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8-07-13 16:44 原文链接: 带您认识莱斯顿型埃博拉病毒

  自今年5月初刚果(金)宣布在西北部省份发现埃博拉出血热疫情后,世界卫生组织已确诊35例病例,死亡23人,这次疫情是刚果历史上第9次暴发,再次为人们敲响了警钟。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不过比较欣慰的是,目前埃博拉疫情只暴发在非洲地区,导致人类发生出血热继而死亡的病毒亚型也主要为扎伊尔型埃博拉病毒(Z-EBOV)和苏丹型埃博拉病毒(S-EBOV),但是在亚洲却流行者这两个恶魔的表兄弟——莱斯顿型埃博拉病毒(R-EBOV),也数次发现对猴类致死但无症状感染人的现象。由于R-EBOV是一种单链RNA病毒,像流感病毒一样存在的快速变异的能力,因而了解它的前世今生对今后的预防控制都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一、发现史

  R-EBOV的发现也比较偶然,1989年美国莱斯顿地区从菲律宾进口了一些食蟹猴,打算用于一些医学研究。但这群猴子突然出现厌食、脾脏肿大、皮下出血、出血性腹泻等症状,接近1/3的猴子死亡。为了验明它们的死因,当地的检疫人员在使用透射电子显微镜中意外发现一种马蹄形的病毒,随后通过测序发现这是一种全新的埃博拉病毒亚型,根据谁发现谁享有命名权的原则,最终定义为R-EBOV。

  随后,意大利地区和美国德克萨斯州先后从菲律宾进口的食蟹猴中再次分离出R-EBOV,并且这三次出现疫情的猴子都源自菲律宾同一个省份,引起了菲律宾农业部门的重视。随后他们对疫源地的猴子进行大规模捕捉和血清学调查,发现335只已经死亡的猴子中居然有113只R-EBOV抗体阳性,465只健康的猴子中也有18只抗体阳性,说明这种病毒已经在当地流行很久了,随后农业部对251个当地的工作人员进行血清筛查,1人抗体阳性但是没有任何不适。考虑到这种病毒可能会在更多灵长类动物中流行,菲律宾农业部下令将该地区所有猴子处死,并关闭当地的出口检疫部门。

  但是人类还是低估了R-EBOV重出江湖的决心,2008年菲律宾几头出现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的家养猪中,农业部和美国CDC再次分离到这熟悉的病原体,外加6名农场操作工血清抗体阳性,这个时候已经分不清到底谁是猪传染给人,还是人传染给猪了。不过病理组织标本发现,E-BOV与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的感染部位不同,外加病猪症状主要由后者造成,有理由相信R-EBOV对猪也是无症状感染的。

  此外,根据WHO公布的果蝠为非洲地区埃博拉流行的关键携带者,很多专家开始推测菲律宾当地的果蝠通过排泄粪便,或者进食树上的水果,造成R-EBOV在当地的流行。菲律宾,孟加拉国以及我国云南地区的蝙蝠血清学R-EBOV调查也支持这个推测。不过遗憾的是,活体REBOV病毒及病毒核酸——携带的直接证据均未成功检测成功,考虑到蝙蝠臭名昭著的历史(可稳定携带马尔堡病毒、SARS,狂犬病毒、中东呼吸道病毒、尼帕病毒等等),这顶高帽子它是逃不了滴。

  二、宿主与传播

  既然R-EBOV作为一个可感染人类的病毒,那么人类更关注它是否还会将其它生物跳板发生进化,形成生化危机中T病毒那样的破坏效率。为此科学家们前前后后拿龋齿类动物(代表性的如小鼠、豚鼠、仓鼠),哺乳动物(猪)和灵长类动物进行了验证。

  比较有意思的是,R-EBOV是可以在龋齿类动物体内生存和复制的,不过它们除了体重下降外没有太明显的症状;而猪在感染大量R-EBOV后,虽然依然没有太大的不适,不过猪肺却是首要病毒的攻击目标,部分实验猪出现实质性病变,鼻腔咽喉部以及临近笼子饲养的空白对照猪可分离出R-EBOV,说明该病毒还是可以通过气溶胶发生传播的。而作为人类的近亲,灵长类动物对R-EBOV的反应各不相同,比如非洲绿猴表示随便来挑战我,出现临床症状算我输;狒狒则表示尽管放马过来,就算你们大哥Z-EBOV和S-EBOV出马也不怕,而旁边的食蟹猴等一众小弟默默的离开。

  考虑到寨卡病毒、登革热病毒可通过蚊子叮咬传播,汉坦热病毒和莱姆病可通过叮咬传播,科学家们也将这两种虫媒感染R-EBOV试着看能否发生传播。结果还是令人欣慰的,R-EBOV虽然可在它们体内复制,但丧失了感染传播的能力,这个时候宿主屏障的优越性就体现出来了。

