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2-07-18 00:00 原文链接: 454用于人类微生物菌落项目

  最近在Nature1及其他刊物中发表了多篇与人类微生物菌落项目(Human Microbiome Project)有关的文献,该项目已历时5年旨在发现人体不同部位的微生物菌落特征。而最近的这些文献的发表只是该项目大量数据的初步分析结果,随之而来的将是从更多分析方法角度带来的新的思路和起始。

  数据中最主要是16S rRNA基因的序列。从美国的两个城市挑选的数百名男女,通过身体检查,最终选择了129名健康男性和113名健康女性,然后分别在男性的15个身体部位和女性的18个身体部位采集微生物样本,利用454的进行16S rRNA扩增子测序,测序区域覆盖16S rRNA的V3-V5区域,部分样本增加了V1-V3区域的测序。测序结果用三种不同的方法进行微生物系统分类,并对人类微生物菌落进行了比较。同时,利用短读长平台获得了部分样本中的完整微生物基因序列。

  分析结果表现了从研究对象采集的微生物群体中占重要成分的微生物,以及其各种组合方式。共发现10,000种微生物,800万个微生物基因,占微生物属及酶家族总体的81%-99%。

  总体而言,身体不同部位的微生物菌落存在差异,不同个体间也存在差异,而相对而言,同一个体、同一身体部位的菌落随时间变化不大。不同个体的同一个身体部位虽然其微生物菌落存在差异,但是从微生物基因组成来看微生物代谢却有相似性。比如说,舌头上的微生物的代谢途径比较相似,主要是分解各种能量如糖分。

  同时,在Nature上也有一篇关于这个国际性合作项目标准的实验方法的介绍,包括样本采集、测序数据生成分析以及宏基因组数据解读各个方面。2具体描述了在项目中454测序仪用于16S rRNA测序的 方法以及数据分析。对于这样大量样本的处理和成功系统分类,说明了454的长读长测序是16S rRNA测序宏基因组研究的成熟平台。索取资料

  另外,还有许多与这个项目相关的其他文献发表在其他杂志上,对实验方法、数据分析结果进行了讨论。这个项目目的在于了解健康人身体的微生物菌落分布情况,掌握微生物菌落的动态情况,以及外界因素对其的影响及互动。研究人员希望通过与其他此类研究结果比较,认识更多微生物菌落对人体健康的作用和影响。

  1. A framework for human microbiome research. The Human Microbiome Project Consortium. (2012) Nature. Volume: 486, 215–221. doi:10.1038/nature11209

  2. Structure, function and diversity of the healthy human microbiome. The Human Microbiome Project Consortium. (2012) Nature. Volume: 486,207–214. doi:10.1038/nature11234

相关文章

开发出非标记液滴单细胞微生物生长表型筛选技术

微生物生长表型筛选是工业育种、酶定向进化和合成生物学等领域面临的限速步骤。精准的单细胞精度生长表型测量是突破上述瓶颈的关键。近日,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单细胞中心开发了低成本、非标记的微型......

科学家揭示奶牛瘤胃微生物降解柑橘提取物规律

北京农学院动物营养与畜产品开发创新团队揭示了奶牛瘤胃微生物对柑橘提取物的短期定植规律,探索了柑橘提取物在瘤胃内的降解机制。近日,相关研究以《柑橘皮在瘤胃发酵过程中定植菌群的动态变化特征》为题,发表在微......

微生物代谢的原位拉曼可视化定量分析成功实现

记者21日从中科院海洋研究所获悉,该所研究员张鑫课题组和孙超岷课题组共同合作,基于共聚焦显微拉曼技术,通过三维定量成像实现了长期、近实时、非破坏性的微生物监测,对微生物生长和代谢情况进行可视化及定量分......

微生物代谢的原位拉曼可视化定量分析成功实现

记者21日从中科院海洋研究所获悉,该所研究员张鑫课题组和孙超岷课题组共同合作,基于共聚焦显微拉曼技术,通过三维定量成像实现了长期、近实时、非破坏性的微生物监测,对微生物生长和代谢情况进行可视化及定量分......

揭示糖浆在微生物修复Cr(VI)污染地下水中的电子传递机制

地下水中的铬(Cr(VI))污染对人类生产生活有巨大危害。微生物修复技术广泛应用于Cr(VI)污染地下水修复工程。糖浆作为制糖业的副产品,因其成本低和生效快,目前成为了主流生物修复碳源之一。但糖浆成分......

自然:二倍体蚕豆基因组解开全球蛋白质作物的变异之谜

丹麦奥胡斯大学StigUggerhøjAndersen等研究人员的最新发现表明,巨大的二倍体蚕豆基因组解开全球蛋白质作物的变异之谜。2023年3月8日,《自然》杂志在线发表了这项成果。研究人员介绍,在......

剖腹产不会让婴儿错过来自母亲的必要微生物

英国和荷兰的科学家研究表明,即便是剖腹产婴儿也不会错过必要的微生物,虽然剖腹产婴儿在出生时吸收的母亲肠道微生物确实较少,但母亲能够通过母乳喂养等补偿途径将微生物转移给婴儿。相关研究近日发表于《细胞宿主......

长期施肥驱动黑土微生物介导土壤磷循环方面取得进展

在集约化耕作的农田生态系统中,施肥是快速补充土壤养分的重要途径。不同培肥管理形成各自土壤特定功能的微生物种群。在推行农业绿色生产方式,继续推进化肥减量化、化肥利用率进一步提升,推广有机肥替代化肥,构建......

新技术让微生物与化肥不再“水火不容”

化肥盐度指数高,对农作物有益的微生物难以在高盐环境中生存,这是常识。如今,一种新技术正破解“化肥与微生物难以兼容”这一难题。2月11日,以中国工程院院士周卫为组长,由山西农业大学校长张强研究员、北京农......

未来我们吃的“肉”可能是微生物造的

发酵蛋白中的蛋白含量高达40%—80%,含有多种维生素、纤维素、碳水化合物、脂类、矿物质,以及丰富的酶类和生物活性物质等,且不含胆固醇,对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更加友好。李德茂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