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9-04-11 12:05 原文链接: 吃二甲双胍,最好测基因

  二甲双胍具有可靠的降糖疗效,是2型糖尿病的首选药物,能有效降低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血糖。但临床仍有30%的患者疗效不佳或发生不能耐受的不良反应,严重者甚至会发生酸中毒。这是因为该药的疗效或不良反应存在个体差异,与每个人的基因有关。

二甲双胍的降糖效果取决于它的药动学特点

  该药具有亲水性,口服后在体内吸收迅速,不经过代谢,以原型从尿液中排出。它在体内吸收、转运、排泄过程中,有多种功能蛋白参与。与这些蛋白表达有关的基因,就会影响它的疗效和不良反应。综合来讲,大体有以下6个基因。

  二甲双胍进入肝细胞发挥作用、经肾小管分泌排出,这两个过程均需要通过转运体实现。

  有机阳离子转运蛋白(OCT1)由SLC22A1基因编码,参与二甲双胍在肝脏的摄取过程,OCT2由SLC22A2基因编码,参与二甲双胍从血液到肾小管的运输过程,多药物和毒素排出转运蛋白(MATEs)由SLC47A1基因编码,帮助二甲双胍经由胆汁和尿液排出。因此SLC22A1、SLC22A2、SLC47A1三种基因的多态性导致该药的血药浓度会有差异,从而影响其疗效及不良反应。

  多个临床研究发现,靠近DNA修复基因ATM的C11orf65基因多态性与二甲双胍疗效密切相关,携带C等位基因患者对二甲双胍应答好,其降糖效果显著。与胰岛素抵抗有关的PPAR基因、胰岛素分泌有关的ATP敏感性钾通道(KCNJ11)等基因的多态性也会影响二甲双胍的疗效。临床医生需要根据基因检测的结果及患者的血糖情况,综合判断,给出精准的用药建议。

  通过基因检测,能够及时发现影响药物疗效和不良反应的位点,在用药前预测患者是否适合使用该药。根据相关基因检测的分型结果,也可以提示药物的敏感性、合适的药物品种和合适的剂量,从而提高治疗效果、降低不良反应,最终实现二甲双胍的个体化治疗。

相关文章

《“动物基因编辑产业促进”倡议书》发布

近日,第二届(2024)动物基因编辑抗病育种专题研讨会在北京举行。研讨会现场。主办方供图研讨会上,《“动物基因编辑产业促进”倡议书》发布。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首席研究员印遇龙......

一名患儿在临床试验中死亡,辉瑞DMD基因疗法再遇挫

·一名杜氏肌营养不良患者在2期临床试验中去世,死于心脏骤停。这是辉瑞第二次宣布其DMD基因治疗药物fordadistrogenemovaparvovec在临床试验中出现死亡事件。当地时间2024年5月......

第一成交候选单位公布

2024年4月29日,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组织对长江经济带质控与应急平台标准溶液质控样定值和适用性检测服务项目进行专家评审,结果如下:项目名称第一成交候选单位成交金额(万元)长江经济带质控与应急平台标准溶......

浙江温州苍南县农业农村局开展农产品监督抽检行动

为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让广大消费者吃上放心绿色产品,“五一”假期后上班的第一周,浙江温州苍南县农业农村局执法人员积极开展豇豆、桑葚等农产品监督抽检行动。本次抽检行动重点围绕以农业种植合作社、农户等生产......

兰州化物所红色荧光水凝胶研究获进展

三维交联的亲水性聚合物网络构成的荧光水凝胶材料,在发光传感和检测等方面具有优势。近年来,科研人员开发出不含传统大π共轭结构的发光系统。基于簇集诱导发光效应(CTE)的新兴的、非常规的发光材料备受关注。......

新法规丨4204《药包材溶出物测定法》发布征求意见稿

导读药包材作为药品直接接触的材料,其质量直接关系到药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因此,国家对药包材中总有机碳(TOC)含量进行严格监管,制定了相应的检测法规,旨在确保药包材的纯净度,防止有机污染物的迁移和残留......

多部门联合印发中国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检测评定管理办法(试行)

4月28日,市场监管总局、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知识产权局等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印发《中国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检测评定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

研究提出适用中国人群肿瘤突变负荷检测技术

西安交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生物信息管理与数字健康研究团队与南京世和基因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合作,提出了一种基于推荐思想的数据特征与检测策略动态适配的肿瘤突变检测方法。该方法基于元学习框架,根据测......

务必警惕!国家空间天气监测预警中心紧急预警

5月5日下午国家空间天气监测预警中心发布太阳耀斑信息提示:北京时间2024年5月5日14时01分太阳爆发了一个强耀斑(X1.3级)该事件发生时我国处于白天耀斑对我国上空电离层产生了影响“预计未来三天仍......

《自然》连发3项研究:锻炼有益身体分子证据揭示

科技日报北京5月5日电 (记者张梦然)锻炼对身体有益似乎已是公认常识,但这其实是一个笼统的认知,人们对其分子层面的奥秘还不甚了解。不清楚这一过程,会影响人们对锻炼强度、类型以及相应疾病和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