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8-05-07 16:37 原文链接: 中科院东北地理所培育出突破性大豆“东生79”

  近日,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培育的高油高产突破性大豆新品种“东生79”通过审定。该品种平均脂肪含量为24.16%,填补了黑龙江省自1966年以来审定的485个大豆品种脂肪含量没有突破24%的空白。该项目得到中科院战略性先导专项(A)“分子模块设计育种创新体系”资助。

图片.png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东生79”由东北地理所研究员刘宝辉带领的大豆分子设计育种学科组和黑龙江省农科院牡丹江分院大豆研究所研究员任海祥团队合作,采用高光效高产育种体系,经系谱法育成。

  刘宝辉表示, “东生79”区域试验产量平均比对照品种“合丰50”增产8.0%,生产试验比对照品种“合丰50”增产9.5%。三年抗病接种鉴定结果表明中抗大豆灰斑病。该品种具有早熟、高产多抗的特点。它节间短、荚密,丰产稳产性好,生态适应性广,适合在黑龙江省大豆主产区种植。

  在品种设计上,研究团队首先选择高油种质“哈04-1842”为受体亲本,选择早熟高产的“绥02-282”为供体亲本,在高世代选择上考虑导入供体亲本早熟高产分子模块e1-as。因此,“东生79”含有高油、早熟、高产和抗病等丰富的遗传特性,为其构成高油高产突破性品种奠定了遗传基础。

  “‘东生79’大豆新品种的育成,不但实现了黑龙江省审定大豆品种脂肪含量新的突破,而且为大豆高油育种提供了新的思路,丰富了种植业结构调整背景下的大豆品种资源。”刘宝辉说。


相关文章

仅一个碱基,改变大豆多样性

福建农林大学教授廖红/陈志长团队发现并证实位于基因5’UTR开放阅读框(uORF)的一个碱基变异导致了大豆群体磷吸收效率水平的多样性。7月1日,相关研究成果以《uORF的自然变异导致大豆磷吸收效率的多......

打破大豆育种瓶颈,这项技术成了关键

大豆育种如何突破父母本花期不遇瓶颈?如何实现异地品种杂交?我科学家对大豆花粉超低温保存关键技术进行优化,实现了大豆花粉异季和异地应用,打破大豆花粉应用时空障碍,为实现规模化、工程化育种提供了技术支撑。......

我国大豆育种花粉低温保存关键技术取得新突破

日从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黑河分院了解到,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与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黑河分院合作,对我国大豆花粉低温保存的关键技术进行研究,取得了新突破。这一研究成果实现了大豆花粉异季和异地应用,打......

大豆育种新突破:花粉低温保存打破亲本时空障碍

科技日报记者李丽云大豆育种如何突破父母本花期不遇瓶颈?如何实现异地品种杂交?6月30日,国家大豆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研究员韩天富与国家大豆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黑龙江......

中国农业展望报告:大豆种植面积和产量有望增长

今天(4月20日)上午,农业农村部市场预警专家委员会、中国农业科学院等单位联合发布《中国农业展望报告(2022-2031)》,《报告》分析,今年,在大豆振兴计划等政策强力支持下,国产大豆种植面积和产量......

另一种“中国芯”,科技会战中重要一环

50多年前,一场轰轰烈烈的黄淮海科技会战,为解决我国粮食安全问题作出了重大贡献;如今,一场新的“黑土粮仓”科技会战正在东北的白山黑水间进行,种质资源的科技创新正是这场会战的关键要素之一。盐碱地化身“米......

我国科学家获多年生野生大豆高精度基因组图谱

日前,国际植物学领域著名期刊《自然—植物》在线发表了山东农业大学张大健教授课题组在大豆基因组研究领域取得的新成果。该团队首次获得了多年生野生大豆的高精度基因组图谱,填补了大豆属泛基因组的空白,解析了大......

研究揭示调控大豆产量和纬度适应性的分子机制

广州大学孔凡江/刘宝辉教授团队联合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南京农业大学等科研人员,解析了Tof18(SOC1a)调控大豆产量和纬度适应性的分子机制。相关研究近日在线发表于《当代生物学》(CurrentBi......

研究发现PG031基因具有改良大豆种皮吸水性的应用潜力

TheoreticalandappliedGenetics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大豆遗传与分子改良学科组题为“ApolygalacturonasegenePG031regulat......

研究发现PG031基因具有改良大豆种皮吸水性的应用潜力

大豆群体的种皮吸水性差异很大,几乎所有野生大豆的种皮都是硬的、不吸水的,而栽培大豆群体的种皮相对容易吸水。硬的吸水性差的种皮可以保护种子在自然条件下免受病菌、旱涝、腌渍的侵害,以顺利度过休眠期而适时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