洋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修鹏与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研究员柴扉合作,利用生物地球化学浮标(BGC-Argo)数据揭示北太平洋副热带流涡区(NPSG)中尺度涡旋对......

浙大:国内首台海洋高光谱分辨率激光雷达初次海试

2020年9月,浙江大学光电科学与工程学院、宁波研究院光电分院刘东教授、刘崇教授团队成功研制出了国内首台海洋高光谱分辨率激光雷达,与自主研制的海洋弹性激光雷达系统一起参加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所组织......

研究揭示台风影响海洋中尺度及大尺度的动力机制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热带海洋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尚晓东团队与复旦大学教授王桂华合作,在台风影响海洋中尺度及大尺度环流的动力机制研究中取得进展。尽管存在海洋对台风的地转响应,但人们相信其强度、尺......

气候变暖让海底生物迷路

海洋变暖导致洋流方向改变,蓝贻贝幼虫的散布方式也受到影响,该物种的生存范围已大大缩小。(图片来源:SCIENCESOURCE)全球变暖让许多生物不得不寻找新的栖息地,但对海蜗牛、海肠和贝类等底栖生物而......

13家单位共建:一海洋探测设备检测平台进入赶工模式

3月底,一个海洋探测设备检测平台在山东进入了“赶工模式”。这个以“共享”为特征的平台供海洋大科学研究中心13家共建单位共享,最终将在设备检测、技术操作、数据规范上实现标准统一。“现在,很多科学家有意愿......

“海洋光学技术与应用”专辑

海洋光学是研究海洋的光学性质、光在海洋中的传播规律和运用光学技术探测海洋的科学。日前,为了践行国家的海洋强国战略方针,《大气与环境光学学报》2020年第一期在国内率先推出了“海洋光学技术与应用”专辑。......

研究发现海洋太吵螃蟹遭殃

对螃蟹来说,海洋也越来越吵了。正常情况下,普通滨蟹能缓慢改变蟹壳颜色,从而与它们生活的环境融为一色。但近期研究发现,长时间的船舶噪音暴露会减弱它们的伪装能力,从而使其更容易暴露并受到攻击。该研究揭示了......

探秘海洋生物赋能蓝色产业

谈到我国海洋生物学的发展,不能不提位于青岛黄海之畔的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以下简称海洋所)。它是发源于70年前新中国第一个海洋生物研究机构。今天,海洋所已为我国海洋生物研究练就一支生力军,培育了一个完......

为什么要学习研究海洋天然产物?

海洋天然产物是海洋生物的代谢物。其中的蛋白质、核酸、多糖等大分子物质,有专门的研究,不在此列。这里主要指分子量较低、结构特殊的次级代谢物。它们具有各种生物活性,如有的是在生物体内能调节个体各细胞间的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