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8-09-29 15:16 原文链接: 天津市对外公开中央环境保护督察整改情况

  2017年4月28日至5月28日,中央第一环境保护督察组对天津市开展了环境保护督察,并于7月29日反馈了督察意见。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天津提出的“三个着力”重要要求,把中央环保督察反馈意见整改落实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重大民生工程、重大发展问题,以更大力气、更高标准、更严要求,推进督察整改常态化、制度化、长效化,扎实有力推进整改落实工作。截至2018年8月底,整改方案确定的49项整改任务中,32项已完成整改并长期坚持,其余17项已取得阶段性进展,并按序时进度持续推进。

  一、坚决扛起生态环境保护政治责任,以最坚决的态度、最务实的作风、最有效的措施,狠抓反馈意见整改落实

  一是严密组织体系。市委、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担任中央环保督察整改落实领导小组组长,靠前指挥、亲力亲为,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市领导深入联系点推进督察整改向纵深发展;组织成立深入推进环境保护突出问题整改落实办公室,专职负责统筹协调、组织推动整改落实工作,向16个区派驻现场督办检查组督导整改落实;按照“管发展必须管环保、管生产必须管环保”的要求,各市级职能部门落实一岗双责、牵头负责条上整改,各区党委政府落实党政同责、负责推进面上落实,形成推进整改落实的强大合力。

  二是压实整改责任。制定实施天津市环境保护工作责任规定、天津市环境保护督察方案等制度文件,明确各级领导干部的领导责任、相关部门的监管责任、各区政府的属地责任、企事业单位的主体责任,构建责权统一、多元共治体系;针对整改方案确定的49项任务,逐一制定专项整改方案,明确整改目标、措施、时限要求;以严肃问责倒逼责任落实,2017年以来共问责1885人,其中局级28人、处级831人、处级以下1026人;持续加大环境执法力度,2017年以来共计立案9458起,罚款3.5亿元,移送拘留和犯罪案件198件;组织开展市级环保督察,对16个区和8个市级责任部门落实生态环境保护责任情况进行全面“体检”。同时,全市深入开展了不作为不担当问题专项治理三年行动,将生态环保方面的突出问题作为治理重点,2018年8月,全市成立20个巡视组,对16个区及30个市级单位开展了为期20天的专项巡视,将各级党委政府落实生态环保的责任不断压实并引向深入。

  三是强化督办问效。坚持周调度、周通报制度,印发通报52期、简报179期,并按照市委书记李鸿忠批示要求,对整改进展缓慢的区和部门党政主要负责人直接“发传票”限期整改;严格执行“四级联签”制度,层层负责、层层把关,坚决防止问题反弹回潮;持续推进群众信访举报问题办理,督察组离津后,我市共接收环保问题信访举报7147件,按期办结率100%;全程信息公开,在市属媒体“两报两台一网”分别开设专栏,与新媒体、市区两级政务“两微”联动互动,及时公开《整改方案》,定期公开整改工作进展,自觉接受社会监督。

  四是取得明显成效。2017年,全市PM2.5浓度62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0.1%,特别是2017年至2018年秋冬季大气攻坚行动期间,全市PM2.5平均浓度同比下降33.7%,重污染天数同比减少71.4%,在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26”个城市考核中被评为“优秀”等级;2018年1至8月,全市PM2.5平均浓度51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20.3%,再创近年来历史最好水平;2017年,达到或优于Ⅲ类水质比例35%、同比增加20个百分点,劣Ⅴ类水质比例40%、同比减少15个百分点,均优于国家年度考核要求;2018年1至8月,达到或优于Ⅲ类水质比例40%、同比增加5个百分点,劣Ⅴ类水质比例25%、同比减少20个百分点,均优于国家年度考核要求。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供水水质达标率保持100%;全市工业危险废物全部综合利用或无害化处置,实现零排放。

  二、聚焦中央环境保护督察反馈意见,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效果导向相统一,全面改善生态环境质量

  一是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快建设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的实施意见》和16个产业发展三年行动方案,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计划到2020年,全市钢铁联合企业数量由7家减少到4家,全市314个工业园区(集聚区)全部完成治理工作,着力破解“钢铁围城”和“园区围城”问题;加快企业创新转型步伐,累计完成创新转型中小企业4600余家,集中整治“散乱污”企业19917家;加快调整能源结构,2017年全市燃煤总量减到4000万吨以下,煤炭占一次能源比例下降至43.63%。

