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9-01-13 14:50 原文链接: 新技术新方法助力学科发展2019金属组学研讨会召开

  分析测试百科网讯 2019年1月12日,“2019金属组学研讨会”在北京召开,本次会议由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香港大学主办,共100多位业界的专家学者出席了本次会议。分析测试百科网作为本次会议的独家合作媒体,为您带来全程跟踪报道。

会议现场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 董宇辉教授致欢迎辞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董宇辉教授首先向参会的专家老师们表示了热烈的欢迎,希望大家能在此次的学术交流中收获满满。随后,董宇辉介绍了“十三五规划重大基础设施项目——高能同步辐射光源(HEPS)研究站”的建设规划。最后,预祝“2019金属组学研讨会”圆满成功。

香港大学 孙红哲教授

  香港大学孙红哲教授做题为“从金属组学到药物设计:克服抗生素抗药性”的报告。孙宏哲向与会的专家学者们介绍了该课题组近年来的研究进展,并谈到金属组学/金属蛋白质组学与转录组学、代谢组学之间存在的联系以及在药物设计中克服抗生素抗药性的方法,强调新技术新方法是推动学科发展的重要因素。

武汉大学 胡斌教授

  武汉大学胡斌教授做题为“细胞中痕量元素与形态分析”的报告。胡斌首先介绍了细胞中痕量元素及其形态分析的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随后介绍了液滴液相微萃取芯片-ICP-MS分析细胞中痕量元素,液滴微流控芯片-时间分辨ICP-MS单细胞分析的研究进展。

北京工业大学 高学云教授

  北京工业大学高学云教授做题为“基于金属簇的原位肺癌诊断方法研究”的报告。高学云从肺癌的单细胞分析,肺癌的PET-CT活体影像学分析,肺癌的病理学质谱分析等三个方面向与会的专家学者们介绍了在肺癌诊断体系的研究工作。

中国科技大学 刘扬中教授

  中国科技大学刘扬中教授做题为“金属药物与蛋白质的作用机理研究”的报告。刘扬中分别介绍了金属药物与蛋白质的反应动力学,药物在蛋白质的转移机制以及不同铂配合物对不同蛋白质之间的反应选择性影响药物活性的机理研究。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胡立刚教授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胡立刚教授做题为“金属组学在环境研究中的应用”的报告。胡立刚介绍了大气金属颗粒物暴露与疾病之间的潜在关系,以及在此基础上开展的金属组学在环境应用中的研究工作。

北京大学 孙聆东教授

  北京大学孙聆东教授做题为“镧系纳米颗粒在生物界面的应用”的报告。孙聆东介绍了镧系纳米颗粒的优势与特点,以及镧系纳米颗粒在单细胞、外延层保护和应用于生物成像的应用研究进展。

国家纳米科学中心 李素萍教授

  国家纳米科学中心李素萍做题为“医用纳米机器调控肿瘤血管系统”的报告。李素萍介绍了通过构建DNA自组装纳米药物,靶向诱导肿瘤血管栓塞阻断肿瘤血供诱导肿瘤退缩,以及抗肿瘤纳米栓塞剂的转化应用情况。

北京大学医学部 王京宇教授

  北京大学医学部王京宇教授做题为“生命元素组学与疾病金属组学”的报告。王京宇介绍了肺癌及其癌旁组织中多元素的定量分析成果,以及基于多元素组学Hormesis效应机智的探索。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 常广才教授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常广才教授向大家介绍了高能同步辐射光源(HEPS)硬X射线纳米探针线站,硬X射线相干散射线站,X射线显微成像线站,以及在材料、化工、生命科学等众多科学研究领域开展研究工作中提供的前沿技术与方法。

中国科学院纳米生物效应与安全性重点实验室 谷战军教授

  中国科学院纳米生物效应与安全性重点实验室谷战军教授做题为“X-ray与纳米材料的相互作用及其生物效应研究”的报告。谷战军介绍了基于辐射与物质相互作用产生的物理化学效应构建的多种诊断和治疗方法,并实现了纳米药物体内过程示踪、可控释放以及诊疗应用。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 何潇教授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何潇教授做题为“纳米二氧化铈在细菌表面的生物转化及毒性机制”的报告。何潇首先介绍了纳米二氧化铈的优异性能以及产量规模。随后讲述了运用XRF、XAFS、STXM等方法对纳米二氧化铈的化学形态分析研究进展。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多学科中心 徐伟教授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多学科中心徐伟教授从实验方法,束线及实验站设计,潜在客户需求三个方面向大家介绍了高分辨谱学线站。

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 冯流星教授

  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冯流星教授做题为“激光剥蚀-ICP-MS对阿尔茨海默病生物组织铁、铜、锌的定量成像”的报告。冯流星分别介绍了激光剥蚀-ICP-MS,以及利用激光剥蚀-ICP-MS对生物组织中Fe、Cu、Zn进行定量成像,质谱法测定血清蛋白的研究成果。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 王萌教授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王萌教授做题为“单细胞中纳米颗粒的原位质谱分析”的报告。王萌首先对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进行介绍,随后讲述了溶液中单细胞ICP-MS分析与激光剥蚀-ICP-MS单细胞分析的研究进展。

LUMEX 张超

  LUMEX张超做题为“LUMEX微芯片实时荧光定量PCR仪器技术及应用”的报告。张超首先向大家介绍了LUMEX公司的发展背景,技术团队,应用领域等,随后介绍了微芯片PCR系统的特点、优势与应用。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 常雪灵教授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常雪灵教授做题为“稳定同位素标记碳纳米材料在水生生态环境中的迁移和传递”的报告。常雪灵介绍了该项研究的背景与意义,以及碳纳米材料在大型蚤的积累和子代传递,在藻-大型蚤水生体系的累积和传递,在大型蚤-鱼水生食物链的累积和传递等三方面的研究成果。

