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8-11-03 19:40 原文链接: 牛!苏州大学这位硕士生第一作者在Nature发文

  最近两周,国内很多高校都在Nature、Science及Cell上发文,包括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上海科技大学、南开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苏州大学、第三军医大学、太原理工大学等,涵盖了生物医学、材料、化工等多个领域,引发学界的关注。

  上述几篇论文中,来自苏州大学研究团队发表的Nature论文显得比较独特。其独特之处就在于这篇文章的第一作者只是一位刚刚毕业的硕士生,在NSC级别论文中,非常少见。

  苏州大学最新发表一篇Nature,硕士是一作

苏州大学作为第一完成单位发表的最新Nature论文

  2018年 10月24日,由澳大利亚蒙纳士大学鲍桥梁教授(原苏州大学教授)、苏州大学功能纳米与软物质研究院(FUNSOM)李述汤院士、李绍娟博士、马玮良硕士、西班牙奥维耶多大学Pablo Alonso-González教授以及CIC nanoGUNE Rainer Hillenbrand教授合作,以苏州大学为第一署名单位撰写的论文在最新出版的Nature杂志上发表。具体的作者信息如下:

  根据苏州大学新闻网的报道,本文共有三个共同一作,分别是苏州大学马玮良、西班牙奥维耶多大学Pablo Alonso-González和苏州大学讲师李绍娟。

  其中排名第一的马玮良本科、硕士都毕业于苏州大学,本科毕业于该校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物理学专业(2011-2015),硕士毕业于该校功能纳米与软物质研究院物理学专业(2015-2018)。他攻读硕士期间一直致力于新型二维光电材料的光学性质的研究,这篇《Nature》见刊于他刚刚毕业不久,可见其成果应该是诞生于读研期间。

  另外,排名第三的共同第一作者李绍娟是该院讲师,北大毕业的博士。通讯作者鲍桥梁,是该院原特聘教授,现为澳大利亚蒙纳士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终身副教授。此外的共同一作Pablo Alonso-González、通讯作者Rainer Hillenbrand都是来自西班牙奥维耶多大学。

  这篇论文展示了鲍桥梁教授领导的国际合作团队在面内各向异性和超低损耗声子极化激元研究中取得的重要成果。该院官网评论称:“该工作主要介绍了鲍桥梁教授领导的国际合作团队在面内各向异性和超低损耗声子极化激元研究中取得的重要成果,该研究发现被压缩的纳米光场在天然的各向异性二维材料α相三氧化钼中会沿着特定的方向传播,并且具有超长的寿命,为构建新型平面光学器件以实现低损耗的信号处理和光热能量管理以及高灵敏的生物化学传感等开辟了新的通道。”

  国内研究生培养质量越来越高

  在国内,硕士生甚至是本科生发表论文并不稀奇,有的甚至在读研期间发表很多篇SCI,但是发表高水平期刊论文比较少见。苏州大学马玮良同学硕士期间能够以一作在Nature发文,想必付出了非常多的努力,非常难得。

  这件事情的发生,一方面说明了包括苏州大学在内的国内科研机构的科研水平在快速提高。无论是从国内科研机构的科研平台、人才队伍,还是近几年的科研成果,都可以看出。

  据悉,论文的主要完成机构苏州大学功能纳米与软物质研究院从2008年建立以来,已投资近2亿元,构建了五大实验平台。研究队伍中核心研究人员33名,均具有海外或境外研究经历,其中包括多位院士、长江、杰青等级别学者。顶尖的科研平台加上顶级的科研队伍,为论文的发表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另一方面,也说明国内研究生的培养质量也在提高。除了苏州大学硕士生马玮良外,近几年很多国内重大科研成果中,均有研究生的贡献。越来越多硕士生和博士生能够独立或参与发表顶级期刊论文,也说明国内研究生的人才培养质量在提高。

相关文章

零下273.056摄氏度我国科学家Nature发文实现无液氦极低温制冷

大约一个世纪前,人类首次将氦气液化,开启了利用液氦进行极低温制冷的新纪元。随后,极低温制冷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大科学装置、深空探测、材料科学、量子计算等国家安全和战略高技术领域。然而,用于极低温制冷的氦元......

回顾:2023年Nature\Science上的锂电池成果

2023年Nature上的电池文章汇总1.固态电解质最新成果登上Science日本东京工业大学创新研究所全固态电池研究中心RyojiKanno教授团队利用高熵材料的特性,通过增加已知锂超离子导体的组成......

送别|潘君骅院士逝世

据苏州大学官网发布讣告,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应用光学专家,苏州大学光电科学与工程学院研究员潘君骅,因病医治无效,于2023年12月18日15时48分在苏州逝世,享年94岁。潘君骅,1930年10月生于......

改善催化剂稳定性成果登上NatureCatalysis

Fe-N-C催化剂是一种具有非铂族金属(PGM-free)的氧还原催化剂,可替代在酸性环境中Pt用于氢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s)的阴极氧还原反应(ORR)。然而,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由于对活性位......

Nature发布2024年值得关注的科学事件,涉及环境、生命科学、AI、天文学

12月18日,《Nature》发布了2024年值得关注的科学事件。   人工智能的进步ChatGPT的兴起对今年的科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的创建者,位于加利福尼亚州旧金山......

破纪录|Nature:今年撤稿数量超1万篇,超八成来自这家出版社

12月12日,Nature发布一篇新闻报道:今年被撤回的文章数量急剧上升,截至2023年底撤稿数量已超过1万篇,打破年度撤稿记录。专家表示,这只是冰山一角。由于各出版商正着力于清除大量存在的虚假和同行......

纳米技术的重大飞跃,这种神奇材料再登Nature

2004年,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的两位科学家安德烈·盖姆(AndreGeim)和康斯坦丁·诺沃消洛夫(KonstantinNovoselov)发现他们能用一种非常简单的方法得到越来越薄的石墨薄片。他们从高......

Nature钙钛矿领域最新综述:可持续能源正在来临,钙钛矿串联电池争夺霸权

导语:在太阳能领域,一场革命正酝酿。钙钛矿技术的崛起引领着一系列对太阳能电池的全新探索,特别是其串联结构的出现。这意味着不仅仅是硅,太阳能电池的未来可能由更为创新和高效的钙钛矿-硅串联电池来主导。本文......

科研人员必看!Nature发出最新警告:AI人工智能对科学探索存在隐藏的危机

    导读:12月5日Nature发表的新闻评论,关于使用AI的许多论文的有效性或可靠性存在许多潜在问题,但目前尚不清楚基于AI的科学文献中的错误或不可靠的发......

重磅!今年轰动一时的室温超导《Nature》论文被撤稿

如果超导材料能够在环境温度和压力条件下存在,其表现出的零电阻现象将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尽管几十年来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这种状态尚未实现。2023年3月08日,来自美国罗切斯特大学的RangaP.D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