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8-06-21 12:09 原文链接: 浒苔袭扰山东半岛中科院专家“打浒”有妙招

6月18日,今年首波浒苔进袭青岛团岛湾。自2007年以来,浒苔已连续12年袭扰山东半岛。“打浒”也成了这里每年夏天都无法绕开的一项工作。

“2018年浒苔的总体规模要小于2017年,但过去12年的总体趋势是在增加,2016年达到最大规模,是2008年的2倍。”

中科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研究员邢前国接受《中国科学报》采访时坦言,浒苔绿潮是一种人为活动、海水富营养化与自然过程作用共同导致的海洋生态灾害,其每年规模变化的原因还不清楚,这也影响了防控措施的选择。

源自苏北浅滩紫菜养殖

科研人员确定浒苔暴发有三个条件:浒苔种的存在、大量氮磷以及合适的水温和光照。

“通过分子鉴定,历年大规模暴发的浒苔均为同一个种。”中国科学院大学海洋学院院长、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健康海洋专家组组长孙松向《中国科学报》记者介绍了对这位“老朋友”的研究认识。

浒苔属于石莼属藻类,丝状多分枝,无毒,但大规模暴发会影响海底藻类和养殖水产品的生长。浒苔漂浮和繁殖能力强,在漂浮过程中边生长、边繁殖,藻体很多分枝节点较细,容易脱落形成多个个体,实现更快地繁殖。

那么,这位年年造访的“老朋友”到底来自何方?

综合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漂浮浒苔主要生活在苏北浅滩区域。“通过对世界其他区域的浒苔进行比对,我们找不到浒苔作为外来种的证据。”孙松说。

在绿潮暴发之前,苏北浅滩区大量紫菜养殖筏架为浒苔的早期附着提供了重要条件,4月份随水温升高大量浒苔开始附着生长,并在自然和人为因素影响下,从筏架上脱落并成为漂浮绿藻的主要来源。

在苏北浅滩形成小规模的成片浒苔后,在北向风生流的作用下,浒苔逐渐从浅滩输出到南黄海,进入南黄海的浒苔继续向北漂移并不断生长,于6月到达山东附近海域。

2016年以来,孙松带领团队在南黄海和苏北浅滩海域组织实施了20多个调查航次,通过现场调查、卫星遥感和模拟实验等宏观和微观研究手段,进一步确认了黄海绿潮起源于苏北浅滩海域,与该海域独特的浒苔种源分布、环境特征及其紫菜养殖业发展密切相关。

实现提前40天准确预报

6月上旬,上海合作组织峰会在青岛召开。为保障这一国际盛会的顺利举办,3月以来,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和中国海洋大学联合山东、江苏两地研究单位,在苏北浅滩海域开展了一系列样品采集和环境调查工作,通过卫星遥感手段跟踪分析了南黄海漂浮大型藻类的发展态势,并通过拖网调查,对南黄海漂浮藻类组成、分布和生物量状况进行了现场确认和分析。

结果显示,2018年,苏北浅滩区养殖筏架上绿藻总生物和绿潮原因种浒苔的生物量低于往年同期水平。

“江苏省加大了对苏北浅滩区绿藻的防控力度,浅滩区漂浮绿藻总生物量较往年同期有明显下降,黄海绿潮总体规模有望得到控制。”邢前国说。

结合遥感观测资料和现场调查数据,5月下旬仍有部分绿藻自江苏近岸和苏北浅滩东北侧漂移进入南黄海海域,并在北纬35度一线形成可见的漂浮绿藻斑块和条带,漂浮绿藻生物量最大约为1.8吨/平方公里,略低于去年同期水平。

“从浒苔发生、发展与防控的角度来看,目前浒苔的长期预报是相当困难的,几乎所有的模式很难做到跨年度的准确预报。”孙松坦言。

他告诉记者,目前可做到提前40天比较准确的预报,主要是基于当年春天的现场考察,通过海底、水体和紫菜养殖筏架上的漂浮浒苔量进行当年的预报。

2017年,他们用这种方法进行了预报,当年得到验证,证明这种预报方式是可行的。

三道防线实现综合防控

浒苔的终极管理在于早期控制。每年3-5月份是浒苔绿潮防控最重要的时间,如果不能有效布控,到6月份一旦浒苔暴发就会非常被动。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研究员王飞久直言,在浒苔尚未形成规模前予以清理,治理一天可能顶在青岛近海治理十天。

