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1-11-23 11:34 原文链接: 复旦教授呼吁PM2.5纳入监测指标进度越快越好

  交通污染已成上海大气污染元凶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昨起向全社会第二次公开征求意见,可吸入颗粒物“PM2.5”是否将纳入常规空气质量评价成为焦点话题。商报记者昨天从复旦大学获悉,该校环境系庄国顺教授课题组发现,机动车尾气、中长途传输的沙尘和生物质燃烧是上海大气颗粒物污染的主要来源,这项大气污染研究成果引发国际学界关注。

  沪PM2.5浓度高于国际标准

  PM2.5指直径小于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是造成灰霾天气的主要“元凶”。然而,事实上,根据现行的空气污染指数的标准,即使城市当天没有出现明显的灰霾天气,未被纳入标准评价因子的PM2.5仍然在“偷偷作祟”,这就是为什么公众对于优良天气的实际感官感受与空气污染指数常有背离之感的原因。

  “上海的空气质量优良率已连续6年高于85%,但市民感受上海的天空有时还是灰蒙蒙的,蓝天数似乎并没有统计的那么多。”庄国顺教授解释说,“目前上海空气质量监测的可吸入颗粒物是PM10,当PM10浓度低于100微克/立方米,空气质量即可达到良。但如果纳入PM2.5评价因子,就无法达到优良。”

  庄国顺教授告诉商报记者,本市PM2.5占PM10总量的比例为60%至80%,如果以100微克/立方米计算,PM2.5浓度要达到60微克/立方米至80微克/立方米,而世界卫生组织认为,PM2.5小于10微克/立方米是安全值。

  国际知名环境类权威学术期刊《Atmospheric Environment大气环境》杂志近日公布了2006-2011年引用率最高的10篇科技论文。其中,复旦大学环境系庄国顺教授课题组的论文《上海细颗粒物PM2.5和总悬浮颗粒物TSP的离子化学,季节变化和来源》成为中国大陆唯一入选的论文。庄国顺课题组从2003年至2006年共8个季节在上海两个典型监测点采集气溶胶样品462个样品,分析结果显示,上海的细颗粒物(PM2.5)和总悬浮颗粒物(TSP)的日平均浓度高于国际卫生组织建议标准 15微克/立方米。

  PM2.5来自工业和交通排放

  庄国顺教授在论文中指出,导致产生灰霾的主要因素即可溶性离子的总浓度占上海TSP和PM2.5粒子质量浓度的26%和32%。

  这些离子在颗粒物中的主要存在形式是硫酸铵、硝酸钙、氯化钙和硫酸。上海颗粒物中的硝酸盐对硫酸盐的比值在全国所有城市中最高,说明了上海的机动车尾气造成的大气中细颗粒物污染的贡献在全国最高,进一步说明了交通污染已经愈来愈成为上海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

  庄教授的研究进一步发现,在TSP样品中,污染组分(硝酸根离子、硫酸根离子)和矿物组分(钙元素和铝元素)浓度最高,主要源自交通和建筑活动以及外来源所导致;PM2.5样品中,污染组分(硝酸根离子、硫酸根离子、铵根离子)浓度最高,说明污染组分以及污染物的二次转化主要集中的细颗粒物上。

  因此,庄教授得出的结论是,根据上海盛行的风向可以将离子和元素分类为海洋源、工业污染源和本地源。二次气溶胶、矿物、工业和交通排放是上海大气颗粒物污染的主要来源。上海的大气污染除了受到本地污染源排放的影响,还受到外来源,包括外地生物质燃烧和亚洲沙尘暴长途传输的影响。

  PM2.5纳入监测指标有必要

  传统认为,PM2.5中的细颗粒物对呼吸系统有害。PM2.5污染问题日益凸显,现行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已不能完全适应空气质量管理要求。11月16日,《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向全社会第二次公开征求意见。与现行标准相比,《环境空气质量标准》最主要的突破就是调整了污染物项目及监测规范,增设了颗粒物(PM2.5)浓度限值。

