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气候变暖已日益成为人们所关切的重要环境问题。为减轻大气含碳量及控制温室效应对全球气候的影响,二氧化碳(CO2)地质封存技术逐渐被认可为是一种安全且有效的方法来应对上述气候问题。地下深部咸水层作为主要的封存载体因具有分布广泛、储存量大等特点被视为CO2长期封存的最优场地。然而,由于储层应力场改变以及存在的天然裂缝、断层等地质结构、构造,CO2封存过程可能存在泄漏的风险。因此,有必要对CO2运移过程包括运移路径和前缘进行实时监测。目前,国内外实验室已经对CO2室内岩芯驱替实验进行了深入研究,主要集中于CO2溶解捕获机理及运移过程的监测,但缺乏在封存条件下针对超临界二氧化碳(scCO2)实时运移过程中应力场变化及运移前缘的同步监测。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首次利用光纤布拉格光栅(FBG)传感技术对不同状态CO2的驱替过程进行实时动态监测,揭示了在CO2注入压力诱导下的应力场变化机理以及运移前缘规律。

image.png

图1表面粘贴两根FBG传感器(a)CH1和(b)CH3监测不同温度压力条件下CO2注入诱导岩芯表面相对应变响应

  实验室采用的岩芯驱替夹持器可满足在50 MPa以及60℃条件下的实验要求,同时能够实现scCO2(31.1℃,7.38 MPa)的稳定驱替。采用的两根FBG传感器,规格为单根光纤上嵌入三个中心波长连续分布的光栅且沿岩芯轴向方向对称粘贴于岩样表面。实验样本为四川盆地侏罗纪上统蓬莱镇组红色砂岩。实验结果表明,岩芯表面动态应变响应与CO2注入压力相关且保持线性增长的关系(图1)。基于此,可进一步针对较高注入压力条件下诱导的应力场变化进行预测且为储层及井筒稳定性评估提供室内实验数据及理论依据。另外,从实验结果可以看出在45℃条件下的应变响应值略高于20℃条件下,这是由于光栅对温度变化敏感且岩芯受热易产生膨胀变形等因素。由于三个光栅沿轴向布设于岩样上、中、下三个位置,当CO2注入后诱导岩芯内部应力场的波动会先后传递到三个光栅的感应区域从而产生相应的应变响应和初始响应时间差(图2)。在不同温压条件下,初始应变时间差不同。由图2可知,当注入压力为2 MPa,围压为10 MPa时,最大时间差为0.5 s;而在20℃,孔压增至8 MPa及围压保持16 MPa时,初始响应时间差已增至1.3 s。这主要是因为注入压力的改变使CO2由气态(gCO2)转变为了液态(lqCO2),而对lqCO2增温后使其保持超临界状态时,初始时间差又略有减小。温压的变化对CO2物质属性影响明显,特别是流体的动力粘滞系数。根据时间差及光栅中心间隔的比值可初步估计不同状态CO2在岩芯内部的运移速度:gCO2运移速度最块;lqCO2最慢;scCO2介于两者之间。因此,根据FBG测量结果可知这种监测技术可用于观测CO2流体运移路径及相应的前缘信息,有助于应用在CO2封存现场渗漏监测。最后,针对上述实验过程利用COMSOL软件进行编程模拟,模拟结果与实验结果高度一致,从而进一步验证了实验数据的真实性及监测技术的有效性。

   本研究相关成果发表于Wiley出版社旗下的《温室气体:科学与技术》(Greenhouse Gases: Science and Technology)杂志,第一作者为武汉岩土所硕士研究生范成凯,通讯作者为李琦研究员。该成果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o. 41274111)、中澳二氧化碳地质封存(CAGS3)项目共同资助。

image.png

图2光纤布拉格光栅传感器CH1在恒定有效围压8 MPa下监测岩芯表面三个光栅初始应变响应时间差。(a)~(b)气态CO2注入后光栅应变响应及时间差;(c)~(d)液态CO2注入后光栅应变响应及时间差;(e)~(f)超临界CO2注入后光栅应变响应及时间差。

相关文章

大连化物所等提出低浓度二氧化碳直接电解转化新策略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催化基础国家重点实验室碳基资源电催化转化研究组研究员汪国雄和高敦峰团队,与大连工业大学教授安庆大团队合作,在二氧化碳(CO2)电解制备燃料和化学品研究中取得新进展,实......

新进展!利用单原子催化剂实现二氧化碳还原CC偶联制乙醇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催化与新材料研究中心研究员黄延强与中国科学院院士张涛团队,联合香港城市大学教授刘彬、清华大学教授李隽,在单原子催化研究领域取得了新进展,实现了二氧化碳(CO2)电还原......

大连化物所等利用单原子催化剂实现CO2还原CC偶联制乙醇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催化与新材料研究中心研究员黄延强与中国科学院院士张涛团队,联合香港城市大学教授刘彬、清华大学教授李隽,在单原子催化研究领域取得了新进展,实现了二氧化碳(CO2)电还原......

全天候太阳光驱CO2资源化利用研究获进展

发展CO2资源化利用技术,可为我国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提供重要机遇。CO2的资源化转化是典型的负熵过程,需要大量的能量投入,因此清洁可再生的太阳能是较为理想的能源来源。地表太阳辐照强度受昼夜更替和天......

南开大学张新星团队JACS:微液滴活化转化CO2新策略

近日,南开大学张新星研究员团队利用微液滴化学的独特性质,在无需任何催化剂的前提下,还原了五氟碘苯(C6F5I),使其生成阴离子自由基(C6F5I•-),并与CO2反应,快速生成五氟苯甲酸(C6F5CO......

研究揭示黄河源头风化和CO2消耗过程的季节变化

地质时间尺度上,硅酸盐岩的风化通过吸收大气CO2的方式进行,在调控全球气候方面起到关键性作用,从而提供了人类赖以生存的宜居地球环境。然而,影响硅酸盐风化速率的控制机制(气候驱动或构造控制?)是地球科学......

林线树轮生长持续增加得益于大气CO2升高的施肥效应揭示

大气CO2浓度持续增加,一方面导致全球气候变暖,另一方面可通过增强植物光合作用,提高陆地植被系统吸收大气CO2的能力(大气CO2施肥效应),从而对全球变暖产生负反馈作用。由于大气CO2增加与气温升高的......

421ppm!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5月攀新高

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NOAA)和斯克里普斯海洋学研究所科学家近日宣布,NOAA莫纳罗亚大气基线观测站今年5月测得大气中二氧化碳(CO2)浓度达到421ppm(ppm为百万分之一)的历史峰值,比工......

兰州化物所在CO2促进酰基化反应研究中获进展

面对全球气候变暖和“双碳”目标,迫切需要科学家研发出二氧化碳(CO2)利用的新策略和新手段。CO2作为安全无毒、廉价易得、可再生的C1资源,可作为C1合成子参与多种类型的化学反应。酰胺和酯广泛存在于天......

Science:CO2水平上升对热带木本植被影响不大更重要的是…

目前普遍表明人为升高CO2(eCO2)水平提高了热带森林的碳封存率,并导致木本覆盖率上升。2022年5月6日,Science杂志在线发表了来自荷兰阿姆斯特丹大学WilliamD.Gosling等人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