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8-08-02 16:12 原文链接: 人类演化新证据!河南栾川发现直立人化石

  近日,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赵凌霞等与洛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合作,在《人类学学报》(第37卷第2期)报道了栾川孙家洞出土的中更新世直立人化石,他们发现了直立人儿童化石,为解读东亚地区古人类演化提供了证据。

图1 河南栾川孙家洞古人类遗址外景

  东亚直立人演化与现代人起源问题争议激烈,中更新世古人类化石是解决这一难题的关键。河南栾川孙家洞位于秦岭东端支脉伏牛山区,在栾川乡湾滩村的哼呼崖、伊河南岸。洛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于2012年在孙家洞作抢救性发掘,在原生层位发现古人类化石,伴有大量的哺乳动物化石及少量人工石制品。出土的6件古人类化石,包括上颌残块(附带第一臼齿)、下颌残块(附带第一臼齿)和4枚牙齿(分别是上颌第二前臼齿,下颌外侧门齿,2个下颌第二臼齿)。这些标本代表3个古人类(1个成年人、2个未成年人),其中未成年人的牙齿生长状况分别与现代人6-7岁、11-12岁的儿童相当。与人类化石相伴的哺乳动物化石丰富,初步鉴定有肿骨大角鹿、李氏野猪、中国鬣狗、梅氏犀、葛氏斑鹿等中国中更新世时期常见的代表性种类,还有大熊猫、貘、梅氏犀、竹鼠等华南更新世常见种类,栾川孙家洞动物群反映了南北气候地理过渡区的森林生态环境。

图2 河南栾川孙家洞古人类遗址发掘现场

  研究发现,栾川孙家洞古人类牙齿具有一定的原始性,明显区别于现代人,表现在牙冠尺寸大、牙根长而粗壮,前臼齿和臼齿咬合面皱纹复杂,副脊和附尖发育,下臼齿具有下原附尖等特点。相比之下,栾川古人类牙齿与我国发现的古老型智人和直立人更接近,位于周口店直立人变异范围内,可归入直立人的形态范畴。此外,栾川孙家洞3个下颌臼齿均具有转向皱纹的形态特征,这一特征在现代东亚蒙古人群比例高,也普遍存在于周口店直立人,中国其他直立人、古老型智人和晚期智人化石中,这一现象类似铲形门齿的地区性特点,支持中科院院士、古人类学家吴新智提出的中国古人类连续进化说。

  栾川孙家洞发现了2个少年儿童化石。儿童的年龄鉴定及牙齿发育特点对于探讨直立人及现代人生长发育特征的演化过程非常重要。根据5件儿童标本的观察分析,初步判断栾川古人类儿童的第一臼齿萌出年龄接近6岁,且第一臼齿和第二臼齿的萌出时间间隔比较长。这两项生理指标提示栾川直立人儿童的牙齿生长模式已经与现代人接近或相当。考虑到现代人和现生灵长类第一臼齿萌出年龄与其生活史重要参数(如新生儿脑量、成人脑量、幼儿生长期、青少年及性成熟年龄、初次生育年龄、寿命等)有密切相关性,初步推测栾川直立人可能已经具有接近或相似于现代人的生长发育模式和生活史特点,体现了栾川直立人的进步性,以及中更新世直立人生物学特征的镶嵌性,即原始特征与进步特征并存。

  古人类幼年化石标本稀少而珍贵,是探秘现代人独特的生长模式及生活史特征起源问题的关键证据。南非著名的南方古猿汤恩小孩牙齿发育规律与猿类更接近,而区别于现代人,但是早期人属成员、直立人、古老型智人、尼安德特人等生长模式情况如何?如非洲肯尼亚特卡纳男孩、欧洲西班牙先驱人儿童的生长模式,是否与现代人一致还难以确定,更多儿童及未成年化石发现与及其年龄鉴定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由于牙齿生长与大脑发育、生长期、学习成长期、寿命、适应性等一系列生命指标及生理功能密切关联,栾川古人类儿童化石的发现,为探讨东亚地区直立人及古老型人类的生长模式和生活史特征,以及现代人一系列独特的生物学特征的起源演化过程,提供了化石依据。

  该研究下一步将借助无损微观技术观察内部结构,对栾川儿童的年龄做更精确鉴定。对栾川孙家洞古人类化石的地质年代测定及伴生动物群与生态环境的深入分析尚在进行之中。


相关文章

燕山地区发现迄今最早的多细胞真核生物化石

1月24日,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研究员朱茂炎带领的地球-生命系统早期演化团队,在《科学进展》(ScienceAdvances)上,报道了在华北燕山地区16.3亿年前地层发现的多细胞真核生物化......

泡了8年化石,发现迄今最早的多细胞真核生物

她泡了8年的化石,做了无数次实验,也曾想过要放弃,但她最终还是坚持了下来,于是有了今天的成果——1月25日,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以下简称南京古生物所)研究员朱茂炎领导的地球-生命系统早期演......

准确识别笔石化石!人工智能技术又一成就

近期,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地层古生物大数据中心研究员徐洪河,联合天津大学副教授牛志彬等,基于笔石化石多模态数据集以及深度学习残差网络算法,在笔石化石智能识别领域取得系列进展。相关研究成果日前......

青藏高原上发现迄今全球最早的羊蹄甲属化石

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30日发布消息称,该园古生态研究组在青藏高原南部的拉孜县柳区晚古新世植物群中发现迄今全球最早的羊蹄甲属化石,为解析羊蹄甲属植物的起源及其传播路线提供了新线索。相关研究成果于......

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新发现古人类顶骨化石

近日,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科研团队应用CT扫描和3D重建等一系列新技术手段,从周口店第15地点的哺乳动物化石中识别出一块人类顶骨,是继1973年周口店第4地点发现1枚牙齿化石之后,50年......

5亿年化石可能改写脊椎动物起源

在7月6日发表于《自然-通讯》的一篇论文中,美国哈佛大学古生物学家KarmaNanglu与合著者报告说,一块保存完好的5亿年前的化石与今天一些被囊动物非常相似,即用两根虹吸管过滤水中的有机颗粒,复杂的......

粪化石研究揭示化石埋藏新机制

近日,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领衔的一项研究对产出于南京汤山驼子洞早更新世的粪化石进行了详细研究,揭示了这类特殊类型化石材料的全新埋藏模式,为进一步理解地质历史时期特异埋藏化石库的形成过程,特别......

古老的剑齿捕食者揭示了大灭绝事件的真相

25.2亿年前,地球经历了一次毁灭性的大灭绝,以至于它被称为"大灭绝"。大规模的火山爆发引发了灾难性的气候变化,每10个物种中就有9个永远消失,最终为恐龙的出现创造了条件。但是,大......

古鱼兄弟失散4.38亿年被发现相距不到200公里

中新网北京5月10日电(记者孙自法)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中科院古脊椎所)研究团队在江西九江武宁地区约4.38亿年前的志留纪早期地层中,最新研究发现真盔甲鱼类新属种化石并将其命名为“九江......

我国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容量占比首次超过50%

据首届电力行业科技创新大会27日消息,至一季度末,我国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容量占比首次超过50%,达到50.5%,标志着电力行业“双碳”工作取得重要进展。截至3月底,我国发电装机容量达26.2亿千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