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9-08-20 10:03 原文链接: 研究构建藏族人群全基因组水平的适应性遗传变异图谱

  8月7日,《国家科学评论》(National Science Review)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上海营养与健康研究所——马普计算生物学研究所徐书华团队的研究成果“Prioritizing natural selection signals from the deep-sequencing genomic data suggests multi-variant adaptation in Tibetan highlanders”。该研究通过分析深度基因组测序数据和藏族表型数据,构建了藏族人群全基因组水平的适应性遗传变异图谱,首次系统地将藏族人群基因组中与适应性进化相关的功能性变异呈现出来。

  经过国内外近十年的密集研究,人们对藏族高原适应的遗传学基础有了一些初步的认识;其中EPAS1目前领域里普遍认为是藏族适应高原的关键基因,特别是由于在其他高原物种中也发现EPAS1的适应性进化的迹象,因而备受关注。但是迄今未能确定EPAS1基因中与藏族高原适应的功能性变异。这为理解人类在青藏高原上的适应性进化机制留下未解难题。由此也引发一些更根本性的关键问题:(1)有多少基因和遗传变异驱动了人类适应青藏高原的演化?(2)EPAS1在人类高原适应性中发挥作用的关键因素是否并不在EPAS1本身而是否另有出处?(3)是否还有其他基因比EPAS1对人类适应高原起到更关键的作用?

  带着这些问题,徐书华团队与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温州医科大学、复旦大学、西藏民族大学等多家单位的研究人员合作,在全基因组水平对藏族人群的高原适应性变异进行了系统性梳理,充分利用深度基因组测序数据的优势,构建了藏族人群全基因组尺度上的适应性遗传变异图谱,鉴定了有相对明确功能的关键遗传变异,包括63个错义突变、7个失活性变异、1298个进化保守性变异,以及509个基因表达数量性状变异;这些分布在基因组范围的功能性变异不一定都与藏族人群的高原适应直接相关,但是大多数都与藏族人群的适应性演化密切相关。高原适应涉及到一系列复杂性状——涉及到的基因可能比医学中研究的一些复杂疾病更为错综繁杂。研究团队进一步发展了一个新统计量(FIS)对鉴定出的适应性遗传变异的相对重要性进行加权排序,发现排在首位的并不是通常认为的EPAS1,而是位于EPAS1下游的一个跨膜蛋白编码基因TMEM247;尤其是发现藏族人群基因组中的TMEM247存在一个高频关键错义变异(rs116983452),可能对藏族人群高原适应具有重要贡献和意义。论文新发现的TMEM247基因关键突变(rs116983452)导致平原人群中高频存在的丙氨酸(Ala)(野生型)与青藏高原人群特有的缬氨酸(Val)(突变型)之间的显着分化,其中94%的藏族人都携带突变型,而在世界其他现代人群体中的频率非常低或者完全缺失,是迄今为止在青藏高原人群基因组中发现的最高频的错义突变。有趣的是,在西伯利亚丹尼索瓦洞穴中发现的距今约5万年的一个古人基因组也携带了这个变异,并且为纯合状态。该研究通过计算推断藏族人群中携带TMEM247-rs116983452适应性变异的序列可追溯至距今约6万年前,这意味着这个藏族特异的高频突变可能继承自早期进入高原的具有古人类血统的祖先并传承至今。

