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9-04-17 22:15 原文链接: 血培养检测规范化操作

一、血培养检测 采血指征:

对入院的危重患者未进行系统性抗生素治疗前,应及时进行血液培养,患者出现以下体征时可作为采集血培养的重要指征:

1. 发热(≥38℃)或低温(≤36℃)。

2. 寒战。

3. 白细胞增多(>10×10 9/L,特别有“核左移”未成熟的或带状的白细胞增多。

4. 粒细胞减少(成熟的多核白细胞<1×10 9/L)。

5. 血小板减少。

6. 皮肤粘膜出血。

7. 昏迷。

8. 多器官衰竭。

或同时具备上述几种体征时应采血培养。在评估可疑新生儿败血症时,除发热或低烧外,很少培养出细菌,应该补充尿液和脑脊液培养。肺炎链球菌与流感嗜血杆菌菌血症的患儿(特别是2岁以下的幼儿)一般多见于门诊,常伴有明显发热(≥38.5℃)和白细胞增多(≥20×109/L)。老年菌血症患者,可能不发热或不低热,如伴有身体不适,肌痛或中风可能是感染性心内膜炎的重要指征。

血培养检测 皮肤消毒程序:

血培养为防止皮肤寄生菌污染,可使用消毒剂(碘酊或碘伏)对皮肤进行严格仔细的消毒处理,最大限度地减低皮肤污染。感染性心内膜炎,特别是心脏瓣膜修复术的感染,可能由皮肤寄生的微生物引起(例如:表皮葡萄球菌或棒杆菌属)。因此,在采集过程中血培养的污染一定要减小至最低程度。用做培养的血液均不应该在静脉或动脉的导管中抽取,除非静脉穿刺无法得到血液或用来评价与导管感染相关性指标。如果抽取了导管血,也应同时在其他部位穿刺获取非导管内静脉血液进行血培养。

皮肤消毒严格按以下步骤进行:

1. 首先用70%酒精擦拭静脉穿刺部位待30秒钟以上。

2. 然后用一根碘酊或碘伏棉签消毒皮肤(1%-2%碘酊30秒或10%碘伏消毒60秒),从穿刺点向外以1.5cm~2cm直径画圈进行消毒。

3. 最后用70%酒精脱碘。

严格执行三步消毒后,可行静脉穿刺采血。注意对碘过敏的患者,只能用70%酒精消毒,消毒60秒钟,待穿刺部位酒精挥发干燥后穿刺采血。

血培养检测 培养瓶消毒程序:

1. 用70%酒精或碘溶液(不要使用碘)消毒血培养瓶橡皮塞子。

2. 酒精作用待60秒。

3. 在血液注入血培养瓶之前,用无菌纱布清除橡皮塞子表面剩余的酒精,然后注入血液。

要点:血培养的关键是防止皮肤寄生菌或环境引起的污染,由污染菌引起的假阳性增加了患者抗生素的使用量,延长了住院日,延误病情诊断并增加了经济负担等。然而,在理想的消毒条件下,仍有3%~5%血培养中混有污染菌,它们来源于皮肤(表皮葡萄球菌,痤疮丙酸杆菌,梭杆菌属,类白喉群)或来源于环境(革兰阳性芽孢杆菌属,不动杆菌属),这些微生物有时有致病作用。对两次不同部位血培养生长同一种微生物,不同类无菌部位标本培养中生长同一种微生物,微生物快速生长(48h内)。上述情况下,应考虑是真正的感染。临床实验室工作人员和医生之间应经常讨论血培养结果,建立良好的交流关系对各方面都有益处。例如查病例回顾性调查分析:1995~1999年血中分离的70例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入院48h内检出者,39.3%(24例)为污染菌,48h后检出者(9例)100%为污染菌,污染菌检出时间显著长于病原菌。提示血培养中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污染率较高。因此,采血前严格执行皮肤消毒程序非常重要。

血培养检测 采血量:

 对从菌血症或真菌菌血症患者血培养中获得微生物,每个培养瓶抽取的血量是唯一重要的变量。当培养的血量从2ml增加到20ml时,血培养的阳性率增加30%~50%,因为培养的血液量增加1ml,阳性率增加3%~5%。

用静脉穿刺获得的血量,成人和儿童不同。儿童,特别是新生儿很难获得大量的血液,对婴幼儿和儿童,一般静脉采血1ml~5ml用于血培养,当细菌浓度足够高时,血液少于1ml也足以检测菌血症。标本量大于1ml,细菌量也增加,对于感染的儿童没毫升血液比成人有更多的微生物。对于成人血培养的标本量少于10 ml不易培养出细菌,每瓶最低限量应是10ml血液,20ml~30ml最合适,血液和肉汤的比一般推荐为1:5至1:10。几乎所有现代的血培养系统假如血液量均在10ml以上。虽然静脉采血30ml可增加细菌量,但这不太切合实际,这很容易造成医院获得性贫血。

血培养的数量和采血时间:

