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8-11-22 13:38 原文链接: 中外合作开展南太平洋科学研究

图片.png

海洋试点国家实验室景观图。

资料图片

图片.png

国际南半球海洋研究中心揭牌仪式。

资料图片

  2017年5月22日,海洋试点国家实验室国际南半球海洋研究中心在澳大利亚霍巴特正式启用,为加强对南太平洋气候变率的研究,探索气候变化及其对南太平洋岛国的影响提供科学支撑。

  该中心由海洋试点国家实验室与澳大利亚联邦科学与工业研究组织、新南威尔士大学以及塔斯马尼亚大学合作建设,旨在汇聚全球海洋创新资源,开展南半球海洋研究及人才培养工作,推进我国海洋科学技术发展,支撑海洋强国战略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为解决人类共同面对的全球性问题提供智慧和方案。

研究海洋破解发展难题

  海洋是地球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约占地球表面积71%,是气候变化的主要调控因素之一。对海洋的深入研究成为解决全球气候变化难题的关键。近年来,受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极端气候事件频发,厄尔尼诺现象不断涌现,造成了难以估量的经济损失,严重威胁了人类的可持续发展。

  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南太平洋岛国极易受厄尔尼诺现象的影响。1998年,因厄尔尼诺现象引发的巴布亚新几内亚大旱,致使70万人口受到威胁。2015年,超强厄尔尼诺现象所引发的高温干旱、暴雨洪涝与严寒结霜,导致太平洋地区470万人口陷入饥饿、贫困与疾病危机,其中以巴布亚新几内亚受冲击最大。极端干旱和霜冻灾害在同一时间袭击巴布亚新几内亚钦布省,造成钦布省粮食几乎绝收,严重打击当地农业与畜牧业发展,受波及人口达300万人。同时,因为受厄尔尼诺现象引起的干旱问题影响,巴布亚新几内亚境内缺水、卫生条件恶化、经济波动严峻,数十人因饥饿和饮用不洁净的水身亡。

  除厄尔尼诺现象外,对所有南太平洋岛国来说,温室效应导致的海平面上升也构成了巨大威胁。如果气候模型预测结果成为现实,到21世纪末,许多岛屿或因海平面上升而消失。

  针对南太平洋岛国面临的种种困境,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海洋试点国家实验室主任委员会主任、中科院院士吴立新指出:“南太平洋岛国之所以受灾严重,主要因为该区域处于气候变化的敏感区,国际社会需要加强对该区域未来海洋气候变化过程及其影响的科学认知。海洋试点国家实验室要勇于承担全球使命,助力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

为气候问题提供解决方案

  国际南半球海洋研究中心启动建设一年来,通过构建全球分布式协同创新平台,聚集全球创新资源,聚焦海平面变化、海洋环流、气候变化等重大议题,在解决人类面临的世界性问题上影响日益提升。中心科学家着眼于全球气候研究,努力解决南太平洋岛国面临的困境。“我们在制定中心科学计划时,就已考虑到南太平洋岛国面临的这些问题,国际南半球海洋研究中心所做的这些科学研究可以为岛上居民应对这些灾害提供科技支撑,”海洋试点国家实验室领军科学家、国际南半球海洋研究中心主任蔡文炬指出。当前,该中心六个科学计划,四个与南太平洋岛国直接相关,并取得了诸多重要科研成果。

  中心积极探索厄尔尼诺对温室效应产生的动态变化和响应及其对南太平洋岛国的影响,研究成果表明,即使实现《巴黎协定》的目标,将全球升温幅度控制在1.5℃以内,极端厄尔尼诺现象发生频率仍将在其后一个世纪里持续升高,这一研究成果颠覆了人们对厄尔尼诺现象的传统认知,开辟了气候变化研究的新领域。

  中心研究南太平洋海平面的上升趋势,发现目前许多南太平洋岛国的海平面上升速度达到每年4.5毫米。如果温室气体排放继续以当前的速度增加,未来几十年的海平面上升将加速到每年9毫米。最终的结果是,即使没有南极冰盖融化的影响,海平面也会上升80厘米,加上南极冰盖融化本身将导致海平面上升数米,这将威胁到许多岛屿国家的生存与发展。

  中心还发现了太平洋暖池的动态变化及印度洋与太平洋之间的热量交换。暖池和热交换控制着南太平洋雨带的变化从而产生降雨,为岛屿国家提供了充足的水资源和粮食。科学家研究发现,温室效应将导致雨带急剧天气现象更加频繁发生,这些现象通常与极端厄尔尼诺相关,将使一些南太平洋岛国出现更多干旱和洪水,这一科学发现对南太平洋岛国气候研究与灾害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国际南半球海洋研究中心的系列科研成果,为南太平洋岛国面临的气候、环境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解决方案。蔡文炬表示:“国际南半球海洋研究中心的研究成果将继续为南太平洋岛国提供重要科学信息,助其制定应对气候变率和变化的策略。”