  事实上,人类征服青藏高原的历程悠久而曲折。徐书华团队之前的研究表明,青藏高原人群的遗传起源可追溯至距今4-6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中晚期,早期进入青藏高原的人类族群间发生广泛的基因交流,并与后期进入青藏高原的族群发生进一步遗传混合,最终形成了一个包含现代智人和早期智人多个谱系(包括考古学已经发现的阿尔泰尼安德特人和丹尼索瓦人等,以及其他未知古人类)的遗传构成极其复杂的混合人群。这个过程中,一些曾经帮助人类适应高原环境的古人类基因片段得以保留下来,因高原极端环境的自然选择作用,在现今高原人群中积累到较高的频率。TMEM247-rs116983452-T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分析表明,TMEM247-rs116983452-T的频率与人群居住地海拔呈显着正相关,提示与人类在青藏高原的适应可能有密切关系。进一步结合基因表达与多项生理生化表型及体质人类学特征,对高原藏族人群的适应性遗传变异进行了系统性评估;发现TMEM247-rs116983452-T与TMEM247及EPAS1的表达水平都有密切相关,并可能对藏族人群低氧环境下的血红蛋白和红细胞水平等高原适应性性状产生重要的调控。对于平原人群而言,长期暴露于低氧环境中将诱发红细胞增生以提高血液携氧能力,但最终可能过度增生而导致“红细胞增多症”。相比之下,高原世居藏族人群的红细胞和血红蛋白水平保持在相对较低的水平,TMEM247基因的功能突变可能就是产生这种保护性机制的重要遗传因素之一。通过统计模型分析,研究团队发现TMEM247-rs116983452对藏族高原适应性表型的解释度高于EPAS1的变异位点,但二者之间可能存在一定的相互作用,体现了高原适应的复杂性和多基因相互作用效应。该研究提供的这张基因组适应性变异图谱为后续进一步全面深入研究藏族适应高原的遗传基础和分子机制锁定了目标,为揭开人类征服高原极端环境的演化之谜开拓了新的视野。

相关文章

“左撇子”形成与啥因素相关?研究发现罕见遗传变异

中新网北京4月3日电(记者孙自法)施普林格·自然旗下学术期刊《自然-通讯》最新发表一篇遗传学论文认为,罕见的会引起蛋白质改变的遗传变异和微管蛋白基因,可能与人类俗称“左撇子”的左利手的形成有关。这项研......

东亚人易感长新冠!全球首个全基因组测序找到易感基因

导语:新冠感染后果,因人而异,与易感基因密不可分。目前,已知长新冠与200多种症状有关,包括严重疲劳、肺功能障碍、神经疼痛以及注意力和记忆力困难。但是,导致长新冠发展的生物学机制仍不清楚。近日,科学家......

“千人藏族基因组”重新评估藏人高原适应性特征

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所研究员宿兵团队与西藏大学、西藏阜康医院等单位研究团队合作,利用大规模WGS(全基因组测序)数据,构建了首个藏族人群基因组参考面板(1000Tibetan-GenomePanel,1......

这个遗传变异与严重儿童肥胖相关

科学家报道了与严重儿童肥胖有关的一种新的遗传机制。这是一个与饥饿控制有关的基因异常表达导致的基因重排,而大多数肥胖的常规基因检测无法检测到。相关研究近日发表于《自然—代谢》。黑素皮质素受体4(MC4R......

《自然》:近4千种遗传变异与吸烟或饮酒有关

中新网北京12月8日电(记者孙自法)国际著名学术期刊《自然》最新发表一项篇遗传学研究论文称,在一项涉及近340万人的多血统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WAS)中,研究人员发现了近4000个与吸烟和饮酒行为的遗......

新研究发现49个容易导致静脉曲张的遗传变异

静脉曲张是慢性静脉疾病的一种常见的表现形式,影响全球约30%的人口,多见于40至80岁人群。在我国,就有约2亿患者。静脉曲张如果不加以治疗,会发展为多种并发症,包括腿部溃疡、血管破裂等,严重者可能导致......

科学家绘制鹰嘴豆遗传变异的完整图谱

鹰嘴豆是世界上产量第三的豆类作物,全球范围内有50多个国家将鹰嘴豆作为重要口粮。但是鹰嘴豆相关的基础研究和育种实践还相对滞后。近期,包括中国在内的来自11个国家的科学家通过基因组测序技术,绘制了包含3......

生物物理所女娲基因组资源研究取得进展

遗传变异图谱是研究人群演化史、医学遗传学、基因型-表型关联的基础。此前,大多数全基因组测序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欧洲血统人群。已有研究表明,罕见和低频的变异往往特定于人群或样本,尤其是与疾病相关的变异。针......

科学家开发高性能大片段插入删除变异鉴定工具

10月13日,华中农业大学生物信息团队杨庆勇课题组联合新加坡国立大学SungWing-Kin(宋永健)课题组在《核酸研究》(NucleicAcidsResearch)在线发表论文,开发出高性能的大片段......

揭露了精神分裂症的遗传调控潜在机制

精神分裂症是严重的、高度遗传性的精神疾病。目前,全基因组范围内的关联研究(GWAS)已报道了200多个与精神分裂症显著相关的风险基因座,而这些基因座内的风险变异如何影响疾病发生知之甚少。为了鉴别风险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