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8-04-18 15:22 原文链接: 中国工程院院士孙燕等4个院士为肿瘤防治支招

四院士共同探讨肿瘤防治

中国工程院院士孙燕

中国科学院院士赫捷

中国工程院院士林东昕

中国工程院院士程书钧

4月15日,一个普通的周末,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的门诊楼前的广场上却是人头攒动。

一场由该院各科主任以及正副主任医师组成的百名专家团队的义诊活动正在进行,以往可能费尽周折才能挂上号的大牌专家,患者这次可以免费进行咨询。

而就在距离这个活动不远的阶梯教室,一场由四位院士组成的“肿瘤防控院士高峰论坛”正在拉开序幕。

“癌症的防治不仅仅是民生问题,也是社会问题。传播科学的防癌知识非常重要。”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院长兼党委书记赫捷表示,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成立60年来,在推动我国肿瘤防治事业方面扮演了领军者的角色。

据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全国恶性肿瘤估计新发病例数380.4万例(男性211.4万例,女性169.0万万例),平均每天超过1万人被确诊为癌症,每分钟有7个人被确诊为癌症。癌症已成为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之一。

如何有效地进行肿瘤防控,成为横亘在中国以及世界各国的一道难题。

去国外看病是一种误区

为什么身边的肿瘤患者越来越多?这一问题困扰着很多人。对此,中国工程院院士程书钧表示,肿瘤的发生与衰老密切相关,是生命进化过程中的一种现象,也是人衰老过程中的自然选择。随着社会的老龄化,肿瘤患者也会逐渐增多。

但程书钧觉得,人们也没有必要多份惧怕肿瘤。

因为从正常细胞发展到危及生命的恶性肿瘤,大多都会经历“癌前病变”阶段,而从“癌前病变”发展成为侵袭性癌一般需要10年或者更长的时间。这其中的“癌前病变”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具有可逆性。如果能够在“癌前病变”阶段“做文章”,就可能有效地阻止侵袭性癌症的发生。

但遗憾的是,在我国很多肿瘤患者就诊的时候就已经是中晚期,这也直接导致我国肿瘤的5年生存率仅为30%左右,而欧美等发达国家的肿瘤5年生存率高达70%以上。

于是,有一些人就盲目地就认为“国外的肿瘤治疗水平更好”,从而选择海外医疗。

对此,赫捷直言:这绝对是一种误区。“中国一名肿瘤外科医生一年的手术量,可能就相当于某些国外医生一辈子的手术量。并且,我们的医生几乎天天接触大量患者,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

比如,在食管癌治疗方面,我国一些基层医院都可以达到在食管镜下进行黏膜切除,既不用开胸,也不用切食管。

当然,这并不否认国外在某些肿瘤新药研发与应用上会优于国内。不过,随着国家对进口抗癌药物实行零关税的政策,越来越多的肿瘤患者将享受到政策红利。

健康人没必要基因检测

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癌症的发生除了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这既包括社会大的生态环境,也有日常的生活方式;同时,癌症还与遗传因素密切相关。

“通过基因检测,的确可以筛查出患某种癌症的风险,也能为预防和治疗癌症提供参考。”中国工程院院士林东昕表示,曾经轰动一时的“安吉丽娜·朱莉事件”,就是因为她携带有乳腺癌基因突变BRCA1,采取了预防性切除器官。

但是,林东昕并不建议,所有人把基因检测作为癌症初筛的一种手段。他认为,可以选择性地在一些肿瘤家族史比较明显的人群中进行基因检测,进而早期干预。

这一观点,也得到中国工程院院士孙燕的赞同。孙燕表示,90%的肿瘤都是散发性并不具备家族性的。“基因突变并不一定引起癌症的发生,只能说明两者有相关性,并且国内外科学家们还不能很好地解读基因数据,所以,健康人谨慎选择全基因组测序。”

对于一些肿瘤患者,则可以通过基因检测选择靶向药物,实现更为精准的治疗。

高度重视消化道肿瘤防治

那么,如何才能将肿瘤的发生扼杀在“萌芽”状态呢?赫捷给出四个字:早诊早治。

赫捷建议,坚持与完善肿瘤的三级预防:一级预防是病因预防,减少外界不良因素的损害;二级预防是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三级预防是改善生活质量, 延长生存时间。

采访中,程书钧强调,要重视对那些与感染性相关肿瘤的早期干预,比如人类乳头状病毒和宫颈癌、乙肝病毒感染和肝癌、幽门螺杆菌感染和胃癌。“这三种癌症的发生多数都可以通过保持个人卫生、健康生活方式、接种疫苗等方式避免感染相关细菌和病毒,从而预防癌症的发生。”

