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2-02-17 10:43 原文链接: 气候变暖对海洋关键微生物的影响尚不确定

  海洋中遍布着极小的微生物,其中一些将海洋表面“染”成了绿色,它们既能够吸收也可以释放温室气体二氧化碳,对地球的碳预算发挥着重要作用。现在,科学家们在关于全球变暖将给海洋微生物带来何种影响的研究方面取得了进展。

  据趣味科学网报道,科学家试图回答的一个大问题是:微生物吸收到海洋中的碳量会因海洋升温出现怎样的变化?而在预测未来的气候时,这一问题的答案可能会被纳入考量。

  从一些观测点的记录可以窥见事态如何发展,同时,新技术使科学家们得以研究海洋微生物的基因组,从而更深入地了解微生物本身。俄勒冈州立大学微生物学教授斯蒂芬●乔凡诺尼(Stephen Giovannoni)认为,目前面临的挑战在于要将所有这些信息综合在一起。日前《科学》杂志就此问题发表了由乔凡诺尼联合署名的评论文章。

  海洋中的一些微生物,比如在春天繁盛的浮游植物,可以通过光合作用将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吸收并转变成有机物。而另外一些生活在深海中的微生物则以浮游植物为食将二氧化碳回收,其结果是二氧化碳又被释放出来。但有些碳永远不会被回收,而是随着浮游植物和其他表面的浮游生物下沉而被留存在海洋深处。这个所谓的“泵”导致海洋从大气中吸收的二氧化碳比返还的还多,从而可能抵消人类排放的二氧化碳。

  “我们真的需要知道海洋中的情况,因为它们能够吸收人类活动产生的二氧化碳,是真正具有巨大缓冲作用的因素之一。”乔凡诺尼说。

  浮游植物和充当二氧化碳“回收站”的微生物决定了有多少碳被海洋吸收、又有多少碳返回到了大气中。比如,较重的硅藻下沉速度更快,带进海洋中的碳也就更多。“这是我们不了解的部分,也我们需要去了解的。它很复杂。”乔凡诺尼表示。

  海洋的季节性波动会对何处的何种微生物有影响(毫无疑问,越远离赤道波动越显著),这样的数据很难被获取。

  百慕大附近一个观测点的长期数据显示,春天繁殖现象明显,而这些浮游植物主要在冬季和春季兴盛,夏季和初秋则是蓝细菌(又称蓝绿藻)的天下。而在夏威夷的一个观测点发现,季节变化和浮游植物的大量繁殖均不太明显,一年四季都由较为稳定的微生物群落占主导地位。

  乔凡诺尼表示,两个站点之间的差异是由两地白天的长短和天气造成的。其中部分原因在于,百慕大的位置更北,这意味着冬季其水温更低,进而促使冷暖水流融合交换,将营养物质带到了海洋表面供浮游植物食用。而温暖的海水更稳定,更不容易混合,这便阻止了营养成分被拉升到海表,因此也能抑制藻类大量繁殖。

  气候变化预计将导致海洋表面温度升高,但目前还不清楚这对微生物和它们吸收或回收的碳意味着什么。乔凡诺尼说,目前就某种情况而言,科学家们还不太了解这些回收二氧化碳的微生物以及它们与浮游植物之间的相互作用。

  “这个新的知识会对我们作出的预测产生多大影响,这个问题还没有结论,但毫无疑问,我们对细节的了解获得了非常迅速的进展。”他说。

  他和俄勒冈州立大学的微生物学家凯文●维京(Kevin Vergin)以及该评论文章的其他作者建议,开发一套自动化设备用以监测同一地点的海洋微生物群落的长期变化。他们还呼吁科学家们建立一种标准化的方式来评估微生物多样性。

相关文章

科研团队找到乙酸“零碳”制备新路径

二氧化碳能做衣服、制香水?还能做成乐高玩具?科技改变世界,超乎想象。5月3日,《自然》杂志发表我国科研团队的一项最新研究成果。该研究实现了以二氧化碳为原料高效制备醋酸(又名乙酸),找到一条乙酸绿色生产......

科研人员以二氧化碳为原料实现醋酸“零碳”制造

记者5日从华中科技大学获悉,该校光电信息学院庞元杰教授团队以醋酸为目标产物,联合多伦多大学、武汉理工大学等高校科研人员,通过电催化二氧化碳还原技术,实现醋酸“零碳”制造。相关成果于近日发表在国际著名学......

科学家“复活”石器时代分子,展现古代微生物多样性

古代基因组重建和生物技术的突破正在揭示旧石器时代微生物丰富的分子秘密。在最新一期《科学》杂志上发表的研究中,德国莱布尼茨天然产物研究和感染生物学研究所、马克斯·普朗克进化人类学研究所以及美国哈佛大学领......

新方法!可实现常温常压下二氧化碳捕获与释放

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悉,该校的刘波教授和南方科技大学的徐强教授与国际研究团队合作,利用二氧化碳作为客体分子首次模拟了二氧化碳水合物结构,成功地利用廉价的硫酸胍与二氧化碳共结晶形成了稳定的包合物,实现了......

新方法实现常温常压下二氧化碳捕获与释放

记者4月24日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悉,该校刘波教授、南方科技大学徐强教授与国际研究团队合作,首次用二氧化碳作为客体分子模拟二氧化碳水合物结构,使用廉价的硫酸胍与二氧化碳共结晶形成稳定的包合物,实现了环......

常温常压下实现二氧化碳的捕获与释放

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悉,该校刘波教授、南方科技大学徐强教授与国际研究团队合作,开发了一种有前途的碳捕获和存储方法,首次用二氧化碳作为客体分子模拟二氧化碳水合物结构,使用廉价的硫酸胍与二氧化碳共结晶形成......

【中国科学报】科技让二氧化碳“变废为宝”

地球大气中二氧化碳虽只占0.04%,但它对气候变化产生了巨大影响。近年来,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过度排放加剧了全球气候变暖,严重威胁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如何让二氧化碳“变废为宝”,成为理想的能源补给,是亟......

哈工大科研团队连续发表高水平研究成果

近期,哈尔滨工业大学科研团队坚持“四个面向”,在水处理、生命科学、新材料等领域取得一系列高水平研究成果并连续发表在《自然通讯》、《先进功能材料》等学术期刊上。01 近日,城市水资源与水环境国......

开发出非标记液滴单细胞微生物生长表型筛选技术

微生物生长表型筛选是工业育种、酶定向进化和合成生物学等领域面临的限速步骤。精准的单细胞精度生长表型测量是突破上述瓶颈的关键。近日,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单细胞中心开发了低成本、非标记的微型......

科学家揭示奶牛瘤胃微生物降解柑橘提取物规律

北京农学院动物营养与畜产品开发创新团队揭示了奶牛瘤胃微生物对柑橘提取物的短期定植规律,探索了柑橘提取物在瘤胃内的降解机制。近日,相关研究以《柑橘皮在瘤胃发酵过程中定植菌群的动态变化特征》为题,发表在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