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8-10-29 14:16 原文链接: 破除“唯论文”痼疾的现实路径

   近日,科技部、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等五部门发文开展清理“唯论文、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以下简称“四唯”)专项行动。

  长期以来,“四唯”做法在项目评审、人才评价、机构评估等各种科研评价活动中层出不穷,导致学术界风气浮躁,急功近利现象盛行。可以说,“四唯”(以及唯“帽子”)倾向已经成为当前我国科技评价体系的痼疾,并且严重阻碍了科技创新活动的开展和创新人才的涌现,对实现创新驱动发展和建设科技强国有百害而无一利。

  常言道:“金针去痼疾,猛药起沉疴。”相关部门早已意识到“四唯”问题的严重性,并且一直在探索相关改革。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深化项目评审、人才评价、机构评估改革的意见》提出,“突出品德、能力、业绩导向,克服唯论文、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倾向,推行代表作评价制度,注重标志性成果的质量、贡献、影响”。国务院印发的《关于优化科研管理提升科研绩效若干措施的通知》也提出,要“开展‘唯论文、唯职称、唯学历’问题集中清理”。10月23日,五部门又联合发文清理“四唯”并推出具体举措。

  可以预见,中国的科技评价体系将迎来巨大变革。不过,在清理“四唯”的过程中,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四唯”之“唯”指的是“唯一”“唯有”等极端情况。因此,破除“四唯”,尤其是“唯论文”现象时,应考虑到我国科研机构和大学的发展阶段,“一步到位”既不现实也无必要。

  一个国家的科技评价体系,跟这个国家的总体科研在国际上的发展阶段有关,也与该国科研机构和大学的总体科研在国际上的发展阶段有关。前者可以用跟跑阶段、并跑阶段、领跑阶段来描述,我国整体上处于从“跟跑”向“三跑”转型的阶段;后者可以粗略地用“国际一流”“国际二流”“国际三流”和“国际不入流”来划分。科研评价既不能超越其发展阶段,也不应落后于其发展阶段。破除“唯论文”评价也是如此。

  科学研究尤其是基础研究,最核心的产出依然是“论文”。处于“国际三流”的大学(或科研机构)的科研评价,在现实中总体上以发表论文的期刊的“影响因子”(分学科分专业)作为评价的“指挥棒”,有其合理性。如果“国际三流”的大学也以所谓通过同行评议对“论文本身”的原创性作为主要评价指标,那就超越其发展阶段,这是因为“国际三流”的同行评议低劣,官本位、关系等非学术因素在科研评价中占据重要的地位,现实中容易出现“说你行你就行,说你不行你就不行”的状况。

  处于“国际二流”的大学,现实中通常在科研评价中以影响因子为主,兼顾论文本身。如果一所大学已经建设成为“国际一流”,但它仍然坚持以影响因子评价为主,那就落后于其发展阶段了,不利于其保持或提升“国际一流”的地位。

  观察国际一流大学如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国际一流科研机构如德国马普学会,国际一流科研评选如诺贝尔科学奖评选,会发现它们完全不看影响因子,只看论文以及科研成果本身的原创性和影响力,这样的科研评价可以说是科研评价的最高境界。比如,屠呦呦被授予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59岁快退休的女副教授唐娜·斯特里克兰被授予2018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就是典型的例子。

  我国的大学和科研机构,除了极少数已经跻身国际一流以外,绝大部分处于“国际二流”和“国际三流”阶段。在这样的状态下,“国际三流”大学的科研评价主要看影响因子,“国际二流”大学的科研评价主要看影响因子并兼顾论文本身,有其充分的现实合理性。而已接近或已成为“国际一流”的大学(或科研机构),如果仍坚持以“数论文”为主导来进行科研评价,那就不利于其作出原创性科研成果了。

  就目前我国科研状况在国际上的总体状况而言,较为合理的科研评价体系应该是分阶段地从以影响因子为主导兼顾论文本身的科研评价,改革为以论文本身为主导的评价。所谓以论文本身为主导的科研评价,就是要做到不唯论文发表的期刊是否是《自然》《科学》《细胞》(CNS),不唯是否国际顶尖学术期刊,不唯是否高影响因子或一区SCI/SSCI期刊,不唯是英文发表还是中文发表,而是依靠由高水平、高质量、高公正性的高度负责任的国内外学术同行组成的评审委员会,对论文和成果本身的原创性和优先权进行同行评议。


相关文章

超200万篇论文从网上消失,原因主要是这两个

近日,《自然》发表一篇题为《超过200万篇研究论文从互联网上消失》的文章。来自英国伦敦大学伯克贝克学院的研究人员MartinEve通过研究超过700万篇数字出版物,发现超过200万篇学术文章没有得到妥......

《数据与情报科学学报(英文)》:致力加深社会对科研生态的理解

正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所说,科学是人类最伟大的集体事业。公众、科学家和政府都是科学事业的直接或间接参与者。他们对科学的理解和认知共同影响着科学能否有效地回应社会现实。例如,在流行病期间,保持社交距离等社......

学术风暴席卷!中国高校大规模自查,揭露撤稿和研究不端行为

最新消息:教育部科学技术与信息化司发布通知,要求全国高校进行最近几年的撤稿论文自查,要在2月15日前上报检查结果。尽管这一通知并非最新的消息,实际上,科技部办公厅在2023年4月27日已经发布了《关于......

这一高校院士最新Nature及多篇论文遭质疑

2023年12月13日,中山大学宋尔卫、苏士成(导师宋尔卫)共同通讯在Nature在线发表题为“TumourcircularRNAselicitanti-tumourimmunitybyencodin......

双一流教授连续造假20篇文章,事后竟理直气壮怪“电脑中毒”

2023年,河南大学一教授的19篇文章在Pubpeer网站上被质疑存在图片重复使用等学术不端行为。近日,论文的作者在Pubpeer上对一篇被质疑的论文进行了回应,表示已经向期刊方面提交了勘误。截至目前......

Hindawi等撤回大量中国学者论文,教育部:开展高校撤稿论文自查

据武汉大学、山东大学、陕西中医药大学、河南财政金融学院等高校网站近日消息,2023年以来,Hindawi等国外出版机构撤回大量中国学者发表的论文,对我国的学术声誉和学术环境造成不良影响。教育部科学技术......

2024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与NRF合作交流与双边研讨会项目指南

根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NSFC)与韩国国家研究基金会(NRF)的合作协议,双方共同资助中韩两国科研人员在科学研究基础上开展的合作交流与双边研讨会项目。一、项目说明(一)项目类型。包括合作交流、在......

一博士狂编200多篇论文,被揭发后畏罪自杀....

一博士狂编200多篇论文,被揭发后畏罪自杀,可他造成的撤稿影响直至今日还在继续,更有人称其的造假为科学史上最大的学术骗局之一。狂编200多篇论文发表,这个博士有点狠在著名学术打假网站Retractio......

破纪录|Nature:今年撤稿数量超1万篇,超八成来自这家出版社

12月12日,Nature发布一篇新闻报道:今年被撤回的文章数量急剧上升,截至2023年底撤稿数量已超过1万篇,打破年度撤稿记录。专家表示,这只是冰山一角。由于各出版商正着力于清除大量存在的虚假和同行......

科学家发明小鼠虚拟现实护目镜

《神经元》杂志最新发表的研究表明,小鼠的微型虚拟现实护目镜可以创造令人信服的世界,使科学家能够研究动物在各种场景下的大脑活动。研究人员表示,这项技术使啮齿动物神经科学研究更接近《黑客帝国》中的场景,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