为此,孙松带领的浒苔研究专家组提出了“三道防线”的防控策略。

苏北浅滩区养殖筏架上的定生浒苔是南黄海绿潮的主要种源。通过多种途径减少苏北浅滩区养殖筏架上定生浒苔的附着量和入海量,实现绿潮种源的源头削减,是绿潮防控的第一道防线,也是最有效的一道防线。

苏北浅滩出现的浒苔在北纬34度-35度附近有个聚集期,在此期间浒苔生长速度很快。因此,在苏北浅滩区开展漂浮绿藻的控制性打捞工作,将绿藻打捞区前置,有效降低输出到黄海的早期绿潮规模,是绿潮防控的第二道防线,也是海上打捞的最关键区域。

相关文章

全球浮游植物水华地图显示:20032020年间水华事件加剧

国际著名学术期刊《自然》最新发表由中国科学家领衔完成的全球尺度的水华模式地图显示,近海浮游植物水华的规模和频率在2003-2020年间都有所增加。这项环境研究提供了评估此类事件的宝贵资源,可为制定相关......

学者鉴定出十株噬藻体,为巢湖蓝藻水华找到天敌

记者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了解到,该校生命科学与医学部周丛照教授课题组,从巢湖成功分离五株侵染伪鱼腥藻Chao1806的噬藻体Pam1~Pam5,揭示了Pam1~Pam5的进化多样性及它们在巢湖自然水体中......

定量浮游有孔虫钙化水深变化对壳体地化信号的影响

有孔虫的生物过程影响其壳体地球化学指标的准确度。其中,浮游有孔虫钙化水深的变化对其壳体记录温度信息的影响程度,是悬而未决的问题。近日,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博士俞宙菲、研究员李保华与自然资源部......

中科院海洋所最新研究查清南黄海海域浒苔沉降区

近日,从中科院海洋所获悉,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的一项最新研究,查清了南黄海海域绿潮后期大量漂浮绿藻的沉降区,并揭示了沉降区生态环境在绿潮发生前后发生的独特变化。相关成果发表于学术期刊《环境科学与技术》......

学者开发仿生浮游机器人,有望在水面处理污染物

水黾是池塘上时常能看到有着细长腿的黑褐色虫子,它可以在水面自由移动、抓捕猎物。受其启发,加州大学河滨分校殷亚东教授课题组开发了一种仿生浮游机器人。“其运动性能在类似的软体游泳机器人中更胜一筹,可与一些......

水库蓝藻水华发生和消退后浮游细菌群落动态

亚热带河流水库是我国重要的水生态系统,具有不可替代的服务功能,拥有独特的浮游微生物群落。然而,在全球气候变化和水体富营养化加剧的背景下,水库蓝藻水华暴发已经成为一个世界性的生态环境问题。监测蓝藻和浮游......

浒苔袭扰山东半岛中科院专家“打浒”有妙招

6月18日,今年首波浒苔进袭青岛团岛湾。自2007年以来,浒苔已连续12年袭扰山东半岛。“打浒”也成了这里每年夏天都无法绕开的一项工作。“2018年浒苔的总体规模要小于2017年,但过去12年的总体趋......

浒苔袭扰山东半岛中科院专家“打浒”有妙招

6月18日,今年首波浒苔进袭青岛团岛湾。自2007年以来,浒苔已连续12年袭扰山东半岛。“打浒”也成了这里每年夏天都无法绕开的一项工作。“2018年浒苔的总体规模要小于2017年,但过去12年的总体趋......

浒苔袭扰山东半岛中科院专家“打浒”有妙招

6月18日,今年首波浒苔进袭青岛团岛湾。自2007年以来,浒苔已连续12年袭扰山东半岛。“打浒”也成了这里每年夏天都无法绕开的一项工作。“2018年浒苔的总体规模要小于2017年,但过去12年的总体趋......

浒苔多糖生物活性有新发现海苔高值化利用另辟蹊径

据中国农业科学院最新消息,该院烟草研究所滩涂生物资源保护利用创新团队,针对影响环境和生态安全的天然原料——浒苔的高值化利用途径开展研究,初步探明了浒苔多糖在吸水、吸油、起泡等化工方面的功能活性和抗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