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3日,中国科学院院士、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研究员、“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STEP)首席科学家、“泛第三极环境变化与绿色丝绸之路建设”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简称“丝路环境”专项)首席科学家、“第三极环境”(TPE)国际计划主席姚檀栋团队在《自然》杂志发表题为“冰崩威胁亚洲水安全”的科学评论文章,旨在阐明第三极地区正在经历的加速水循环过程及其影响和建立系统的气象-水体稳定同位素观测网的重要性,呼吁全球自然科学家和社会科学家投身到第三极水循环研究中,构建聚焦水问题的观测和地球系统模型新体系,服务于亚洲水塔和丝路地区的水安全战略和水资源管理。

  文章分析了气候变化对“第三极”固态水库的威胁及其对该区域河流、湖泊变化的影响,强调了在已建成的全球最大地表水汽稳定同位素观测网的基础上,继续沿西风-季风传输路径拓展高精度三维(地表至高空)水汽稳定同位素观测的重要性。为了清楚认识该区域水循环,服务于“一带一路”国家绿色发展,在“丝路环境”专项和STEP的支持下,TPE国际计划和青藏高原所致力于在泛第三极地区沿西风-季风传输断面建立气象和三维水体稳定同位素观测网络,并在三个热点地区(帕米尔山脉(西风主导)、喜马拉雅山脉(受印度季风影响)和横断山脉(东亚季风盛行))开展海拔、大气环流和水汽相互作用的加强观测研究,同时,推动适用于全球和区域气候模型的数据共享,研发能够实现第三极多圈层相互作用的新一代地球系统模型,以评估人类活动和气候减缓策略的区域影响,从而帮助社会各群体制定相应的风险控制和适应策略。文章还呼吁全球从气候学到社会科学的多学科科学家必须通力合作,科学应对全球变暖在第三极的链式影响和响应。

  背景情况:

  “第三极环境”国际计划(TPE)是中科院院士姚檀栋联合美国科学院院士、中科院外籍院士朗尼·汤姆森、德国科学院院士沃克·莫森伯格,组织国际顶尖科学家在2009年共同发起的。此后,瑞典皇家科学院院士陈德亮和国际山地中心(ICIMOD)主任大卫·莫尔德恩加入,成立执行委员会,推动项目发展。2011年,TPE计划被列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环境规划署-环境问题科学委员会(UNESCO-UNEP -SCOPE)共同支持的旗舰项目。2015年,先后建成了TPE美国中心、瑞典中心和德国中心等海外中心。2016年,在TPE国际计划基础上,启动了“泛第三极环境(Pan-TPE)”国际计划,该计划围绕区域环境问题,构建TPE区域联盟和TPE全球网络,在季风和西风相互作用、气候变化对水资源和生态系统影响等地球系统科学前沿方向产出引领国际的突破性成果,为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实施提供决策层面科学支撑。2018年,Pan-TPE正式成为世界气象组织(WMO)和联合国环境署(UNEP)的合作伙伴。

  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STEP)于2017年8月19日在拉萨正式启动,习近平总书记发来贺信。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由姚檀栋担任首席科学家,在未来五年对青藏高原的水、生态、人类活动等环境问题进行深入考察研究,分析青藏高原环境变化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提出青藏高原生态安全屏障体系优化和第三极国家公园建设方案。首期成果包括:(1)揭开喜马拉雅造山带差异隆升历史,提出“走出西藏”和“高原枢纽”共存的生物演化模式;(2)发现气候变暖变湿引起亚洲水塔的加速液化和失衡并伴生新灾巨灾频发;(3)发现青藏高原暖湿化伴生生态系统趋好和潜在风险增加,青藏高原生态系统极为脆弱;(4)提出色林错国家公园建设科学方案及第三极国家公园群建设建议。将在后续工作中强化科考综合观测体系和能力建设、灾害风险评估预判,加大高寒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第三极国家公园群和三江源区西藏区域等方面的科考工作,支撑青藏高原生态安全屏障优化体系建设,切实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新贡献。

  “丝路环境”专项立足环境变化影响与应对和资源可持续利用,进行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技术示范和决策支持为一体的绿色发展途径全链条科学集成,阐明泛第三极地区的自然条件和环境变化及其影响,评估和应对重点地区与重大工程的资源环境问题,提出绿色丝绸之路建设的可持续发展路径,为“一带一路”和“守护世界上最后一方净土”的绿色发展战略服务。专项已于2018年启动实施。

相关文章

《自然》发文!中国高校师生刷新美国一项最新研究成果

据南京大学官微,5月11日,南京大学物理学院闻海虎教授团队领衔在全球顶级科研期刊《自然》上发表了题为“Absenceofnear-ambientsuperconductivityinLuH2±xNy(......

2024年度广东省自然基金项目申报工作启动

广东省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基金委员会关于组织申报2024年度广东省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基金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通知各有关单位: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基础研究的重要讲话精神,落实《国务院关于全面加......

可穿戴超声贴片监测深层组织

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的一个工程师团队开发了一种可拉伸的超声波阵列,能以0.5毫米的空间分辨率对人体皮肤表面以下4厘米深的组织进行连续、非侵入性的三维成像。研究结果发表在《自然·生物医学工程》上。该......

白头发为何越拔越多?《自然》:干细胞被卡住了

人的头发为什么会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花白?人们常说的“白头发越拔越多”有根据吗?近日,美国纽约大学格罗斯曼医学院领衔的研究团队一项研究揭示了这些自然现象背后潜在的机理:毛发变白或缘于黑色素干细胞被“卡住......

《Natural》子刊!中国科学家团队长寿科研成果

近日,《自然·衰老》杂志在全球范围内发表关于“百岁老人的长寿表征研究成果”。此项科学研究由总部位于中国南宁的长寿科技公司广西爱生生命科技有限公司(爱生生命)科学家团队主导完成。该研究论文称,长寿人群具......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哲学阐释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了“努力建设美丽中国”的奋斗目标,并要求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我们要建设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党的二十大报告进一步强调中国式......

寿命最多延长20%!《自然》论文找到逆转衰老重磅线索

随着年龄的增长,衰老是所有生物不得不面对的过程。如何破解衰老过程的生物学机制、找到延缓甚至逆转衰老的方法,一直是科学界的热点问题。最近,一项发表于《自然》杂志的研究通过对人类和其余4种模式动物转录过程......

《自然·医学》:“网红”Akk菌,还能指导CART治疗!

肠道菌群是参与建设我们健康体魄的重要身体成员。肠道菌群是否安好,不仅会影响食物消化,还与心理问题、肥胖、糖尿病甚至癌症等疾病的发生相关。尤其是阿克曼氏菌,简称Akk菌,堪称是新生代益生菌中的明星菌,已......

癫痫灶神经元“甩脂”殃及星形胶质细胞,促进癫痫发生

说起癫痫,估计大部分人都不会陌生,它就是我们经常听到的“羊癫疯”。这种病是大脑神经元突发异常放电导致的,患者常出现运动、感觉、自主神经、意识及精神障碍等症状(大约影响了1%的人)[1,2]。70%的癫......

国家自然基金委通报今年首批八起学术不端案件七起涉医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官网4月11日的通报还涉及一篇中文期刊论文相关的学术不端案件。4月11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官网通报了2023年查处的不端行为案件第一批次8个案件的处理结果。因涉嫌买卖实验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