  二是着力推进大气污染防治。2017年完成改燃关停燃煤锅炉10938台,城乡散煤治理46.6万户,城市散煤实现“清零”;安装建筑扬尘和涉农区露天焚烧监控系统,实施道路扫保“以克论净”和降尘量考核;天津港全面禁止重型柴油货车散运煤炭,每年减少汽运煤炭6000万吨,同时新增淘汰老旧车12.9万辆,对4713辆重型柴油车安装颗粒物捕集器(DPF),全面供应国六标准车用汽柴油;452家挥发性有机物重点企业完成治理改造,181家钢铁、铸造、建材等企业全部实施无组织排放治理。

  三是着力推进水污染防治。加大控源治污力度,完成14个市级及以上工业集聚区污水处理设施整改,建设污水管网176公里,完成125个建制村环境综合整治、893家规模养殖场粪污治理工程及324个村的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完成66个工业纳污坑塘治理工作;全面推行河湖长制,市域内实现市、区、乡镇、村四级河长全覆盖;强化饮用水水源地保护,集中清理于桥水库22米高程线内住户、棚舍等违章建筑万余平米;加快城市黑臭水体治理,全市建成区25条黑臭水体治理工程全部完成,到2020年全市基本消灭黑臭水体。

  四是着力推进环境综合整治。建设全市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网络和信息化管理平台,确定土壤环境重点监管企业名单并向社会公布,进一步规范垃圾处理设施规范建设运营,严厉打击倾倒废酸及各类危险废物的违法犯罪行为;集中开展了城市环境噪声专项整治行动和饮食服务业治理,全市16930家餐饮服务业单位安装油烟净化设施;加强城市综合管理,全市查处违法建设530.2万平方米。

  五是着力推进生态治理与修复。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总面积1393.79平方公里,占全市陆海总面积的9.91%;制定湿地自然保护区“1+4”规划,推动湿地保护与恢复,实现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共赢;彻底关停“七里海湿地公园”,拆除清理古海岸与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违法用地项目116宗、1130.2亩。在中心城区与滨海新区之间,规划建设736平方公里的绿色生态屏障,实行分级管控,将绿色生态屏障区建设成为展示现代生态文明理念,呈现“大水、大绿、成林、成片”景观的“双城生态屏障、津沽绿色之洲”。

  六是着力推进治理能力提升。推进环保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改革,调整环保机构体制,上收环境监察职能,下沉环保执法重心;实行大气、水环境质量区域补偿制度和排污许可证制度,推动排污费改税顺利实施,完成全市15个行业245家企业排污许可证核发;加强环保立法执法监管,颁布实施《天津市人民代表大会关于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和露天禁烧的决定》《天津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的决定》等一系列地方法规。

  三、对标生态文明建设重大战略部署,坚持尊重规律、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市委、市政府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按照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部署,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定地走绿色发展之路,全面有力落实生态文明建设责任,把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和坚决彻底做好督察整改落实贯通起来,着力推动《关于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实施意见》的贯彻实施,着力打赢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和打好柴油货车污染防治、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渤海综合治理、水源地保护、农业农村污染治理“五大攻坚战”,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加快补齐生态环境短板,全面建成高质量小康社会,加快建设生态宜居的现代化天津,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附件:

  天津市贯彻落实中央第一环境保护督察组反馈意见整改情况报告

  2017年4月28日至5月28日,中央第一环境保护督察组对天津市开展了环境保护督察,并于7月29日反馈了督察意见。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及时组织制定整改方案和整改措施清单,扎实有力推进整改落实工作。截至2018年8月底,整改方案确定的49项整改任务中,32项已完成整改并长期坚持,其余17项已取得阶段性进展,并按序时进度持续推进。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坚决扛起生态环境保护政治责任,以最坚决的态度、最务实的作风、最有效的措施,狠抓反馈意见整改落实

  市委、市政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天津工作提出的“三个着力”重要要求,把中央环保督察反馈意见整改落实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重大民生工程、重大发展问题,充分巩固发扬督察组在津期间的好经验、好做法,坚持“四个不变、五个不减、六个不放过”,即市整改落实领导小组、市领导包联制度、整改标准、“四级联签”制度不变,整改势头、整改程序、整改措施、督办检查力度、执纪问责力度不减,不查清问题、不落实责任、不整改到位、不追究责任、不健全制度、不明晰责任不放过,以更大力气、更高标准、更严要求,推进督察整改常态化、制度化、长效化,确保反馈意见整改落实到位。

