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8-09-05 13:45 原文链接: 灵长类早期胚胎发育多能性变化模式揭示

  从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获悉,国际权威期刊《基因组研究》最新在线发表了该所郑萍课题组与中科院上海生科院计算生物所韩敬东课题组合作的研究成果,揭示了灵长类早期胚胎发育多能性的变化模式。

  发育多能性是指一种细胞分化为其他细胞类型的潜能。在早期胚胎发育过程中,胚胎细胞的多能性随着发育的推进而逐渐下降,多能性状态随着发育程度变化而有所不同。在灵长类中,早期胚胎多能性状态的变化模式尚不清楚,但从人和非人灵长类着床前胚胎中建立的胚胎干细胞系,都表现出始发多能态特征,提示灵长类早期胚胎的多能性变化模式可能不同于啮齿类。

  合作团队通过单细胞转录组方法,分析了猕猴着床前胚胎发育过程中,早期细胞命运分化调控,还重点研究了早中晚期囊胚及孵化囊胚四个发育阶段上胚层细胞多能性的动态变化,发现猕猴早期胚胎细胞命运决定模式和调控与人类胚胎极其相似,并首次揭示了灵长类着床前胚胎中存在发育多能性由原始态向始发态的转变过程。

  为了研究灵长类早期胚胎多能性的动态变化,研究团队收集了猕猴囊胚发育的四个时期,对每个时期上胚层细胞进行单细胞转录组分析,通过在蛋白编码基因层面以及非编码因子层面的分析,构建多能性网络相关基因等计算方法,发现灵长类着床前胚胎细胞的发育多能性存在不同的状态。在早期和中期囊胚时期,上胚层细胞处于原始多能态,此后原始多能性特征丢失,并逐步获得始发多能态特征。因此,与啮齿类不同,灵长类原始多能态存在的时间窗口极其短暂。研究解释了灵长类原始多能态胚胎干细胞难以获得的原因,并为如何从囊胚中直接建立具原始多能态灵长类多能干细胞提供了适合的时间窗口。


相关文章

人类发育中胚胎最高分辨率图像

现有许多荧光标记活细胞的方法都涉及对细胞的基因修饰,因此不适用于研究人类活胚胎。而在最新发表于《细胞》(Cell)上的一项研究中,研究者使用了一种无需基因修饰的荧光染色技术,并首次捕捉到了分辨率达细胞......

以色列一公司研发AI优选胚胎技术 可提高试管婴儿成功率

以色列一家生殖科技公司日前研发出一种人工智能(AI)优选胚胎技术,可有效提高试管婴儿成功率。美国福克斯新闻网12日报道称,该技术通过AI软件对体外受孕的胚胎进行筛选,从而提高胚胎移植后的着床成功率。这......

逆转衰老新突破:一针改善老年灵长类动物的记忆

《自然·衰老》3日发表的一项研究显示,单次注射寿命蛋白klotho可以改善老年猴子的认知功能。研究人员认为,这一成果或能推动klotho作为一种脑功能恢复疗法的临床转化。认知是大脑的关键功能,但衰老和......

母乳让心肌细胞能“吃”脂肪

生物活着的每一秒,心脏都在跳动。构成心脏的心肌细胞是当之无愧的耐力型选手,它们通过收缩使心脏跳动。此前的研究发现,胚胎心肌细胞主要靠燃烧葡萄糖和乳酸获得能量。一旦成熟,它们就转为依靠燃烧脂肪酸(脂肪的......

使我们成为人类的被删除的基因

来自耶鲁大学和布罗德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发现,大约10000个遗传信息片段的缺失使人类与我们最亲近的灵长类亲属有所区别。这些保守的缺失,与认知功能和脑细胞的形成有关,表明了一种进化优势,改变了我们基因的功......

食蟹猴胚胎3D长时程体外培养模型

2023年5月11日,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北京干细胞与再生医学研究院和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的研究人员在《细胞》杂志在线发表封面文章。他们建立了一个可支持食蟹猴胚胎体外发育至受精后25天的3D长时程培养......

揭开软骨鱼活产的神秘面纱

胎生,或生下活的幼仔的能力通常与哺乳动物有关。然而,这种繁殖方式在各种脊椎动物中已经进化了多次,有150多次单独出现。这包括爬行动物中的100多例,骨鱼中的13例,软骨鱼中的9例,两栖动物中的8例,以......

全球首例!介入式脑机接口非人灵长类动物试验

5月4日,全球首例非人灵长类动物介入式脑机接口试验在北京获得成功,该试验在猴脑内实现了介入式脑机接口脑控机械臂,这对推动脑科学领域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标志着我国脑机接口技术跻身国际领先行列。此次试验由南......

世界首次!中国科学家用干细胞创造人工“猴胚胎”

人类干细胞来源的囊胚显示出与正常囊胚相似的形态和细胞谱系。然而,研究它们的发展潜力的能力是有限的。2023年4月6日,中国科学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神经科学研究所)刘真、孙强及和清华大学周帆......

科研人员揭示灵长类动物体温的调节及保护机制

人类可以冬眠吗?在科幻电影中,人们设想能在冬眠中飞往外太空,或在冬眠中得到生命的延续。那么,我们距离人工冬眠究竟还有多远?12月5日,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脑认知与脑疾病研究所(以下简称“深圳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