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2-04-27 09:35 原文链接: 植物抗病与发育调控合作研究新进展

  植物抗病性往往以发育抑制作为代价,但相关的调控机制不清楚。为此,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何祖华研究组与美国的课题组经过长期的合作研究,在抗病与发育激素的交互作用的机制上取得了重要进展。相关研究成果于4月23日以加长文的形式在线发表于《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

  茉莉酸是一种植物激素,参与调控植物的免疫(抗病)反应,可以抑制植物的生长。赤霉素是促进植物生长的激素,是第一次绿色革命的靶标。何祖华课题组继发现水稻赤霉素代谢的新途径后(Zhu et al.,2006,Plant Cell),一直致力于研究抗病性与发育互作的激素调控,使之能应用于抗病和高产的分子育种。

  他们与合作者的研究发现,在水稻中通过RNA干扰的方法下调茉莉酸的信号途径,可以使水稻快速生长,株高和粒长明显增加,遗传分析证明是激发了赤霉素途径。进一步研究发现,茉莉酸可以使赤霉素信号的关键抑制子DELLA蛋白SLR1累积,植株矮化;而在茉莉酸途径减弱时,SLR1蛋白快速降解,植株生长。合作者、美国密西根州立大学的何胜洋(Sheng Yang He)实验室发现,模式植物拟南芥的茉莉酸信号突变体也有赤霉素相关的表型。超表达茉莉酸信号的关键抑制子JAZ同样能使植物表现为赤霉素超敏感的表型。像在水稻中一样,JA也可以使拟南芥的DELLA蛋白累积。进一步的研究表明,JAZ-DELLA的直接相互作用可以竞争DELLA-PIF的直接相互作用。这说明在双子叶和单子叶植物中抗病与发育的交互作用调控机制是保守的。

  该研究成果为抗病及高产协调的农作物设计育种提供了思路。

  该研究工作得到了科技部973项目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等的支持。

植物抗病与发育激素的交互作用机制研究取得新进展

相关文章

遗传发育所在植物热形态建成研究中取得进展

了解植物对高温的响应机制将有助于培育适应未来高温气候的作物。植物可感知温度变化,并在称为热形态建成的过程中相应地调整发育与形态以适应高温。这种表型可塑性意味着复杂的基因表达重编程,而这其中的调控机理仍......

100多年来,植物和传粉者之间发生了巨大变化

传粉昆虫和其他某些动物对植物授粉具有重要功能。没有这些花卉访客,许多野生植物的繁殖情况会很差,或者根本不能繁殖,进而可能会影响生态系统。据悉,超过四分之三的重要作物是依靠传粉者才能实现优质、高产,失去......

华南植物园关于植物转录起始调控机制的研究获进展

转录复合体将DNA转录为RNA,是遗传信息由细胞核向细胞质转递的基础。由于核小体与基因组的紧密结合,转录复合体需克服核小体障碍进而确保功能基因的表达。染色质重塑复合体(ChromatinRemodel......

新研究发现植物特有囊泡运输调控因子

12月28日,《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在线发表华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高彩吉团队和张盛春团队合作的最新成果。他们研究发现了植物特有囊泡运输调控因子BLISTER(BLI),并揭示其调控Ret......

双生病毒操控植物应激反应的新机制被发现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作物病原生物功能基因组研究创新团队率先发现双生病毒可以时空调节植物的应激反应,适时操控下游基因的表达,促进病毒积累和侵染的新机制。该研究为深入了解植物应激反应在病毒侵......

植物免疫系统监控病毒全新机制

开发植物的抗病基因是防控病虫害最经济也最高效的手段,但植物是如何识别病原微生物、并在此基础上激活自身免疫系统的,一直是植物病理学领域的核心科学问题。近日,《自然》上在线发表的一项研究揭示了植物与病毒间......

植物寄生线虫调控寄主自噬体通路研究获进展

近日,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联合美国康奈尔大学在植物寄生线虫调控寄主自噬体通路方面取得新进展。相关研究发表于NewPhytologist。自噬是真核生物中一种高度保守的生物学过程,它利用双层膜结构......

科学家发现植物多样性有助于控制病害

近日,兰州大学草种创新与草地农业生态系统全国重点实验室/生态学院青年研究员刘向课题组依托甘肃甘南草原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在《生态学》发表题为《生物多样性对植物叶片真菌病害稀释效应的尺度依赖......

中外科学家合作揭示开花植物染色质浓缩新机制

染色质经过螺旋缠绕浓缩形成染色体的过程,对于维持真核生物细胞正常体积至关重要。之前的研究表明染色质浓缩发生在异染色质区,而常染色质区为方便转录过程则停滞在松散状态不被浓缩。近期,来自清华大学和英国约翰......

王文采:倾尽一生为植物建档

王文采■本报见习记者田瑞颖11月16日,北京城的植物扑簌簌掉叶子的时候,王文采走了。他96岁的人生与植物紧密缠绕,发表了28个新属、1370个新种,是我国发表植物新类群最多的学者之一。他倾尽一生为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