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2-04-25 09:04 原文链接: 400多个城市地下水污染严重检出毒物

 

  4月22日,是世界地球日。图为中国林业大学的师生在北京中国地质博物馆参观。

  今天是第43个世界地球日。地下水的超采与污染问题引发热议。

  据国土资源部今天公开的消息透露,在我国北方地区65%的生活用水来自地下水;同时,50%的工业用水和33%的农田浇灌也源自地下水。全国657个城市中,有400多个城市以地下水为饮用水源。

  国土资源部认为,超采与污染正在危及地下水安全。

  600多城市半数不同程度缺水

  由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和中国地质调查局联合资助的《中国地下水科学的机遇与挑战》研究报告称,在过去的几十年中,我国地下水的提取量以每年25亿立方米的速度增加。

  同时,由于城市污水、生活垃圾、工业废弃物污液以及化肥农药等的渗漏渗透,一些地区的地下水品质已经恶化。

  我国新一轮全国地下水资源评价成果发现,全国适宜开采或饮用地下水地区,每平方千米年均可开采资源量已由15万立方米减少到6万立方米,北方地下水可采资源量减少了56亿立方米。据专家介绍,这是由于区域降水量变化、人类工程活动导致地下水补给量减少以及部分地区水文地质参数发生变化等原因造成的。

  尽管近20年来全国用水量急剧增长,地下水开采量以平均每年25亿立方米的速度增加,但仍有数千万人饮用水问题亟待解决,全国600多座城市中有一半左右不同程度存在缺水,部分省(区、市)存在与饮用水水质有关的地方病区,比如北方丘陵山区,多分布高氧水、高砷水、低碘水和高铁锰水,引发了克山病、大骨节病、氟中毒、甲状腺肿等。

  近60个城市地下水严重超采

  有统计显示, 全国以城市和农村井灌形成的地下水超采区400多个,总面积达到62万平方公里,主要分布在华北平原(黄淮海平原)、山西六大盆地、关中平原、松嫩平原、下辽河平原、西北内陆盆地的部分流域(石羊河、吐鲁番盆地等)、长江三角洲、东南沿海平原等地,严重超采城市近60个。

  地下水超采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地下水位下降,形成地下水降落漏斗,引发地面沉降。

  据透露,目前,全国已形成大型地下水降落漏斗100多个,面积达15万平方公里,主要分布在华北、华东地区。中国科学院院士王光谦表示,到目前,北至哈尔滨,南到海口,东达上海,西到乌鲁木齐。几乎所有大中城市都因超采地下水而出现地下漏斗。

  由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完成的《华北平原地下水可持续利用能力》项目研究显示,华北平原浅层地下水每年超采26.4亿立方米,深层地下水每年超采12.4亿立方米,已无开采潜力。历经近50年的地下水开采和超采,华北平原形成了环渤海复合大漏斗,面积达7.2万平方公里。

  不合理开采地下水引发的地面沉降,在全国70多座城市不同程度存在。其中,沉降中心累计最大沉降量超过2米的有上海、天津、太原。在河北平原、西安、大同、苏锡常等地区,过量开采地下水还导致了地裂缝,对城市基础设施构成严重威胁。

  此外,地下水超采还引发了岩溶塌陷、海水入侵、土壤盐渍化等问题,西北部分地区由于地下水位下降,出现了植被退化、土地沙化、荒漠化加剧等问题。

  地下水检测出微量有毒有机物

  国土资源部新一轮全国地下水资源评价成果显示,全国地下水环境品质“南方优于北方,山区优于平原,深层优于浅层”。

  按照《地下水品标准》进行评价,全国地下水资源符合Ⅰ类―Ⅲ类水质标准的占63%,符合Ⅳ类―Ⅴ类水质标准的占37%。南方大部分地区水质较好,符合Ⅰ类―Ⅲ类水质标准的面积占地下水分布面积的90%以上,但部分平原地区的浅层地下水污染严重,水质较差。其中,中部平原区水质较差,滨海地区水质最差。根据对京津冀、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淮河流域平原区等地区地下水有机污染调查,主要城市及近郊地区地下水中普遍检测出有毒微量有机污染物,但超标率较低。

  2009年,经对北京、辽宁、吉林、上海、江苏、海南、宁夏和广东等8个省(区、市)641 眼井的水质分析,水质Ⅰ类―Ⅱ类的占总数2.3%,水质Ⅲ类的占23.9%,水质Ⅳ类―Ⅴ类的占73.8%。全国202个城市的地下水水质以良好――较差为主,深层地下水品质普遍优于浅层地下水。