  (一)严密组织体系。一是坚持以上率下,市委、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亲自挂帅中央环保督察整改落实领导小组,靠前指挥、亲力亲为,先后321次作出批示,128次召开市委常委会议、市政府常务会议专题研究部署,市委书记李鸿忠,市委副书记、市长张国清对生态文明建设、环保督察整改、环境污染防治等重点工作逐项安排部署并提出明确要求。市领导102次深入重点区域和关键点位进行调研督查。实行市领导环境保护督察检查整改落实联系点制度,市委常委、副市长、市政府秘书长16位市领导同志对口联系,推进督察整改向纵深发展。二是坚持以上督下,组织成立深入推进环境保护突出问题整改落实办公室,抽调精干力量,专职负责统筹协调、组织推动整改落实工作,向16个区派驻现场督办检查组,常驻各区督办检查整改落实进展情况。三是坚持以上促下,按照“管发展必须管环境保护、管生产必须管环境保护”的要求,各市级职能部门落实一岗双责、牵头负责条上整改,各区党委政府落实党政同责、负责推进面上落实,持续巩固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形成推进整改落实的强大合力。

  (二)压实整改责任。一是制定实施天津市环境保护工作责任规定、天津市环境保护督察方案等制度文件,明确各级领导干部的领导责任、相关部门的监管责任、各区政府的属地责任、企事业单位的主体责任,环环扣紧责任链条,层层压实监管责任,构建责权统一、多元共治体系。二是针对整改方案确定的49项任务,分别落实了督办市领导、牵头部门、配合部门,逐一制定专项整改方案,明确整改目标、措施、时限要求。三是针对中央环保督察指出的落实不力、环境污染治理力度弱化、不担当不作为等问题,掀起问责风暴,以严肃问责倒逼责任落实。2017年以来,全市涉及环保问题共问责1885人,其中局级28人、处级831人、处级以下1026人。市纪委书记多次召开执纪审查专题会研究中央第一环境保护督察组移交的督察责任追究问题线索查办工作,已完成全部11个问题线索的调查处理,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共问责70人,其中局级干部22人、处级42人、科级及以下干部6人,对涉及的中管干部报中纪委处置。四是持续加大环境执法力度,2017年共计立案6148起,下达处罚决定4661起,下达责令改正决定4996起,罚款2.2亿元,分别是2016年的3.3倍、3.5倍、3.8倍和2.4倍;2018年1至8月共立案3310起,下达处罚决定2799起,下达责令改正决定2663起,罚款1.31亿元。充分运用执法新手段,2017年实施查封扣押126件,按日连续处罚9件,移送拘留和犯罪案件107件,分别是2016年的3.5倍、2.3倍和2.2倍;2018年1至8月实施查封扣押162件,按日连续处罚3件,移送拘留和犯罪案件91件,形成铁腕执法的强大震慑。组织开展市级环保督察,对16个区和8个主要承担环保监管职责的市级部门进行现场督察,累计调阅资料3.51万份,下沉检查点位1022个,梳理发现问题线索274个,目前正在进行问题整改和追责问责等工作。五是全市深入开展了不作为不担当问题专项治理三年行动,将生态环保方面的突出问题作为治理重点,2018年8月,全市成立20个巡视组,对16个区及30个市级单位开展了为期20天的专项巡视,将各级党委政府落实生态环保的责任不断压实并引向深入。

  (三)强化督办问效。一是实施精细调度。坚持实行周调度、周通报,累计通报52期。同时,按照市委书记李鸿忠批示要求,先后4次对整改进展缓慢区、部门党政主要负责人直接下达督办单,要求加大督办推进力度,确保落地见效。二是强化真督实察。市整改办及时跟踪进度,对各牵头单位负责的整改内容进行实地推动,并逐一审核专项整改方案。同时,组织力量深入各区、各委办局和各有关单位,对照各单位自查报告,调阅佐证材料,核查现场实施情况,确保整改到位。16个驻区现场督办检查组严格执行“四级联签”制度,层层负责、层层把关,积极开展问讯访谈、调阅资料、明察暗访、“回头看”等工作,累计检查点位2.95万个,发现并督促解决问题1238个,严把整改质量,坚决防止问题反弹回潮。三是坚持闭环督办机制。实行群众信访举报件办理“四级联签”制度,按日公开整改信息,定期开展群众满意度评价,形成了“交办—督办—核查—通报—评价”闭环体系。持续推进群众信访举报问题办理,督察组离津后,我市共接收环保问题信访举报7147件,按期办结率100%。

