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7日,第二届国际人类基因组编辑峰会期间,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北京协和医学院生命伦理学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邱仁宗在发言中对“基因编辑婴儿”事件予以强烈谴责:“这种行为远远低于我们能够接受的底线,也是最不道德的。”

  那么,法律法规在伦理监管中如何发挥作用?当前的伦理监管存在什么问题?我们应当从这一事件中反思什么?为此,《中国科学报》专访邱仁宗,详细剖析了上述问题。

  《中国科学报》:历史上,全球范围内,有没有像基因编辑婴儿事件这样严重违反伦理的科研?它产生了什么影响?

  邱仁宗:美国在20世纪70年代才开始重视对科研的监管。那时揭露了一些丑闻,最严重的莫过于一项在政府公共资金支持下,对黑人梅毒患者进行的长达40年的研究。该研究对受试者不给药物治疗、没有知情同意,对病人说你得了“坏血病”,每天抽血做检验,目的是全程观察患者在不加治疗的情况下,病毒最后侵害大脑还是心脏。

  丑闻被揭发后,总统生物医学研究和行为研究委员会建立起来(后改名为总统生命伦理学顾问委员会),发布了《贝尔蒙报告》,并于1981年制定了由联邦政府16个部门签字承诺执行的《共同法则》,又称《联邦监管法典》。

  《中国科学报》:据我们所知,这是美国率先把对受试者的保护及伦理委员会的规定制定成法令的形式。那么,这部法令规定了什么?

  邱仁宗:《共同法则》要求对涉及人的生物医学和行为研究进行伦理监管,成立由非本研究成员组成的机构伦理审查委员会对研究方案进行外部伦理审查。同时规定研究人员获得记录和知情同意,规定对机构伦理审查委员会的成员、职能、运作和审查的要求,并对包括孕妇、体外受精者和胎儿、囚犯、儿童等某些弱势受试者予以特殊保护。

  《中国科学报》:我国目前就保护受试者已经出台了哪些规定?在你看来还存在哪些欠缺?

  邱仁宗:我国已经由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等机构陆续颁布保护受试者的管理办法和规章,各研究机构也建立了机构伦理审查委员会审查研究方案。

  但我们缺乏一个专门的行政机构来对这些规章的实施进行监管,使这些法律法规最终流于形式。对此,可借鉴国外的做法,规定凡从事科研的单位必须建立保护受试者和科学诚信两个办公室,没有能力建立这两个办公室的不能进行科研。

  另一个缺陷是没有问责和罚则的条款。对违反这些管理办法和规章的相关个人(行为人)、所属单位、所属省市的相关行政管理部门(以及省市的伦理委员会)没有追责的要求,对违规个人更没有处罚措施。

  《中国科学报》:观察近年来的科学发展,似乎存在“技术先行、伦理在后”的现象。对此,伦理学应该做什么?应当如何改变这一局面?

  邱仁宗:科学的发展依靠的是人的创造力,无法预测谁在什么时候做出什么发明和创新。因此,伦理学不可能做到“事前诸葛亮”,更不能凭科幻小说来制定伦理规范。

  伦理学能够做、应该做的是对创新技术研究和应用的事先防范。例如,对于科学家提出的基因编辑方法,我们不可能事先就给基因编辑的研究和应用制定规范,但当我们逐渐地知道基因编辑的优缺点,基因编辑技术可以用于人、动物,可以用于体细胞和生殖系,可以用于治疗、预防和增强,我们就可以形成初步的规范。

  例如,由中国科学院、英国皇家学会和美国科学—医学和工程科学院联合制定的基因编辑研究规范中明确指出,允许在人胚胎上进行胚胎研究,但不能超过14天,不能用于生殖的目的;对生殖系基因编辑虽然不能绝对禁止,但必须非常谨慎,满足一定的条件;对于基因增强,不管是出于医学目的还是非医学目的,现在都不应该考虑。

  伦理学落后于科学,一方面因为科学发现不可预知性;另一方面也是相对的,所有的伦理规范以及在此基础上制定的法律法规都是对未来行动的制约。

  《中国科学报》:您在此次香港峰会期间接受采访时用“没有一个做科研时老想获得诺贝尔奖的科研人员获得过诺贝尔奖”评价了贺建奎基因编辑婴儿事件。您认为这件事对当今中国科学界有怎样的启发?