着眼全球气候变化研究

  国际南半球海洋研究中心是海洋试点国家实验室的第一个海外中心,肩负着全球分布式协同创新网络试点和示范的重任。中心努力实现任务、平台、团队三结合,打造一流创新生态系统,积极建设原始创新策源地。

  海洋试点国家实验室始终按照“南北并重、东西共举”的原则构建全球协同创新网络,依托国际一流的科研团队,与多国携手,共同推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科技创新,积极参与全球海洋领域创新治理体系,以实际行动为世界提供中国方案,贡献中国智慧。

  截至目前,海洋试点国家实验室携手美国国家大气研究中心、美国德州农工大学,建立国际高分辨率地球系统预测实验室,为科学应对和减缓全球气候变化提供方案;举办具有“气候变化研究领域的奥林匹克盛会”之称的“气候变率及其可预报性研究项目(CLIVAR)2016年开放科学大会”,寻找未来全球气候变化研究方向;发起并举办三次全球海洋院所领导人会议,共商如何应对社会经济发展和全球变化对海洋科学技术的挑战,积极引导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

  未来,海洋试点国家实验室将密切关注人类共同面临的世界性问题,积极汇聚全球的科技优势单元,围绕“海洋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展引领性、战略性、基础性、颠覆性科技创新,打造突破型、引领型、平台型一体化的大型综合性研究基地,成为代表国家水平的海洋战略科技力量。


相关文章

我国蚕业科学研究领先“超级蚕”育种计划启动

“我们正着手启动‘超级蚕’育种计划,希望以育种上的跨越,助推蚕桑产业实现向仲怀院士提出的‘重回经济发展主赛道’。”在实验室内忙碌的西南大学家蚕基因组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

薛其坤院士:关于研究的三个层次,仪器是第一层次

近日,中国科学院院士、南方科技大学校长薛其坤与部分“科学探索奖”获奖人、南方科技大学青年学者,以“关于研究的三个层次”为题,分享了自己在科研道路上的心得与经验。他鼓励青年科学家要不畏挫折失败,坚定冲击......

中科院物理所与bilibili联合主办公众科学日

5月22日,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第18届公众科学日活动在北京顺利举行。这场关于物理、关于科学的大型“狂欢”,吸引了数百万公众通过线上、线下的形式共同参与。本次公众科学日由中科院物理所与bilibili......

66人!教育部公布又一批高校重要奖项评审专家名单

11月26日,教育部公布了2020年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评审委员会会议专家(第二批)名单,名单公布如下(按姓氏笔画排序):丁文华、丁汉、丁荣军、于广锁、王超、王福军、王璞、邓建辉、田......

巡山报告|造假、剽窃和荣誉:何谓科学研究

1先说几句题外话吧。你可能还记得,2019年12月份,中国学术界出过一个大新闻——中国著名的生物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曹雪涛,被指控学术论文造假。短时间内,他实验室发表的数十篇论文被人指出,可能存在图片......

聚焦两会|徐旭东委员:生物安全国家中心应对未知疫情

“我国疫情防控阻击战已取得重大战略性成果,但新冠病毒必然不是侵害人类的最后一种病毒,未来完全可能发生更加严峻的未知病原体疫情。”全国两会开幕之际,全国政协委员、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员徐旭东在接受《......

欧盟出台首份科研动物使用报告动物数量或在减少

7年前,欧盟出台严格的监管措施,旨在减少科学研究中的动物使用,并尽量减少动物痛苦。该立法被广泛认为是全球对动物研究最严厉的法令之一。2017年欧盟用于科学研究的动物中,超过60%为小鼠。图片来源:Wh......

2019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公布获奖者有没有你?

近日,根据《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奖励办法》规定,2019年度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正式对外公布。根据公布的结果,自然科学奖通过项目121项,其中一等奖41项,二等奖8......

第二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奖励委员会人员调整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有关部门(单位)办公厅(室),部属各高等学校、部省合建各高等学校:根据人员变动情况和工作需要,教育部副部长钟登华任第二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

科技部拟规定:违反伦理道德的科学研究活动将被处理

据科技部网站10月8日消息,为规范科学技术活动违规行为处理,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科研氛围,科技部起草了《科学技术活动违规行为处理规定(征求意见稿)》。为进一步提高立法质量,现将征求意见稿及其说明公布,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