  (四)广泛宣传报道。认真落实市委书记李鸿忠要求,坚持正面发声,在“两报两台一网”开设专栏,与新媒体、市区两级政务“双微”等进行联动,对各区、各部门抓督察整改情况进行跟踪报道,形成联动互动的全方位全覆盖宣传工作格局。在天津日报、今晚报刊发整改报道978篇,天津电视台“天津新闻”刊播报道91期。同时,市政府政务微博、市环保局政务微博、北方网微博、天津广播微博等,新闻117“问津”、“前沿”等客户端及天津日报、“北方网”、“天津广播”、“天津环保”等微信公众号同步进行报道,营造了强大宣传声势和浓厚舆论氛围。

  (五)取得明显成效。2017年,全市PM2.5浓度62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0.1%,特别是秋冬季大气攻坚行动期间,全市PM2.5平均浓度同比下降33.7%,重污染天数同比减少71.4%,为“大气十条”实施以来同期最佳,在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26”个城市考核中被评为“优秀”等级。2018年1至8月,全市PM2.5平均浓度51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20.3%,再创近年来历史最好水平,空气质量持续明显改善。2017年,地表水国家考核断面中,达到或优于Ⅲ类水质比例35%、同比增加20个百分点,劣Ⅴ类水质断面比例40%、同比减少15个百分点,均优于国家年度考核要求。2018年1至8月,地表水国家考核断面中,达到或优于Ⅲ类水质比例40%、同比增加5个百分点,劣Ⅴ类水质断面比例25%、同比减少20个百分点,均优于国家年度考核要求。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供水水质达标率保持100%。全市工业危险废物全部综合利用或无害化处置,实现零排放。生态系统格局总体稳定。

  二、聚焦中央环境保护督察反馈意见,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效果导向相统一,全面改善生态环境质量

  全市上下切实增强“四个意识”,牢固树立和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把“绿色决定生死”贯穿于发展各领域、全过程,不断提高整改落实中央环保督察反馈意见的思想自觉、行动自觉,更加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市委、市政府建立健全适应绿色发展要求的党政领导干部政绩考核体系,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重要内容,纳入干部选拔任用、考核考评、管理监督各个环节,在全市树立追求绿色发展的鲜明导向。举办生态文明建设专题研修班,紧扣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讲话精神,结合市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的加快建设生态宜居的现代化天津的目标任务,教育引导领导干部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切实增强环境意识、环保意识和责任意识。建立纪检监察机关与环保部门沟通协作联动问责机制,采取明察暗访、随机抽查、实地检查、调阅资料等方式,开展督查检查,推动属地政府和部门主动作为、动真碰硬,将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坚决履行到位,将中央环保督察反馈意见坚决整改落实到位。

  (一)着力推进绿色发展。

  一是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快建设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的实施意见,编制集成电路、动力电池、3D打印、机器人等16个产业发展三年行动方案,推动新兴产业集群集聚、规模发展。2017年,全市先进制造业产值占工业比重达57.1%,同比提高1个百分点;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占全市GDP比重达40.7%。

  二是着力破解“钢铁围城”问题。市政府印发《天津市钢铁行业结构调整和布局优化规划方案》,采取分布区域、污染排放、能源消耗减量和产能结构、产品结构、物料运输优化的“三减三优”措施,全力加快钢铁产业结构优化调整,至2020年全市钢铁联合企业数量由7家减少到4家,保留企业全部实现超低排放。全力做好现阶段钢铁产能压减工作,制定《天津市行政辖区钢铁产能压减总体方案》,已完成钢管集团、江天重工各压减1座100吨电炉,压减炼钢产能200万吨,2017年我市行政辖区内钢铁产能控制在2000万吨以内的任务目标按期完成。

  三是加快破解“园区围城”问题。印发实施《天津市工业园区(集聚区)围城问题治理工作实施方案》,到2020年,全市314个工业园区(集聚区)全部按计划完成保留、整合、撤销取缔工作。2018年已完成工业园区(集聚区)整合6个、依法履行撤销取缔程序8个。

  四是推动石化产业提质增效。制定《天津石化产业调结构促转型增效益实施方案》,整合产业布局,以炼油乙烯芳烃和MTO为基础,重点发展石油化工、海洋化工、精细化工和能量综合利用四条循环经济产业链,推动石化产业提质增效、转型升级和健康发展。

  五是推动中小企业创新转型。出台《天津市新一轮中小企业创新转型行动计划(2017—2020年)》,制定《天津市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产品奖励试行办法》,加快企业创新转型步伐,全市累计完成创新转型的中小企业达到4600余家。

  六是集中整治“散乱污”企业。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下发《关于集中开展“散乱污”企业整治取缔工作的通知》,全市共排查出“散乱污”企业21868家,截至2018年8月底,已完成治理19917家,其中关停取缔12504家、搬迁改造1823家、原地提升改造5590家。