  2010年,国土资源部和水利部联合对全国182个城市开展地下水水质监测工作。结果表明,4110个水质监测点中,较差――极差级的监测点占57.2%。与2009年比较,全国主要城市的地下水水质状况,其中呈变好趋势的城市分布在华东地区,水质呈变差趋势的地区主要集中在华北、东北和西北地区。

  地下水一旦污染极难治理

  据专家介绍,地下水污染与地表水污染有着明显的不同。污染物进入到地下含水层以及在含水层中运动都比较缓慢,若不进行定期专门监测,很难及时发觉。

  专家称,近年来,我国城市急剧扩张,导致城市污水排放量大幅增加,由于资金投入不足、管网建设相对滞后、维护保养不及时等原因,管网漏损致使污水外渗,造成地下水污染。同时,部分行业也对地下水环境安全造成威胁。

  此外,土壤中一些污染物易于淋溶,对相关区域地下水环境安全也构成威胁。大量化肥和农药的使用以及部分地区长期利用污水灌溉,对农田及地下水环境也构成危害,农业区地下水氨氮、硝酸盐氮、亚硝酸盐氮超标和有机污染日益严重。

  “地下水污染是很难治理的。即使查明污染原因并消除了污染源,地下水质仍需要很长的时间才能恢复。”专家认为,地下水一旦被污染,恢复和治理需要十几年甚至几十年。

相关文章

研究发现纳滤可有效降低自来水中消毒副产物风险

饮用水的安全性保障对公共卫生和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消毒副产物(DBPs)是在自来水厂氯消毒过程中形成的有毒有害物质。许多研究表明消毒副产物具有细胞毒性,并且会导致不良的健康风险。因此饮用水中的消毒副产......

国务院发新文,矛头直指“新污染物”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新污染物治理行动方案的通知国办发〔2022〕15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新污染物治理行动方案》已经国务院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国务......

涉及地表水和土壤!两项新污染物监测标准发布

近日,生态环境部已批准《水质6种邻苯二甲酸酯类化合物的测定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质谱法》(HJ1242—2022,以下简称“水质标准”)《土壤和沉积物20种多溴联苯的测定气相色谱-高分辨质谱法》(HJ1......

《黄河三角洲湿地碳循环与碳收支》专著出版

《黄河三角洲湿地碳循环与碳收支》课题组供图近日,由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研究员韩广轩课题组撰写的《黄河三角洲湿地碳循环与碳收支》一书,由科学出版社公开出版发行。滨海湿地富含土壤有机碳,同时土壤有机......

污染治理四大问题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强固体废物和新污染物治理。什么是新污染物?“新”在哪?治理上难在哪?如何发力?在生态环境部30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生态环境部固体废物与化学品司司长任勇对新污染物治理进行了解......

污染治理四大问题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强固体废物和新污染物治理。什么是新污染物?“新”在哪?治理上难在哪?如何发力?在生态环境部30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生态环境部固体废物与化学品司司长任勇对新污染物治理进行了解......

20种类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全面淘汰

近日生态环境部宣布,我国完成《斯德哥尔摩公约》全面淘汰六溴环十二烷等20种类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的履约任务。2001年签署《斯德哥尔摩公约》以来,我国加速淘汰和削减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生产、使用......

流层大气化学源受体模式及污染物跨界输送研究获进展

污染物的跨界输送问题是国际大气化学的研究热点,深入研究可为决策者提供可靠和具有价值的科学数据。由此,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大气边界层物理和大气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博士叶倩、研究员李杰和王自发等发展了污......

城市环境所在城市二次供水系统微生物安全研究中获进展

饮用水安全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问题,而生物安全是对饮用水安全的基本要求。二次供水已成为我国大城市高层住宅小区的主要供水方式,直接影响用户端水质,与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相关。市政管网水进入二次供水水箱后,......

学者开发仿生浮游机器人,有望在水面处理污染物

水黾是池塘上时常能看到有着细长腿的黑褐色虫子,它可以在水面自由移动、抓捕猎物。受其启发,加州大学河滨分校殷亚东教授课题组开发了一种仿生浮游机器人。“其运动性能在类似的软体游泳机器人中更胜一筹,可与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