血培养的数量和采血时间关系到菌血症的病理生理学,一次静脉采血注入到多个培养瓶中应视为单次血培养。研究已经证实,采集适量的血液注入2~3瓶血培养瓶中足以检测所有的菌血症和真菌菌血症。对间歇性菌血症,用于培养的血液应在估计寒战或体温高峰到来之前采集,因为细菌流入血液与寒战发作通常间隔1h,在发烧时血液可能没有细菌,实际上,血培养通常是在寒战或发烧后进行。由于细菌很快会从血液中清除,因此,在寒战或发烧后应尽快抽取血培养。正是由于这个原因,我们一般不推荐在任意时间抽取静脉血进行培养,研究资料表明任意时间采血并不能提高微生物的检出率。实际上已经证明在24h内同一时间或任意时间抽血培养发现微生物的结果相似。无论何时,采集血培养应该在使用抗生素之前进行,推荐同时采集2~3瓶,每瓶20ml~30ml血样进行培养来做最初的平谷,这也更切合实际。先前饿抗生素治疗可能导致血培养结果阴性,微生物延迟生长更为常见。

有研究证实,对链球菌心内膜炎患者,在做血培养的前两周内患者接受了抗生素治疗,血培养的阳性率从97%下降到91%。由于有很好的血培养技术,对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血培养的阳性率应该达到95%以上。

对特殊的全身性和局部感染患者采集血培养的建议:

1. 怀疑记性原发性菌血症、真菌菌血症、脑膜炎、骨髓炎、关节炎或肺炎的患者:应立即采集2或3份血培养瓶,快速进行血培养。

2. 不明病源的发热,如隐性脓肿,伤寒热和波浪热:发热开始采集2或3份血培养。24h至36h后,估计温度升高之前(通常在下午)立即采集2份以上血培养。

3. 怀疑菌血症或真菌菌血症,血培养结果持续阴性,应改变学培养方法,以便获得罕见的或苛养的微生物。

4. 感染性心内膜炎,对急性心内膜炎患者1h(2h内)采集3份血培养,如果所有结果24h后阴性,再采集3份血培养瓶。入院前两周内接受抗生素治疗的患者,连续三天采集血培养,每天2份。

要点:大部分临床医生对成年患者采集血量不足,采集血培养份数不够,采血时机不合适,通常在患者体温高热时,24h内采集一瓶血培养,降低了血培养的阳性率,不符合才学的基本规程,实验室应该做大量宣传沟通工作。

血培养检测 运输标准:

采血后血培养瓶或采集管应立即送到临床微生物实验室。血培养瓶和采集管短期内置于室温不影响细菌检出,不要冷藏,如果血培养瓶在送往实验室培养或自动化仪器检测之前不得已需放置一段时间,应置于35℃~37℃孵箱中。但含血液的采集管不应置于孵箱中,若有细菌生长会释放出一些气体,采集管有破裂或渗漏的危险。实验室收到血培养瓶后立即进行肉眼观察微生物生长情况。

采用自动化连续检测血培养系统,有一点很让人忧虑,那就是标本运送有时被延误,这样会导致微生物检测延迟(尽管微生物生长不受影响),目前很少有人注重这一点。尽管自动化连续检测系统有允许延迟上瓶检测微生物生长的原理,培养瓶在运送过程中还应尽量减少延迟。

血培养检测 接受标准:

实验室收到血培养后,应按以下步骤操作:

1. 检查培养瓶确保它们被安全地放置。

2. 用肉眼观查微生物生长的情况,注意血液层上面是否有絮状沉淀、均匀的或表面下的浑浊、溶血、液体培养基凝固、有一层表面薄膜、产生气体、血层表面或深层有白色颗粒等,如有上述情况产生提示有微生物生长。

3. 检查瓶子上的标签,确认资料是否齐全,与申请单上的患者资料是否一致。

4. 保证获得适量的血液。

5. 检查血液是否超过要求的基线。

6. 放置在孵箱中或上机进行检测。

由于菌血症和真菌菌血症的检测对临床感染性基本的诊断十分重要,实验室工作人员应认真接收血标本,对儿童和承认,不管抽血量多少,均应该进行培养并在报告单上注明血量,有可能延误菌血症或真菌菌血症的检测。

血培养检测 不规范处理方法:

送到实验室的血标本应认真处理,减少标本错误和标本污染。标本处理不当及不正确采集,医院及实验室工作人员本身携带的病菌均可能造成标本污染。因此,建议发生下列不规范的血培养时应该及时处理。

1. 血培养或培养管无标签或贴错标签、培养瓶或培养管有渗漏、破裂或明显的污染、血标本采集后放置12h以上、用不适当的培养瓶或培养管收集标本。

处理方法:立即与临床医师联系,报告:“标本不规范的具体理由”。

2. 用失效的培养瓶或培养管收集标本。

处理方法:与医生联系,报告:“用过期培养瓶收集血标本,请用效期内的培养瓶收集标本并送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