  三、进化与传播

  R-EBOV虽然目前只在亚洲的菲律宾,孟加拉国和中国云南山区流行,不过基因测序分析却再次颠覆了我们对它的认识,它居然也是非洲原产病毒,在1400-1600年前和S-EBOV还没有分家,但近年来它的进化速率却是埃博拉病毒家族中进化最快的,目前在致病基因区域已经累计了太多的突变了,部分R-EBOV出现不同宿主嗜性以及免疫逃避能力,这个未来值得我们进一步关注。

  四、总结

  R-EBOV作为埃博拉家族中唯一对人不致病的埃博拉病毒,对人无症状感染以及多种动物都可以作为中间宿主无疑增加了它是否会突破人际传播屏障的可能。2014西非埃博拉的溯源调查显示,非洲当地的儿童进食了Z-EBOV感染的蝙蝠肉是疫情暴发的重要元凶。而菲律宾、孟加拉国地区人和蝙蝠的活动区域和食物来源存在交叉重叠,我国云南与海南地区人民也有食用蝙蝠的习俗,这都增加了人感染R-EBOV,甚至是暴发的风险。为此,我们需加强R-EBOV的相关监测,对可能的流行区域人民做好健康宣教,防患于未然。


相关文章

破解埃博拉病毒基因组从头起始复制的分子机制

9月12日,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施一、齐建勋、高福院士团队,在《自然》(Nature)上,发表了题为MolecularmechanismofdenovoreplicationbytheEbolavi......

研究人员发现内质网分子伴侣调控埃博拉病毒复制新机制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与国外高校合作,阐明了内质网分子伴侣通过内质网膜上的E3泛素连接酶RNF185调控埃博拉病毒囊膜糖蛋白合成的新机制,该研究成果发表在《自然通讯(NatureComm......

EMBOJ:鉴定出几种削弱埃博拉病毒感染的宿主蛋白

埃博拉病毒(Ebolavirus),1976年在扎伊尔和苏丹首次发现,会引起人体大量内出血,造成病人休克甚至死亡。埃博拉病毒是一种属于丝状病毒家族的RNA病毒病原体,导致人类严重疾病的爆发。这种公共卫......

默沙东Ervebo获欧盟批准,预防扎伊尔型埃博拉病毒!

默沙东(Merck&Co)近日宣布,欧盟委员会(EC)已有条件批准博拉疫苗Ervebo(rVSV∆G-ZEBOV-GP,V920,减毒活疫苗),用于18岁及以上人群的主动免疫,以预防扎伊尔型埃......

保存有埃博拉病毒的美国顶级生物防御实验室安全失效

据Science8月6日报道,美国最顶级的生物防御实验室——美国陆军传染病研究所,因未能通过安全检查,而被暂停工作。埃博拉、天花、鼠疫、炭疽杆菌等等这个星球最恐怖的病菌,都保存在这个实验室中。美国亚特......

埃博拉病毒疫苗研发出现全新途径

据英国《自然·结构和分子生物学》杂志近日在线发表的一篇论文,美国科学家团队报告了来自一名埃博拉病毒人类幸存者的抗体的详细信息。该研究揭示了埃博拉病毒中的一个新的脆弱位点,或可用于药物和疫苗研发。埃博拉......

体积最小的Illumina测序仪在刚果民主共和国一展身手

美国陆军传染病医学研究所(USArmyMedicalResearchInstituteofInfectiousDiseases,USAMRIID)的MikeWiley和CatherinePratt把他......

科学家发现一种新型蛋白或能减缓埃博拉病毒扩散

据俄罗斯卫星网报道,日前,美国《细胞》杂志刊文称,多位科学家在人体内发现一种新型蛋白,有可能帮助医生找到治疗埃博拉病毒的新方法。埃博拉病毒属于丝状病毒科,其蛋白质外壳含有单链RNA。像其他侵入细胞的病......

人体细胞中发现抗埃博拉病毒蛋白

美国研究人员近日在《细胞》杂志上发表论文称,他们发现人体细胞中的一种蛋白可以帮助对抗埃博拉病毒,模仿该蛋白功能的药物有朝一日或能有效治疗这种致命疾病。与其他病毒一样,埃博拉病毒会入侵宿主细胞并利用这些......

埃博拉病毒、寨卡病毒和登革热病毒的药物靶标

目前没有药物可用于治疗埃博拉病毒、登革热病毒或寨卡病毒,这些病毒每年感染数百万人并导致严重疾病、先天性缺陷,甚至死亡。如今,来自美国格拉德斯通研究所和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的两项新研究最终可能改变这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