  七是加快调整能源结构。持续削减燃煤总量,严格控制新建燃煤项目,推进中心城区火电机组无煤化、燃煤锅炉改燃关停,2017年全市燃煤总量减到4000万吨以下,煤炭占一次能源比例下降至43.63%;实施“外电入津”战略,落实与山西、内蒙古、新疆等省区签订的清洁电力供应协议,新增入津电量18亿千瓦时,外购电比重提高到三分之一;提高清洁能源开发利用,建成汉沽洒金托等风电和一批光伏项目,新增扩大风电、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电力装机20万千瓦,天然气消费量达到74亿立方米。

  (二)着力推进大气污染防治。

  一是坚决治理燃煤污染。完成4家19套自备煤电机组超低排放改造,全市在役公共及自备煤电机组全部达到燃气排放水平;全面排查各类燃煤锅炉11122台,改燃关停10938台,对保留的184台燃煤锅炉逐一改造,全部达到特别排放限值或超低排放要求;按照“宜电则电、宜气则气”原则,完成城乡散煤治理46.6万户,城市散煤实现“清零”,武清区全面建成“无煤区”。

  二是坚决治理扬尘污染。严格落实施工工地“六个百分之百”控尘标准;全市1780个建筑工地、132个房屋拆迁工地实现扬尘在线监测和视频监控全覆盖;实施道路扫保“以克论净”和降尘量考核;出台《天津市人民代表大会关于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和露天禁烧的决定》和《天津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的决定》;利用卫星遥感和无人机等手段强化秸秆禁烧,在全市10个涉农区安装高架视频监控系统638套,智能识别、自动报警。

  三是坚决治理车船污染。天津港全面禁止重型柴油货车散运煤炭,提前3个月完成国家任务,每年减少汽运煤炭6000万吨。严格落实中、重型柴油货车外环线及以内区域限行。新增淘汰老旧车12.9万辆,对4713辆重型柴油车安装颗粒物捕集器(DPF),投入使用1200余辆智能渣土车,全面供应国六标准车用汽柴油。

  四是坚决治理工业污染。火电、钢铁、水泥、有色等重点行业全部达到特别排放限值。452家挥发性有机物重点企业逐一完成治理改造。181家钢铁、铸造、建材等企业全部实施无组织排放治理。实施秋冬季重点行业错峰生产和运输,2017年10月1日起,焦化企业延长出焦时间至48小时,24家重点用车企业实施错峰运输;2017年采暖季期间,393家重点企业实施错峰生产。2018年6月印发实施《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在国内首次提出煤电机组烟气温度控制要求,对22套公共煤电机组启动“烟羽脱白”治理。

  五是坚决应对重污染天气。坚持京津冀协同联防联控联治,统一应急标准、应急措施、应急响应,对128家重点企业、2299家一般企业、3543个各类工地逐一落实停限产要求,实施清单化管理,全力削减污染峰值。

  (三)着力推进水污染防治。

  一是加大控源治污力度。强化工业集聚区整改和管理,完成14个市级及以上工业集聚区污水处理设施整改,对进度滞后的天津潘庄工业区等5个工业集聚区实施区域限批,全市市级及以上工业集聚区全部达到污水集中处理要求。积极推进重点行业专项整治,完成整治工程15项。加快城镇生活污染治理,实施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工程。实施合流制地区雨污分流改造工程,建设污水管网176公里,截至2017年底,全市城镇和建制镇污水集中处理率分别达到92.5%、82.5%。2018年以来,全市合流制及管网空白区域分别减少8.7平方公里和123.6平方公里。实施农业农村污染防治,完成125个建制村环境综合整治,完成893家规模养殖场粪污治理工程。加强畜禽养殖禁养区监管,杜绝禁养区内违法养殖活动。制定出台《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和旱厕改造工作方案》,完成324个村的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控制农业面源污染,实施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全市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覆盖率达到86%;主要农作物专业化统防统治覆盖率达到36%。加强污泥处理处置和监管,全市污泥无害化处置率达到87%以上。制定“一坑一策”整治方案,全市66个工业纳污坑塘全部完成治理。

  二是全面推行河湖长制。市域内实现市、区、乡镇、村四级河长全覆盖,实现河长、湖长、湿地长、坑塘长“四长”统管,河湖管护责任落实到位。坚持分级抓,各级河长主动巡河履职,累计巡河30余万次,形成市领区、区督镇、镇带村的管水、护水、治水新格局。坚持系统治,深入开展河湖水环境大排查大治理大提升、水污染防治等专项行动,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坚持严格管,将河长制纳入市级督查内容,对整改不力的区挂牌督办。经水利部评估,天津市河长制工作达到了“四个到位”总体要求。