北京大学 胡贵平

  北京大学胡贵平做题为“基于铬酸盐暴露评估-影响健康的新证据”的报告。胡贵平从六价铬的污染,铬酸盐的环境和生物暴露评估,基因损伤及其可能的机制三个方面向大家进行了介绍。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 马宇辉教授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马宇辉教授做题为“纳米CeO2沿模拟陆生食物链的迁移和转化”的报告。马宇辉介绍了纳米CeO2的特点与优势,随后介绍了纳米CeO2在陆生食物链的迁移和转化的研究成果。

东北大学 王建华教授

  东北大学王建华教授做题为“金属一生物质相互作用与选择性分离“的报告”。王建华首先介绍了该项研究的背景意义,随后从枯草芽孢杆菌-水和氧化铁复合物:选择性吸附砷(V),金属硫蛋白用于镉的选择性吸附分离,噬菌体文库筛选Vr(III)结合肽:选择性吸附Cr(III),亲汞噬菌体原位生长纳米金:Hg2+传感等三个应用性研究,详细介绍了金属一生物质相互作用与选择性分离的机理。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所 高愈希教授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所高愈希教授做题为“稻田生态系统中汞的迁移转化”的报告。高愈希讲到中国面临汞控制与履约的双重压力,食用污染稻米是中国居民甲基汞暴露的主要途径,

  阐明了稻米汞蓄积过程对食品安全至关重要。随后介绍了水稻对不同形态汞和硒暴露的响应机制和硫对水稻汞吸收、蓄积的影响。

国家纳米科学中心 陈春英教授

  国家纳米科学中心陈春英教授做题为“金属组学在纳米生物生物效应中的应用研究”的报告。陈春英介绍了金属组学的发展历程,开展金属组学研究的科学意义。随后介绍了高通量金属组含量研究技术,高通量金属组分布研究技术,高通量金属组形态与结构分析技术的特点与优势。最后详解了含钆纳米材料、纳米银在细胞内精确定位为科学研究带来的益处。

  会议报告结束后,就金属组学存在的问题,定位与方向,与会人员进行了圆桌讨论。

孙红哲教授主持圆桌讨论

赵宇亮院士参与并讲话

何潇教授

王建华教授

陈春英教授

参会人员合影


相关文章

我国科研团队研发超声介导肿瘤治疗新策略

癌症免疫疗法提高了恶性肿瘤患者的生存率,但实体瘤对免疫疗法的反应相当有限。近日,清华大学附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闫军副教授团队联合天津大学生命科学院康君副教授团队报道了一种用于实现肿瘤的声动力/化学动力/......

“即插即用”纳米颗粒,靶向多种生物目标

美国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工程师开发出一种模块化纳米颗粒,其表面经精心设计,可容纳任何选择的生物分子,从而可定制纳米颗粒以靶向肿瘤、病毒或毒素等不同的生物实体。研究论文30日发表在《自然·纳米技术》上。与......

“即插即用”纳米颗粒可靶向多种生物目标

美国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工程师开发出一种模块化纳米颗粒,其表面经精心设计,可容纳任何选择的生物分子,从而可定制纳米颗粒以靶向肿瘤、病毒或毒素等不同的生物实体。研究论文30日发表在《自然·纳米技术》上。这......

颠覆认知!Nature子刊:中国科大团队对药物递送屏障的重大发现

从脉管系统到肿瘤的有效纳米治疗运输对于最小化副作用的癌症治疗至关重要。2023年9月14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王育才、江维及新加坡国立大学DavidTaiLeong共同通讯在NatureNanotech......

源自皮肤细胞的纳米颗粒可治肺病

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的一项新研究显示,由成人皮肤细胞设计的治疗性纳米载体可抑制小鼠受损肺部的炎症和组织损伤,这意味着人们有望治疗因感染或创伤而严重受损的肺。这是一种局部治疗,可经鼻腔给药并留在肺里。相关......

研究发现氧化锌纳米颗粒可导致味觉感知异常

近日,南方医科大学口腔医院教授邵龙泉团队研究发现舌-脑转运的氧化锌纳米颗粒可导致味觉感知异常。相关研究以封面文章的形式发表于AdvancedHealthcareMaterials。在南方医科大学口腔医......

中科院高能所基于大科学装置的金属组学研究获进展

金属组学是系统研究生命体内自由或络合的金属/类金属的分布、含量、化学种态及功能的一门新兴学科。大科学装置可为金属组学研究提供卓越平台,发展新的金属组学研究框架。近日,中科院高能所李玉锋、周爱玉与东北大......

高能物理研究所基于大科学装置的金属组学研究获进展

金属组学是系统研究生命体内自由或络合的金属/类金属的分布、含量、化学种态及功能的一门新兴学科。大科学装置可为金属组学研究提供卓越平台,发展新的金属组学研究框架。近日,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与东北大学......

新发现!纳米颗粒在人体内寿命与其弹性相关

近日,科技日报记者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了解到,该校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研究中心副教授阳丽华课题组的研究揭示了纳米颗粒的弹性如何影响其进入体内血液循环后的寿命,以及如何通过调控其蛋白冠从而实现这种影响。......

研究揭示纳米颗粒弹性影响血液循环寿命的机制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研究中心副教授阳丽华课题组,揭示了纳米颗粒的弹性影响其血液循环寿命的机制,并表明纳米颗粒的弹性作为一个易于调节的参数,未来有望用于合理利用蛋白冠。研究成果日前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