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8-12-10 10:03 原文链接: 创造良好环境让“青椒”成长为“大师

  “青椒”是网络上对科研院所青年科研人员和高校青年教师的昵称。“青椒”在全国科研人员和高校教师中的比例高达60%。前不久,在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一项关于“青椒”的调查中, 84.5%的“青椒”认为自己处于社会中层及中层以下,其中,36%认为自己属于“中下层”,13.7%认为自己处于“底层”。

  调查中,大多数“青椒”表达了对自己工作和生活的焦虑与困惑:工作中科研启动经费不好申请,评职称困难重重,教学评估“压力山大”;生活上收入相对较低,多年苦读,一出校门就面临结婚、生子、买房三大难题。

  科研成果和评职称的压力是“青椒”面临的最大压力之一。评职称的重要指标是发论文。在课题组里,“青椒”做着最辛苦的研究,却很难署名为第一作者。同时,他们还要承担教学任务,教学任务重,实际收入低,而教学在不少单位的职称评价体系中并不占据重要位置,这让很多“青椒”难以平衡科研与教学的关系。

  如何解决“青椒”之困?应该为他们提供怎样的成长环境?人们常常呼唤“大师”的出现,却忘记了“大师”也是从“青椒”成长起来的。青年时期是人生最有活力的时期,也是综合压力较大的时期。科研院所和高校应该尽量为“青椒”们着想,为青年科研人员、青年教师的成长与发展提供配套措施,扩大个人的学术自主权和个人科研选题的选择权。国家也应针对不同的高校、科研机构实行分类评价,制定相应的标准和程序,完善以创新质量和学术贡献为核心的评价机制,鼓励创新、宽容失败。

  只有科研院所和高校尊重人才培养和发展的规律,为年轻人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青椒”们才能获得归属感,从而安心、专心地从事科研教学工作,一步步从“青椒”成长为大师。

相关文章

”非升即走“制度下的青年女教师,”娃和论文“该选谁?

终身教职的制度(tenure-tracksystem)建立于20世纪初的美国,初衷是考虑到学者在享有稳定就业的情况下才能真正保障学术自由。教师在一定期限内通过考核之后,可以获得永久或者连续性的聘任。随......

教学与科研的矛盾该如何化解

 造成当下青年教师焦虑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这是一个亟须清理的问题,据笔者观察,造成青年教师产生普遍性焦虑的原因主要有三个:成家、立业与生存压力。遗憾的是,这三项因素几乎在同一时间出现在人生舞台......

创造良好环境让“青椒”成长为“大师

“青椒”是网络上对科研院所青年科研人员和高校青年教师的昵称。“青椒”在全国科研人员和高校教师中的比例高达60%。前不久,在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一项关于“青椒”的调查中,84.5%的“青椒”认为自己处于社会......

待遇遭“青椒”吐槽考核体系该背锅吗

“青椒”,是大学青年教师别称,大都面临工资收入不高、工作压力大和职称评定瓶颈等共同难题。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一位讲师陈叶芬可能就是这样一位“青椒”。近日,她在网络吐槽,称长期月薪6000元,生活压力大,最......

挂名专著、代发论文青年教师评职称有“套路”

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青椒”(青年教师)评职称如同翻山,且一山更比一山高,以至于评职称难成了不少高校“青椒”的心中之痛。为更快翻到山那边以升职加薪,有人不惜铤而走险抄起了小道,花钱挂名专著、代......

调查报告:高校青椒坐冷板凳担大事业

工作4年来,王敏(化名)手机里的日程表始终重复着“老三样”——查资料写论文、备课讲课以及看邮件回邮件。尽管如此,王敏已经“焦头烂额”,恨不得把一天当作两天过,“看看我的黑眼圈和白头发,再看看名片上的职......

大学教师自述科研项目结项全程:效率低过程拖沓

中国青年报3月29日刊发的报道《青年人文学者做学问咋就这么难》提到繁琐的财务报销制度让高校青年教师饱受煎熬,引起了很多大学教师的共鸣。一些教师纷纷致电中国青年报记者和编辑,表示大学里科研项目报销程序繁......

霍英东教育基金会294万美元资助257名高校青年教师

近日,霍英东教育基金会第十二届高等院校青年教师基金及青年教师奖颁奖大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全国150所高等院校的257名优秀青年教师获得了霍英东教育基金会总额为294万美元的资助和奖励。霍英东教育基金会......

青年教师如何建立学术形象

评判一个科学家是否成功的一个标准就是他有没有属于自己的标志性的工作。如果同行提起某种方法或者理论时,最先想到的是你的名字,恭喜你,你已经开始拥有科学家最重要的东西---学术声誉。对于刚刚入行的青年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