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9-01-16 11:37 原文链接: 科学家首次在多癌种中证实TMB可预测免疫治疗效果

  今天,癌症免疫治疗又迎来新的突破。

  由纪念斯隆-凯特林癌症中心(MSKCC)的大牛科学家Luc G. T. Morris、Timothy A. Chan和David B. Solit主导的研究,分析了7033名癌症患者涉及10个癌种的数据,证实肿瘤突变负荷(TMB)高与接受免疫治疗患者更好的总体存活率相关。这也是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TMB预测免疫治疗效果的研究。

  重要的是:这是科学家首次在多癌种中证实,TMB高的患者总体生存率也更高[1]。

  他们同时还发现,用来预测癌症治疗效果的那个TMB值,在不同的癌种中其实是不一样。这也就意味着,可能不存在一个适用于所有癌种的TMB固定值。

  他们的这项研究成果发表在著名期刊《自然遗传学》上[2]。

图片.png

David B. Solit

  近年来,免疫治疗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迅速改变了癌症的治疗方法。

  靶向CTLA-4或PD-1/PD-L1的抗体药物,让晚期癌症患者重拾生的希望[3]。众所周知的是,这些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只能让一小部分患者受益。最开始的时候,科学家发现PD-L1免疫组织化学检测,T细胞浸润水平,T细胞受体克隆性,特定基因表达特征,以及特定外周血标志物等可能与临床反应相关[4]。

  遗憾的是,一些大型的3期临床研究却表现出阴性结果[5-8]。寻找更好的生物标志物成为免疫治疗最迫切的临床需求。

图片.png

Timothy A. Chan笑的好开心呐~

  2018年,免疫治疗疗效预测标志物的研究迎来了重磅突破。

  一项在非小细胞肺癌中开展的的临床研究,使用FMI的伴随诊断产品FoundationOne CDx分析了患者的TMB。结果发现:在TMB≥10mut/Mb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与铂类双联化疗相比,nivolumab加低剂量ipilimumab治疗明显延长了1年的无进展生存率(42.6% vs 13.2%),翻了3倍多;无进展生存期也显著延长(7.2月 vs 5.4月)[9]。

  这是在全球范围内首次在3期临床试验中证实:无论PD-L1表达水平如何,只要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TMB≥10mut/Mb,联合免疫治疗都能够给他们带来无进展生存期显著获益。也是首个证实TMB可以作为免疫治疗效果预测伴随诊断方法的前瞻性临床研究。

图片.png

Luc G. T. Morris

  不过,对于TMB能否预测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其他癌种的效果,甚至对于其他疗法,TMB有没有类似的预测效果,目前还不清楚。

  Morris、Chan和Solit三位教授显然想知道背后的答案。

  作为MSKCC的专家,他们使用的TMB检测工具自然就是已经获得FDA批准的MSK-IMPACT了。

  在一个包含1662名晚期癌症患者的队列中,所有的患者都接受过至少一次免疫检查点抑制剂(atezolizumab,avelumab,durvalumab,ipilimumab,nivolumab,pembrolizumab,以及tremelimumab)的治疗,有些患者甚至接受的是两种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联合治疗。中位随访时间为19个月。

  在分析数据的过程中,研究人员发现,不同癌种的TMB波动范围比较大,TMB的中位数也相差较大。因此,他们并没有采用“一刀切”的方式,直接定一个通用的TMB值。而是通过百分位数重新定义TMB。这样一来,每个癌种都有自己的特点。

图片.png

不同百分位数的TMB与总体生存率之间的关系

  在TMB的五分位数统计分析中,研究人员发现,除了脑胶质瘤之外(果然难搞),在其他的所有癌种中,TMB最高的20%的患者,与剩下的80%的患者相比,总体存活率都更高。

  而且,每种癌症类型的前20%相关的TMB截止值之间差异显著。这个结果表明,我们口中常说的“TMB高”,对于不同的癌种而言,不太可能是一个固定的数值。这就意味着,在后续的研究中,我们需要根据癌种的不同,选定一个相对应的TMB值,用于预测患者能否从免疫治疗中获益。

图片.png

不同癌种的TMB取值差异较大

  研究做到这里,基本已经确定了TMB与免疫治疗、患者存活率之间的关系。不过研究人员还想到一个问题:是不是TMB高的患者对任何疗法响应都非常好,而与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本身无关呢?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他们又分析了5371名没有接受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患者的TMB与治疗效果之间的关系。遗憾的是,在其他疗法中,研究人员没有观察到TMB高与患者总生存率高相关。这也就意味着,TMB确实只是免疫治疗的有效标志物。

