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8-06-21 16:36 原文链接: 微流控技术在即时诊断中的应用

  即时诊断(Point of care technology,POCT或称床边诊断)是现代生物化学分析应用的主要亮点之一。POCT的原始含义是指在病人身边直接进行诊断的一种技术,广义的POCT仪器需直接置于家庭、社区、事故灾害现场或资源匮乏地区的被检对象身边,满足突发事件或公共健康需求。

  早在本世纪第一个十年,很多实验室即已开展基于微流控芯片的即时诊断研究,工作大多集中于以核酸分析为代表的分子诊断,以蛋白质分析为代表的免疫诊断和以代谢物分析为代表的生化诊断。近年来,基于微流控芯片的POCT研究开始挑战体量极小,预处理复杂的样本,并把对象从分子逐渐拓展到细胞,进而开始仿生人器官的各种感觉(包括嗅觉、视觉、味觉等) ;POCT平台的发展趋势应是手持型、“傻瓜”式,特别是更多采用纸质基体控制液流,使用用户现有的电子设备(如手机, google 眼镜,扫描器等)简化读出;POCT 开始和大数据,云计算结合,并寻求更加低廉的成本。POCT 操作简单,无需专业人员,直接输入体液样本,即可迅速得到诊断结果,并将信息上传至远程监控中心,由专业医生指导保健或治疗 (处置),因此对于上述特定场所对象疾病的及时发现和治疗具有突破性的意义。

  即时诊断试验及其装置的精准有效是现代生命健康领域可能实现的一项重要变革,微流控检测分析芯片则是当今造就即时诊断精准有效的主流技术。值得注意的是,广义的POCT技术还把应用对象扩展到食品安全和环境保护等领域,使微流控芯片功能的大规模扩大。

  厦门大学发展了一个多用途的基于微流控纸芯片的即时诊断平台,用适配体交联的水凝胶作靶标流体调控剂,调控流体和信号读出,同时检测多个靶标。这种装置便宜,简单,易于使用,可在6分钟内用肉眼读出信号。Hsu等发展了一种有效的基于纸芯片的酶联免疫系统和改性抗体,仅用2μL水溶性激素作样本即可测定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水平,成功避免了传统酶联免疫和其它复合免疫方法样本用量偏大,可能造成眼内室体坍塌等不足,大大有助于因眼睛缺血和血管过多形成而导致的若干眼科疾病的诊断。Goldsmith和 Lim等把小分子或某些代谢物用于作为标记物,模拟人的嗅觉接收系统,他们把嗅觉接收系统连到一个碳纳米管场效应传感器,借助于静电原理,使化学键合能转化为一个电信号,由此在微流控芯片上构建出一种仿生电子鼻,用于"嗅"出肺部肿瘤,用作潜在的肺肿瘤诊断工具,具有样本用量少,检测速度快等优点。此外, Watkins等把微流控液体处理和基于阻抗的电子显示相结合,研制出一种简单的自动化装置,实现了 10μL 全血中T淋巴CD4+和CD8+的快速计数,而 CD4/CD8的比值是HIV诊断中一个能直接影响临床治疗决定的关键数据。

  微流控技术在即时诊断中的应用

  值得注意的还有纳流控技术对POCT的影响。通常把100 nm以下的流体控制技术称之为纳流控技术,这种技术已经通过单纳米孔,纳米多孔膜和浓差极化等渗透到POCT中,其中尤以纳米孔单分子核酸测序最受重视。纳米孔单分子核酸测序是第三代测序的一种,核酸测序则是分子诊断的一个重要分支。单纳米孔可被看作是库尔德计数器的一个变种,只是后者通过的电流被分析对象代替。库尔德计数器使用微孔捡测微米尺度的粒子比如细胞,而纳米孔则能捡测纳米尺度的粒子,比如核酸分子。这种类型的传感装置可以和微流控芯片集成完成上样过程并以极高通量检测、表征单个分子。它的一个附加优点是一旦得到多种单一分子的信息,这些分子和其它定制配基相互作用的信息也会被同时检测,因此有可能在未知总体状况时对基因测序。当DNA模板进入纳米孔时,孔中的外切酶会抓住DNA分子,逐一剪去组成DNA分子的碱基,被剪去的碱基在通过纳米孔时和环糊精分子作用产生特异性电流,由此得到特定的碱基信号并转化成DNA序列信息。这种纳米孔单分子测序技术和其它第三代测序技术一起,正力图凭借其可能更加便宜、准确的优势,逐步进入医院的标准实验室,进一步降低目前每人1000美金的测序价格,以期在不久的将来,使基因测序用于每个新生婴儿。

相关文章

ACSSensors封面|沙门氏菌快速检测的微流控比色生物传感器

英文原题:MicrofluidicColorimetricBiosensorsBasedonMnO₂NanozymesandConvergence−DivergenceSpiralMicromixer......

我国学者在外周神经损伤修复领域取得进展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81830040)等的资助下,东南大学张志珺教授课题组提出微流控中空纤维联合无创电磁感应和控释神经生长因子修复外周神经损伤的新疗法,研究成果以“微流控中空纤维联合无创电......

林金明:开放式微流控及其在细胞研究中的应用

细胞操纵是生化研究的基础,它需要用户友好,多功能和精确的工具。基于流动限域原理,开放式微流控技术可以精准控制液体在微尺度开放空间中的运动。不同于传统的封闭式微流控体系,开放式微流控系统中的任意位置都可......

微流控热泳生物传感实现血清中EVmRNA的原位、高灵敏检测

近日,中国科学院国家纳米科学中心研究员孙佳姝课题组与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教授江泽飞、张少华,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教授戴波等合作,在基于功能核酸的微流控热泳生物传感领域取得系列进展。相关研究......

中石化安工院首创:水体多参数快速定量检测设备

中国石化青岛安全工程研究院孙冰团队报道了基于微流控技术研发的水体多参数快速检测系统。通过直径六厘米的微流控芯片搭配手持式数据读出设备或智能手机,可以一次定量检测多达五个参数,测试时间只有传统方法所需时......

原子光谱新技术及应用分会场:深究机理推动应用极限

分析测试百科网讯2020年11月1日,第21届全国分子光谱学学术会议暨 2020年光谱年会,在四川成都世外桃源酒店继续召开。在第一天大会报告后,组委会安排了精彩的分会报道,分设了原子光谱新技......

变革生物医疗:微流控培养肿瘤

微流控芯片是通过对微米级通道网络内流体的驱动和控制,把生物、化学、医学分析过程的样品制备、反应、分离、检测等基本操作单元集成到一块厘米尺度的芯片上,最终实现“芯片实验室”。林炳承团队利用微流控芯片技术......

NatureCommunications:微流控捕获脑肿瘤脱落的细胞外囊泡

精确的癌症治疗依靠获得有关肿瘤的分子信息来指导有效的治疗决策。由于脑肿瘤的针头活检是侵入性的且困难的,因此生物工程师已经开发了捕获脑肿瘤释放的细胞外囊泡(EV)的微技术。囊泡携带突变的遗传物质和蛋白质......

国内微流控技术在IVD产业中的应用最早迎收获期

微流控技术的诞生,是研发人员对自动化以及效率的最大化追求。上世纪50年代末,美国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RichardFeynman教授预见未来的制造技术将沿着从大到小的途径发展,他在1959年使用半导体材......

微流控分子组装技术实现氨基酸外消旋体手性测量

近日,中国科学院国家纳米科学中心孙佳姝课题组在微流控精准组装及外消旋体手性测量方面取得进展。相关研究成果“EnantiomorphicMicrovortex-EnabledSupramolecul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