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1-11-25 15:32 原文链接: 物种多样性与遗传多样性关系研究取得新进展

  11月22日,国际权威植物学期刊New Phytologist在线刊出了中科院武汉植物园在物种多样性与遗传多样性关系研究领域的最新成果(Contrasting relationships between species diversity and genetic diversity in natural and disturbed forest tree communities)。

  武汉植物园植被生态学科组助理研究员魏新增在江明喜研究员的指导下,运用野外群落调查和分子标记技术相结合的方法,探讨了自然和干扰条件下山地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与群落优势种遗传多样性的关系及其形成机制。研究发现,在自然条件下,相同的海拔梯度格局是物种多样性与遗传多样性正相关关系的一种新的形成机制;同时指出,在干扰条件下,物种多样性降低而遗传多样性并未发生显著变化,进而破坏了二者的正相关关系。

  与前人研究相比,该研究首次以长寿命生物有机体(树木)作为研究对象,探讨物种多样性和遗传多样性关系。结果指出,对于生命周期较长的生物有机体来说干扰并未使物种多样性和遗传多样性产生相同的变化趋势。这一论点颠覆了前人关于干扰后物种多样性和遗传多样性均降低的观点。

  该研究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助。

  论文链接

相关文章

“自私超基因”严重破坏遗传多样性

美国罗切斯特大学的生物学家首次使用群体基因组学来阐明一种被称为分离变相因子(SD)的“自私遗传元素”的进化和后果。发表在《eLife》杂志上的论文表明,SD已导致染色体组织和遗传多样性发生了巨大变化。......

小黑麦遗传多样性及重要性状位点鉴定方面获进展

小黑麦是由小麦和黑麦经种间杂交和染色体加倍培育而成的一种新异源多倍体物种,具有草产量高和抗逆等特性,是重要的粮饲兼用作物。但是,小黑麦遗传多样性及控制重要农艺性状位点的遗传机制尚不清楚,限制了小黑麦的......

中科院研究员李松海:扎根南海研究海洋哺乳动物

建立首个南海鲸类动物资源数据库、首次发现海南西南海域存在中华白海豚种群、揭示齿鲸动物声呐系统相关的发声、听觉机制及噪声影响……作为中国科学院引进的海外人才,李松海自2012年起带领团队“深耕”南海,从......

给花生找野亲戚增强抵抗力

现代花生是在5000至10000年前“创造”出来的。当时两个二倍体祖先偶然相遇,变成四倍体。当驯化的花生走遍世界各地,出现在从亚洲到非洲再到美洲的美食中时,野生的亲戚们却呆在南美洲的家里。在进化过程中......

研究揭示树木遗传多样性对功能性状和群落生产力的影响

大部分关于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功能(BEF)的研究表明物种多样性能够促进群落生产力,这是由于物种之间的功能差异带来的物种多样性效应的作用结果。而生物多样性是多尺度的,除物种多样性外,种内遗传多样性及其......

横断山高山竹类的快速辐射演化和物种多样性的形成机制

高山竹类是竹亚科青篱竹族(温带木本竹类)一个独特的分支,包括箭竹属(Fargesia)、玉山竹属(Yushania)、筱竹属(Thamnocalamus)、香竹属(Chimonocalamus)、冷箭......

遗传多样性缺失导致少量人种被忽略基因组学应包容性

一个来自被忽略人种的研究几十年来,NéstorRuizHernández一直在争取认可。他在墨西哥南部太平洋沿岸的一个小镇长大。在那里,他和其他许多人都是十六世纪被人贩子从非洲贩运到墨西哥的奴隶的后代......

研究揭示青藏高原特有两栖类遗传多样性与气候变化关系

愈来愈多的证据表明全球气候变化影响了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服务,正对自然种群产生广泛的影响,导致丰度、行为、生理与物候等的变化,以及地理分布的变迁,还往往会增加灭绝风险。第四纪(260万年前至今)以来,......

中科院植物所揭“生物入侵的遗传悖论”进化机制

日前,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郭亚龙团队与研究员葛颂以及澳大利亚莫纳什大学科研人员合作,以荠属植物为研究对象,揭示了“生物入侵的遗传悖论”的一种进化机制,为理解植物关键适应性状的进化提供了新的证据。......

遗传多样性随着衰老而增加

染色质修饰包括组蛋白转录后修饰,组蛋白多样性。连同DNA一起调控表观遗传表型。虽然染色质修饰在多种生理学过程和人类疾病中都有重要的意义,但是由于此前存在的技术检测通道有限,无法同时检测各种免疫细胞亚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