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9-08-13 20:01 原文链接: 输血反应270例临床观察

 作者:黎海澜,焦伟,刘晓芳,王巍华,吴慧敏   

     

    【关键词】  输血输血反应;过敏反应
      输血反应是困扰安全、有效输血的重大问题。为了解输血反应的发生情况,笔者对我院19303例临床输血进行调查,研究分析输血反应发生的概率、特点和规律。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2005年10月~2006年11月19303例接受输血治疗的患者。

      1.2  实验检测及试剂  对发生反应的病人血样进行复核ABO正反定型与Rh(D)定型,直接抗球蛋白试验和不规则抗体筛选以及相容性试验。ABO、Rh定型试剂由长春博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提供;抗体筛选细胞与谱细胞、SEPSA试剂盒、抗球蛋白试剂由上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提供;Polybrene 为台湾BaSO公司产品。

      1.3  观察方法  发放每袋血都附有1份输血不良反应回报单,并当日回收,专人负责记录受血者的输血反应情况。如发生输血反应,由临床医生参照文献[1]的标准进行诊治,并立即报告输血科,由后者进行上述血液免疫学检查。

      1.4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 12.0进行多个样本率的比较。

      2  结果

      2.1  输注各类血液品种的输血反应  不同血液品种输血反应发生率差异有高度显著性(χ2=32.14,P<0.01),其中输入机采血小板输血反应发生率最高,见表1。发生输血反应者共270例,总发生率为1.40%。

      表1  输注各类血液品种的输血反应率(略)

      2.2  输血反应表现类型与分布情况  输血反应表现类型以过敏和发热为主,见表2。

      表2  输血反应表现类型与分布情况(略)

      2.3  血清学免疫检测  在对270例发生输血反应患者进行血型血清学免疫检测中,有29例检出抗体,检出率为10.74%(29/270),其中18
    例为血小板抗体,9例为Rh血型系统抗体,1例为ABO血型系统不规则冷抗体,1例为抗M。

  3  讨论

  3.1  输血反应是指患者在输血过程中或输血结束后出现的症状和体征,并且不能用原发疾病解释者。Walker[2]报道大约有20%接受输血患者发生输血反应,其中0.5%较严重,1%~3%发生在输血过程中或结束不久,估计因白细胞、血小板抗原导致的同种免疫的发生率为10%。因红细胞抗原导致同种免疫的发生率为1%。本次调查结果显示,总的输血反应发生率为1.40%,其中由血型抗原抗体免疫因素所致者占10.74%,两组数据均低于2002年上海地区的1.65%和12.6%[3]。不同血液品种输血反应发生率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其中输入机采血小板输血反应发生率(2.57%)最高,而自体全血、洗涤红细胞、冷沉淀输血反应发生率最低(0%)。当今随着心脏手术、器官移植、抗肿瘤治疗的广泛开展,也使发生血小板减少的病人日益增多,血小板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但随之引发的输血反应问题也不容忽视。

 

  3.2  引起输血反应的主要原因分为免疫因素和非免疫因素。所引起的相关性疾病主要有溶血性输血反应、发热反应、过敏性反应、血小板输注无效和输血后紫癜、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非心源性肺水肿、输注被细菌污染血液的反应以及大量快速输血的反应等[4]。在笔者调查的病例中,输血反应主要表现为过敏(51.11%),发热(41.85%),主要发生在血浆和血小板的输注中。Frewin[5]报道过敏反应是发生率最高的即发性输血不良反应之一,其发生率为1%~2%。通常认为过敏反应是受血者对某种异体血浆蛋白质过敏,极个别是IgA缺乏者。发热反应往往与所输注的血液制品中含有的免疫活性细胞或免疫物质有关[6],其中80%是由HLA抗体所致。近年来随着血液成分分离技术的进步,各种成分血的应用也正在发生变化,红细胞、血浆清蛋白和血小板成分已逐渐成为输血的主体,但输血反应仍时有发生。因此,应提高各医院的整体输血技术水平,积极开展输血新技术、新疗法,确保输血疗效与安全。

  3.3  本次调查发现,由血型抗原抗体免疫因素所致输血反应占10.74%,提示非配合性输血确实存在,应引起临床医师与输血科医技人员足够的重视。我国在血库建设,特别是输血前免疫血液学检查技术的全面开展等方面,与国外相比存在较大差距。不能达到血型完全配合性的输血是导致临床免疫性输血反应严重的主要原因[3]。血型的配合性输注,使献血者与受血者的血液匹配和相容,是避免免疫性输血反应发生的根本保证。这就必须对受血者以及献血者进行全面的血型血清学检测,包括正确的ABO定型、RH(D)血型检测、不规则抗体筛查、HPA以及HLA等免疫性抗体的筛选,联合使用多种(凝聚胺法、酶法、间接抗人球蛋白法、微胶柱法配血等)检测技术以提高血型配合型输血程度,为患者找到在免疫血液学方面相容的血液成分。
    