  三是加强水生态环境保护。编制河道水系连通工程方案,构建覆盖全市的连通循环系统。科学调度生态水源和雨洪水资源,为重要河湖湿地和缺水区域实施生态补水,2018年以来累计补水7.2亿立方米。建成规模3万吨/日的营城再生水厂,2017年全市再生水利用量为3.5亿立方米,再生水利用率为35%。全面加强中心城区河道水生态修复,通过增氧、曝气、除藻、生态浮岛等措施,推动水质有效改善。

  四是强化饮用水水源地保护。与河北省共同建立引滦入津上下游生态补偿机制,协调推动潘家口、大黑汀水库清理网箱养鱼,积极支持和推进上游地区实施水源地保护与治理工程。完成宁河北等5个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和205个千人以上农村集中式地下水饮用水源保护区划定,依法保护饮用水源地水质。集中清理于桥水库22米高程线内住户、棚舍等违章建筑万余平米。建设于桥水库入库河口湿地,净化上游来水,削减入库污染物。完善地表水环境质量自动监测网络建设,2017年以来建成水质自动站55座,累计完成98座,覆盖全市64条一二级河道、5个湖库及4个饮用水水源地,全市水质自动监测网络基本形成,实现一个平台管水质。

  五是加快城市黑臭水体治理。全市建成区25条黑臭水体已完成全部治理工程,初步达到国家明确的“初见成效”标准,建立长效机制,开展治理效果评估,巩固治理成果。编制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攻坚战三年作战计划,通过控源、截污、治河,进行系统治理,到2020年全市基本消灭黑臭水体。

  (四)着力推进环境综合整治。

  一是加强土壤污染防治。推进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建设全市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网络和信息化管理平台。实施农用地分类管理,推行秸秆还田、实行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试点,控制农药使用。严格建设用地准入管理,建立污染地块名录。有序开展污染治理与修复,启动天津农药厂等污染地块场地调查及治理修复。加强污染源监管,确定土壤环境重点监管企业名单并向社会公布。

  二是强化危险废物管理。建立并逐年更新涉酸、涉危险废物企业清单,持续开展危险废物规范化考核,严厉打击倾倒废酸及各类危险废物的违法犯罪行为,推动北辰区、静海区废酸集中处置设施建设和天津市危险废物安全填埋场建设。

  三是推进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制定天津市环城四区垃圾处理设施规划选址建设方案,东丽区、西青区、北辰区综合处理厂和武清区、宝坻区、宁河区、静海区、蓟州区垃圾处理设施建设按计划顺利推进。制定《天津市环城四区垃圾处理设施建设运营管理实施方案》,规范垃圾处理设施规范建设运营。

  四是加强环境噪声治理。开展噪声源排查,建立社会生活、企事业固定设备、施工和交通等噪声源花名册。制定《天津市城市环境噪声专项整治工作方案》,集中开展城市环境噪声专项整治行动。

  五是加强饮食服务业治理。建立全市餐饮服务业单位动态更新机制,全市16930家餐饮服务业单位安装油烟净化设施。开展油烟专项执法整治工作,检查餐饮服务业单位8989家次,整改问题单位1991家次。

  六是加强城市综合管理。强化监督考核和信息化管理,对行政执法活动推行全过程留痕和可回溯管理。完成市数字化城市管理平台视频监控系统与公安技防网互联互通、信息系统地理信息数据测绘更新。落实城市建成区违法建设专项治理工作五年行动方案,全市查处违法建设530.2万平方米,超额完成住建部2017年治理指标任务。

  (五)着力推进生态治理与修复。

  一是筑牢生态环境安全屏障。认真落实《天津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加强我市永久性保护生态区域管理的决议》,严守永久性生态保护区域,凡占用保护区域的生态保护工程、重大基础设施、重大民生保障项目,必须提出生态保护和修复方案,经专家环境影响论证通过后由市人民政府审批,2017年共审查涉永久性生态保护区域项目19个,否决4个。按照国家要求,组织划定全市生态保护红线,并对社会公开发布。陆海统筹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总面积1393.79平方公里,占陆海总面积的9.91%。

  二是深入开展“绿盾”专项检查行动。建立自然保护区管理多部门工作协调机制,构建“一区一规”的统筹管理模式,实施台账管理、清单管理、销号管理、手册管理等精细化管理,严肃查处违法违规行为,共关停企业4家,拆除建筑3.9万平方米,罚款28万元,责任追究3人。