  根据专家预测,一旦发布PM2.5监测指标,即便按照相对宽松的世界卫生组织的评价标准,全国空气质量达标的城市也会从现在的80%下降到20%。“虽然目前已有成熟的PM2.5监测技术,但我们国家空气质量很难达标,所以迟迟没有将PM2.5纳入监测指标。” 庄教授话锋一转,“但我肯定支持将PM2.5尽快纳入监测指标。”

  庄教授认为,公布PM2.5标准,政府和市民将更主动积极防治 PM2.5。“机动车尾气是城市中PM2.5主要污染源,政府方面在城市规划中要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减少机动车使用,并提高机动车尾气排放的标准,可视作为降低城市PM2.5做出贡献。”另一方面,市民也可以通过PM2.5标准,进而通过合理安排出行来降低PM2.5对于自身的影响程度。

  “无论有多大困难和阻力,如果从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以及保护人民健康的角度考虑,PM2.5纳入监测指标的进度越快越好。”庄教授希望。

相关文章

电子贴片可监测深层血红蛋白

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工程师开发了一种电子贴片,可监测深层组织中包括血红蛋白在内的生物分子,这为医疗专业人员提供了前所未有的获取关键信息的途径,可帮助发现危及生命的疾病,如恶性肿瘤、器官功能障碍、脑......

WHO正式发布2022全球微生物耐药性和使用监测系统报告(三)

北京时间12月8日23:00,世界卫生组织(WHO)正式召开了全球微生物耐药性和使用监测系统(GLASS)2022年报告的线上新闻发布会,该报告已于12月9日发布,总结了来自87个WHO成员国的微生物......

WHO正式发布2022全球微生物耐药性和使用监测系统报告(一)

北京时间12月8日23:00,世界卫生组织(WHO)正式召开了全球微生物耐药性和使用监测系统(GLASS)2022年报告的线上新闻发布会,该报告已于12月9日发布,总结了来自87个WHO成员国的微生物......

WHO正式发布2022全球微生物耐药性和使用监测系统报告(二)

北京时间12月8日23:00,世界卫生组织(WHO)正式召开了全球微生物耐药性和使用监测系统(GLASS)2022年报告的线上新闻发布会,该报告已于12月9日发布,总结了来自87个WHO成员国的微生物......

总站拟发布颗粒物、非甲烷总烃等8项技术规定/要求

近日,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发布了《环境空气颗粒物(PM10和PM2.5)连续自动监测便携式联机比对筛查技术规定(试行)》、《环境监测用57种臭氧前体挥发性有机物标准气体比对抽测技术要求(试行)》、《环境监......

《关于加强噪声监测工作的意见(征求意见稿)》

名称关于公开征求《关于加强噪声监测工作的意见(征求意见稿)》意见的通知索引号000014672/2022-00495分类生态环境监测管理发布机关生态环境部办公厅生成日期2022-12-14文号环办便函......

我国碳卫星首次用于城市二氧化碳排放定量监测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中科院大气所)中国碳卫星(TanSat)研究团队联合芬兰气象研究所团队,最近首次利用中国碳卫星观测定量识别和计算城市碳排放,这也是中国碳卫星首次成功用于城市二氧化碳排放的定量......

SCIEX、雷尼绍中标省级“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监控分析”项目

一、项目编号:N5100012022001663二、项目名称:省级“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监控分析”重点实验室标准化建设项目(二次)主要标的信息合同包1:货物类(成都炜烨进出口贸易有限公司)合同包2:货物类......

环境监测总站正式发布3项温室气体监测量值溯源要求

温室气体的高精度监测是完成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必要工具,而要保障监测数据的精确度与可比性,就依赖于完善的标准计量体系。生态环境部印发的《碳监测评估试点方案》明确要求“构建量值准确、统一的环境温室气体监......

重磅!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党委:生态环境监测发展这十年

近期,中央宣传部、生态环境部联合出版《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学习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深入学习《纲要》,深刻领悟“十个坚持”,用蕴含其中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自觉做习近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