针对肺癌一直高居国内所有肿瘤的首位的现状,赫捷建议,40岁以上属于肺癌高危的人群每年可以进行一次低剂量的CT扫描,以提前发现肺部早期的癌变。

而谈到如何降低我国癌症的总体的发病与死亡率的时候,程书钧认为,应该高度重视对消化道肿瘤的防治。理由在于:首先,消化道肿瘤占据我国所有癌症的总数40%,特别是胃癌、结直肠癌一直稳居前五位;其次,针对胃癌、结直肠癌等消化道肿瘤国内已经有成熟的技术,可以实现早期发现;最后,早期消化道肿瘤的发现具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如果国内能够开展对消化道肿瘤的筛查计划,程书钧预测,未来5~10年,我国的肿瘤的总体死亡率将大幅度提升。

“吸烟者尽早戒烟,公共场合全面禁烟!”四位院士反复强调,烟草含有很多致癌物,吸烟者的癌症发病率明显高于不吸烟人群。


相关文章

东亚人易感长新冠!全球首个全基因组测序找到易感基因

导语:新冠感染后果,因人而异,与易感基因密不可分。目前,已知长新冠与200多种症状有关,包括严重疲劳、肺功能障碍、神经疼痛以及注意力和记忆力困难。但是,导致长新冠发展的生物学机制仍不清楚。近日,科学家......

农业部征集核酸快检产品!要求田间地头能做基因检测

2月9日,农业农村部科技发展中心发布关于征集农业转基因核酸快速检测产品的通知,通知要求,征集的核酸快检设备满足可在田间完成全流程DNA提取、核酸扩增和检测工作,包括试剂、装置及设备等。此外,还要求产品......

妇科肿瘤患者“阳了”怎么办?

随着抗疫政策的调整,越来越多妇科肿瘤患者难免与新冠病毒“正面遭遇”:是继续就医治疗肿瘤,还是居家自我隔离避免新毒株的感染,亦或是“阳康”后重启抗肿瘤治疗?1月11日,中南大学湘雅医院专家团队为妇科肿瘤......

湘雅医院门诊放化疗中心服务模式护航肿瘤患者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1月11日透露,“新十条”发布以来,医院统筹全院病床资源,全面收治新冠感染患者,各专科病房转变为新冠病房,最大限度地收治新冠病毒感染患者。医院于2022年4月成立湘雅医院门......

国家发改委:加快疫苗研发生产,提高传染病应对能力

据国家发改委网站10日消息,国家发改委发布关于印发《“十四五”生物经济发展规划》的通知,通知提出,推动医疗健康产业发展,助力疾病早期预防,加快疫苗研发生产技术迭代升级,开发多联多价疫苗,发展新型基因工......

年度盘点|2022年IVD10大发展方向

01mNGS市场宏基因检测市场已经有30多个玩家了,整体来讲市场还属于快速发展期,尤其是在新冠疫情之后,宏基因检测的临床价值得到进一步的认可;虽然在技术上或多或少还存在一些问题,但宏基因的出现无疑是为......

BTE第6届广州国际生物技术大会暨展览会圆满落幕!

2021年9月12日,由中国蛋白药物质量联盟、广东省生物产业协会、广州医药行业协会、广州市仪器行业协会、广州市生物产业联盟和振威国际会展集团主办第6届广州国际生物技术大会暨展览会(BTE2021)圆满......

石磊:恒温微流控基因检测技术在动物源性检测中的应用

分析测试百科网讯2020年9月22-23日,“第九届中国食品与农产品安全检测技术与质量控制国际论坛(简称CFAS2020)”在江苏南京召开。大会第二日围绕农兽药残留检测、快速检测、重金属及元素检测等食......

脑瘤基因检测靶向治疗让脑瘤不再复发

近日,来自麻省总医院的研究人员报道称他们首次成功地使用一种靶向治疗药物对一名出现脑部肿瘤复发的病人进行了治疗。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JCNI上。在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利用BRAF抑制剂药物dab......

基因检测临床应用中的难题:基因型表型关联重要性

新一代测序技术的出现,使得基因组数据以及新基因突变的发现呈现爆炸式增长。基因组学研究所面临的挑战不再是单纯的数据产生,而是数据的解读。基因组学的信息如果不能和临床、表型的数据关联,就不能很好地解释复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