  三是全面拓展生态空间。制定湿地自然保护区“1+4”规划(《天津市湿地自然保护区规划(2017—2025年)》和《七里海湿地生态保护修复规划(2017—2025年)》《天津市北大港湿地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2017—2025年)》《天津市团泊鸟类自然保护区规划(2017—2025年)》《天津大黄堡湿地自然保护区规划(2017—2025年)》),通过开展污染整治、湿地恢复与修复、生态移民、土地流转、护林保湿、宣教培训、资源合理开发等7项任务,推动湿地保护与恢复,实现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共赢。编制《双城中间规划管控和实施方案》,对中心城区与滨海新区中间地带736平方公里的区域进行规划管控,实行分类管控和负面清单制度,重点实施生态环境修复、空间布局调整、景观建设、产业转型、公共服务优化等工作,加快构筑双城绿色生态屏障。

  四是加快推进七里海湿地保护区整治。编制完成《天津七里海湿地生态保护修复规划(2017—2025年)》,统筹推进七里海湿地保护修复十大工程建设。彻底关停“七里海湿地公园”,并对相关设施进行拆除,对古海岸与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116宗、1130.2亩违法用地项目进行了拆除清理。加强保护区核心区及缓冲区、实验区准入管理。成立七里海保护区公安警务站,强化执法监管,配齐配强执法力量,加大违法进入行为的处罚力度。

  五是大力推进大黄堡湿地保护修复。编制完成《天津大黄堡湿地自然保护区规划(2017—2025年)》,研究制定大黄堡湿地保护修复“1+7”工作方案,包括1个总体方案和村庄环境整治、生态移民、核心区土地流转、生态补水、生态移民工程规划选址和实施主体、翠金湖项目治理、资金核算7个专项方案,突出湿地生态系统和鸟类资源保护,明确了重点任务、时间表和路线图。按照“依法、公开、自愿、有偿”的原则,完成52.5平方公里鱼池和农用地流转。开展湿地环境综合整治,组建巡查队伍,加强湿地保护区监管。加强水源调蓄,利用北运河、青龙湾减河等雨洪资源,为大黄堡湿地生态补水8100万方。

  (六)着力推进治理能力提升。

  一是推进环保垂直管理改革。推动环保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制度改革纳入全国试点,组织落实《天津市环保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制度改革实施方案》,调整环保机构体制,上收环境监察职能,下沉环保执法重心。

  二是推进京津冀环境协同治理。积极推动协调、规划、监测、标准、执法、治理“六个统一”,连续4年与京冀两地联合制定并积极推进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大气污染联防联控重点工作,发布京津冀首个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标准,同步应对重污染天气;联合开展跨界河流水质监测,建立引滦水环境补偿机制;建立机动车执法信息共享机制,实现一地超标、三地受限。

  三是加强环保立法执法监管。颁布实施《天津市人民代表大会关于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和露天禁烧的决定》《天津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的决定》《天津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天津市应税大气污染物和水污染物具体适用环境保护税税额的决定》,修订《天津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天津市水污染防治条例》《天津市清洁生产促进条例》《天津市海洋环境保护条例》。

  四是创新环境管理制度。建立大气、水环境质量区域补偿制度,推动排污费改税顺利实施。实行排污许可证制度,完成全市15个行业245家企业排污许可证核发。印发并实施《天津市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工作方案》,狠抓环境监测数据质量,将环境监测数据弄虚作假企业、机构信息依法纳入市场主体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实施联合惩戒。