  总之,输血的作用不可替代,而风险也客观存在,引起输血反应的原因又是多方面的,因此避免和减少这些反应的发生也应从多方面入手。首先是要求临床用血要完善相关检测,严格掌握输血原则和指征,真正做到科学合理用血,符合开展自体输血条件的患者,提倡自体输血;其次是尽快将输血领域取得的新成果应用于临床,采用新的配血技术、白细胞过滤技术和血细胞单采等新技术;第三加强在防治输血不良反应知识方面的培训。

 

【参考文献】
   [1] 杨成民,李家增,季阳.基础输血学[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444-455.
  [2] Walker RH.Special report:Transfusion risk [J].Am J Clin Pathol,1987,88(3):374.
  [3] 刘达庄,朱俊,朱自严,等.免疫性输血反应的调查及预防研究[J].中国输血杂志,2002,15(3):159-160.
  [4] 王学谦.输血不良反应的几种类型及其机制[J].国外医学:输血及血液学分册,2000,23(3):242.
  [5] Frewin DB,Jonsson JR,Frewin CR,et al.Influence of blood storage time and plasma histamine levels on the pattern of transfusion reactions[J].Vox Sang,1989,56(4):243.
  [6] 徐文皓,李志强.非溶血性发热性输血反应[J].中国输血,2002,15(5):1368.


相关文章

人造血细胞实现异体输注改善罕见血型患者需求

据英国剑桥大学官网报道,研究人员首次将在实验室培养的红细胞作为输血试验的一部分,输注给另一个人。如果试验被证明安全有效,人造血细胞或将彻底改变镰状细胞和稀有血型等血液疾病患者的治疗。对于某些患有这些疾......

年轻血液的奥秘,谁知道

年轻血液能否诱导衰老组织的再生?能否促进衰老器官的“年轻化”?5月24日,中科院动物研究所、中科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等合作的一项发表于《细胞—干细胞》上的研究证实,上述想法并非“无稽之谈”。研究者通过构......

为什么输血时要去除白细胞?

在临床输血治疗中,经常发现有些患者在输注中或输注后体温上升、输注后感染病毒、或者发生血小板输注无效的现象。这些都是因为供者的白细胞在作怪。尽管成分输血明显提高了输血疗效,但并未改变异体输血的本质属性。......

不规则抗体筛查的重要性,输血人一定要知道

不规则抗体的检测与临床输血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密切相关。随着输血技术的发展,不规则抗体的检测方法不断丰富、检测水平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不规则抗体被发现。因此,输血技术人员有必要深入了解不规则抗体的重要性。......

流言揭秘:直系亲属间不宜输血?

流言:我们经常会在影视剧中看到,父母和孩子为了挽救彼此的生命建议医生抽自己的血输给对方的情节,可这样感人的桥段最近被认为是错误的。有网友称:直系亲属间输血会引起输血并发症,一旦发生几乎无法挽救。真相:......

过度输血愈演愈烈引发全球医学界关注

2009年,美国加州的一家大型医院寻求压缩成本的方法。当年,斯坦福医院和门诊部购买了680万美元的血液用于输血治疗。但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内科医生应当时常放弃这一治疗手段。因此,从2010年7月起,每......

实验室培养血液可用于输血

目前,用于生命救援输血的所有血液供应都来自于人体捐献。但科学家已经发现了在实验中诱导干细胞产生红血细胞的方法。英国《卫报》报道称,这种技术目前仍未获准应用于人体,但临床试验有望在2016~2017年进......

输血港大医院:昂贵的医改样本

每周一早上,香港大学深圳医院(以下简称“港大医院”)急诊科主管朱嘉理医生会从香港的家中,坐一个多小时的火车,到一水之隔的深圳上班。通常,他会在港大医院待到周末才返回香港。即便人在香港,他的手机仍然24......

接受PCI的患者输血与住院时发生心脏病事件风险的增加有关

据2月26日发表在《美国医学会杂志》上的一项研究披露,在一项包括了超过2百万名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如用于打开狭窄冠状动脉的球囊血管成形术或支架置入)患者的分析中,在美国各地的医院在实施红......

自体输血可减少发生输血不良反应

     编者按:自2010年6月起,武汉、南昌、郑州等地血库陆续告急,其势愈演愈烈,引起社会广泛关注。新年伊始,南京等地又现“血荒”。面对这种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