  邱仁宗:我国某些科学家以及管理人员加上追求轰动效应的媒体,往往急切地将获得诺贝尔奖作为科研目标,这是舍本求末,往往适得其反。

  能够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成就,或者对自然界的奥秘有深入的理解,例如发现基因是具有双螺旋结构的DNA,或者其发现或发明挽救了大批人的生命,例如发现青蒿素。这是需要科学家竭尽他的时间、精力和生命去做的,根本没有时间去考虑诺贝尔奖。

  像贺建奎那样的年轻人,仅仅是生物物理学的背景,没有受过医学、遗传学和生殖医学系统训练,也没有这些方面基础和临床的实践,同时还要管理8个公司,他可以将人家已经发明创新的东西尽可能快地应用,其本身则毫无创新可言。期待用这种方式制造“诺贝尔奖金获得者”的大学以及科研管理部门值得深思。

相关文章

毛状根创新发力,西瓜基因编辑效能显著跃升

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西瓜遗传育种与栽培创新团队使用了一种被称为“发根农杆菌”的微生物,帮助西瓜快速生出许多小小的毛状根,通过这些毛状根快速稳定地提升西瓜的基因编辑效率。相关研究成果日前发表在国......

基因编辑一针“剪”血,助力角膜新生血管治疗

近日,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主任医师黄锦海、周行涛团队,与暨南大学附属深圳眼科医院教授雷和田团队、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教授王勤美团队合作,开发了一种针对VEGFA基因的CRISPR/Cas9......

全球首例!移植猪肾后他回家了

据国外媒体报道,美国麻省总院于3月16日实施一例临床异种肾移植,这位男性患者术后恢复良好,已于美国当地时间4月3日下午出院回家。“这是全球第一例接受基因编辑猪的器官移植走出医院的病人。”华中科技大学同......

NatBiotechnol:利用包膜递送工具可实现在体内对T细胞进行基因编辑

目前大多数获批的基因疗法,包括涉及CRISPR-Cas9的基因疗法,都是对体内取出的细胞在体外进行基因编辑,然后将这些经过编辑的细胞输注回到患者体内。这种技术非常适合靶向血细胞,目前新批准的治疗镰状细......

曹晓风:基因编辑动物安全评价指南需提速落实

“今年两会,我的一个提案是建议尽早正式发布基因编辑动物安全评价指南,并制定和发布农业用基因编辑动物的评审细则,让基因编辑动物的研发单位对产业化路径能有清晰的预期。”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院......

CRISPR基因编辑猪拟于2025年上市

据英国《新科学家》网站2月24日报道,国际育种公司Genus借助CRISPR技术,对猪进行了基因编辑,使其能避免患上猪繁殖与呼吸障碍综合征(PRRS)。相关论文发表于最新一期《CRISPR》杂志。该公......

CRISPR猪:精准猪基因编辑对抗PRRS病毒威胁

基于CRISPR的基因组编辑已成功应用于镰状细胞病,其他公司正在致力于开发基于CRISPR的疗法。这项技术应用到动物身上似乎是很自然的事情。现在,英国动物遗传学公司Genus的科学家团队在威斯康星州和......

基因编辑精准修复免疫细胞

一些遗传性基因缺陷会导致过度的免疫反应,这可能给患者带来致命伤害。在一项最新研究中,德国科研团队借助CRISPR-Cas9基因编辑工具,纠正了这些缺陷,使免疫反应正常化。相关研究论文发表于2日出版的《......

基因编辑新疗法或能治愈危险炎症

英国剑桥大学科学家进行了一项基于CRISPR新型基因疗法的首次治疗试验,10名罹患罕见炎症疾病遗传性血管性水肿的患者接受了治疗。结果显示,其中9人几乎痊愈,这表明新基因疗法或能治愈危险的炎症疾病。相关......

eGenesis、OrganOx联手,全球首例基因编辑猪肝脏人体实验震撼发布

2022年1月10日,马里兰大学医学院宣布完成了世界首例基因编辑的猪心脏人体器官移植,这项研究成为异种器官移植的里程碑,为广大苦苦等待供体器官的患者带来了新曙光。2024年1月18日,eGenes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