  三、对标生态文明建设重大战略部署,坚持尊重规律、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全面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政治任务和系统工程。尽管我市以中央环境保护督察为契机、深化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但距离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要求、距离人民群众的期盼还有一定差距,制约长远发展深层次矛盾尚未彻底消除,生态文明建设还存在一些短板,生态环境比较脆弱,产业结构偏重,能源结构偏煤,空间布局偏散,结构性污染问题突出,大气、水、土壤等污染治理任务艰巨,生态环境保护依然任重道远。下一步,我市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按照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的部署,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定地走绿色发展之路,全面有力落实生态文明建设责任,把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和坚决彻底做好督察整改落实贯通起来,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加快补齐生态环境短板,全面建成高质量小康社会,加快建设生态宜居的现代化天津,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一)全面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召开后,我市对标对表、明确任务、细化措施,组织召开了全市生态环境保护大会,印发《关于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实施意见》,配套制定“三大保卫战”和“五大攻坚战”作战计划,统筹预防、治理、恢复三大举措,大气、水、土壤三大领域,城市、农村、海洋三大区域。一是打赢蓝天保卫战,深入推进结构调整,深化“五控”治理,强化联防联控,狠抓重污染天气应对,确保空气质量明显改善。二是打好碧水保卫战,以改善水环境质量为核心,系统推进水资源节约、水污染治理和水生态保护,加大工业、生活和农业农村污水治理力度,推进水岸共治、陆海并治。三是打好净土保卫战,确保农用地、建设用地安全利用,加快固体废物、危险废物、生活垃圾处理处置设施建设,严防新增土壤污染。四是打好柴油货车污染防治攻坚战,统筹车、油、路治理,通过限行、淘汰和超标处罚等措施严格管控柴油货车,实现污染排放总量明显下降。五是打好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攻坚战,控源、截污、治河,实施系统治理,基本消灭全市黑臭水体。六是打好渤海综合治理攻坚战,陆海统筹、河海联动,削减入海总量,保护自然岸线,提高海洋生态系统功能,改善渤海天津海域生态环境。七是打好水源地保护攻坚战,加强水源水、出厂水、管网水、末梢水的全过程管理,确保城乡居民喝上清洁安全的水。八是打好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攻坚战,大力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污水治理,开展厕所革命,加快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确保农村人居环境明显改

相关文章

中国东盟高等教育合作论坛在津举办

2月16日-18日,由中国—东盟中心和天津大学共同举办的中国-东盟高等教育合作论坛在天津大学举办。在论坛的荣誉学衔授予仪式中,天津大学党委书记杨贤金授予印度尼西亚驻华大使周浩黎、马来西亚驻华大使拉惹·......

天大获天津市本科教学成果奖最佳“成绩单”

近日,天津市教育委员会印发《关于公布2022年天津市教学成果奖名单的通知》,天津大学38项教学成果获高等教育(本科)天津市级教学成果奖,其中特等奖20项、一等奖8项、二等奖10项,获奖总数、单项奖数均......

750万!天津理工大学600兆液体核磁共振波谱仪采购项目

一、项目基本情况项目编号:SHGP-2022-A513项目名称:天津理工大学600兆液体核磁共振波谱仪采购项目预算金额:750.0万元最高限价:750.0万元采购需求:包号是否设置最高限额预算(万元)......

十年征程风正劲 千钧重任再奋蹄

走进位于天津市空港经济区的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以下简称天津工业生物所),无人不对眼前一整面墙的专利证书感到惊讶,在这面两层楼高的白墙上,整齐地排满了专利证书。而在实验室外,全国各地的工业......

全国高校首个!天津大学智能网联公交上路

“津D2081试”“津D2082试”“津D2083试”。10月31日,由天津大学无人驾驶交叉研究中心团队研发的三辆智能公交有了正式的“身份证”,并于11月1日开始在海河教育园区智能网联汽车道路上进行开......

天津:10月22日在全市范围开展核酸检测

记者从市疫情防控指挥部获悉,市疫情防控指挥部发布天津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第43号通告。通告全文如下:通过近期的核酸筛查,发现了因津外疫情输入引发我市部分区的局部聚集性疫情。为全面排查社会面......

全国首个“海关嗅探机器人”亮相天津口岸

日前,在天津东疆港码头,一辆辆搭载着集装箱的车辆,正有序通过海关H986集装箱检查系统。与以往的停车扫描不同,汽车在停入通道后,随着提示声,一根柱形探测臂从旁边的柜形设备中平行伸出,并准确地将最前方的......

天津工生所在L半胱氨酸高通量筛选平台的开发获进展

L-半胱氨酸是重要的含硫氨基酸,在农业、医药、日化、食品添加剂等行业应用广泛。然而,高浓度L-半胱氨酸具有一定的细胞毒性,在细胞内L-半胱氨酸的合成受到多水平的代谢调控,同时关于L-半胱氨酸细胞代谢调......

一家居广场关联252例阳性!这地疫情仍存外溢风险

2022年9月27日0时至24时,天津市疾控部门报告新增55例本土新冠病毒核酸检测阳性感染者,其中确诊病例8例(均为轻型),无症状感染者47例。55例感染者中,1例为非管控人员,54例为管控人员。55......

张亚调任天津商业大学党委书记

澎湃新闻记者8月27日查询发现,天津商业大学官网“现任领导”栏目更新信息显示,张亚已经接替史习红担任该校党委书记,主持学校党委全面工作。公开资料显示,张亚,男,汉族,1965年11月生,安徽太和人,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