  总之,在Timothy A. Chan等看来,他们的这个研究确定了免疫肿瘤学中几个重要的问题。第一,TMB可以预测多种癌种患者的总体存活率;第二,TMB与免疫治疗临床获益的预测没办法精确量化;第三,“TMB高”对应的那个值,在不同的癌种中不一样。

图片.png

  在2018年下半年,我国就火速批准了4款PD-1抗体药物,用于治疗3个癌种的4个适应症。可以预见,在随后的时间里,会有越来越多的PD-1抗体和PD-L1抗体,以及CTLA-4抗体获批。

  鉴于此类药物的免疫毒性,以及给患者带去的高昂经济成本,精准地找到目标患者成为接下来很长一段时间内,免疫治疗领域亟需突破的问题。

  虽然TMB也没有解决所有的问题,但Timothy A. Chan等的研究,给未来的探索指明了方向。

  期待在2019年,科学家在预测免疫治疗疗效这个领域有大突破。


相关文章

中国维持无脊灰证实专家委员会2023年度会议在京召开

中国维持无脊灰证实专家委员会2023年度会议于8月25日在北京召开。中国维持无脊灰证实专家委员会委员赵铠院士、梁晓峰教授和申昆玲教授,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区维持无脊灰证实专家委员会委员王宇研究员参加本次会......

康希诺生物参与开发的重组带状疱疹疫苗在加拿大获批

2023年7月23日,康希诺生物发布公告,集团与VaccitechLimited合作开发的重组带状疱疹疫苗(腺病毒载体)(CS-2032带状疱疹疫苗)已获得加拿大卫生部的临床试验申请的无异议函。公司的......

研究人员开发基于纳米抗体的酶联免疫分析传感器

7月7日,记者从广东工业大学获悉,该校生物医药学院教授赵肃清团队与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合作,首次制备出高亲和力的可溶性环氧化物水解酶抑制剂(EC5026和TPPU)纳米抗体,并用于开发灵敏的间接竞争......

生物物理所等发现病原微生物干扰植物免疫新机制

6月26日,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王艳丽研究团队与英国塞恩斯伯里实验室马文勃研究团队,在《细胞》(Cell)上,发表了题为Pathogenproteinmodularityenableselabor......

《科学》子刊:PDL1甲基化是免疫治疗耐药的关键机制!

作为人体内至关重要的免疫检查点,PD-1/L1通路实在会受到太多调控因素的影响,上到遗传和突变、下到肠道微生物,还有细胞内外形形色色的各种因子,好像谁都能来插一脚,那表观遗传当然也少不了[1]。近期在......

NatCommun:科学家揭示机体特殊的免疫系统信号复合体

补体膜攻击复合体(MACs,membraneattackcomplexes)的内化在内皮细胞中能组装NLRP3炎性小体,并促进IL-β介导的机体组织炎症。近日,一篇发表在国际杂志NatureCommu......

由微生物群调节的免疫抑制性肠道T细胞进入肿瘤

法国巴黎萨克雷大学LaurenceZitvogel等研究人员合作发现,一种由微生物群调节的检查点引导免疫抑制性肠道T细胞进入肿瘤。2023年6月9日,国际知名学术期刊《科学》发表了这一成果。通过诱导回......

21号染色体内免疫相关基因或影响唐氏综合征

施普林格·自然旗下专业学术期刊《自然-遗传学》最新发表一篇遗传学论文称,研究人员开展的一项小鼠研究发现,21号染色体上的干扰素受体(IFNR)基因簇的三个拷贝可能和唐氏综合征的一些性状有关。今后仍需开......

助力边远地区破解“生了肿瘤,栽在心脏”难题

5月25日,由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内科肿瘤心脏病亚专科、第十七届东方心脏病学会议“肿瘤心脏病学论坛”、上海《中国临床医学》杂志社、上海健盟医学科技服务中心联合举办的第二期复旦中山“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

瘤内基因编辑增效ACT疗法研究获进展

过继T细胞转移(adoptiveT-celltransfer,ACT)疗法是颇具前景的肿瘤免疫疗法,但对实体瘤效果欠佳,亟需通过学科交叉来发展针对实体瘤增效的新理念和新技术。近日,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