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9-08-28 10:48 原文链接: 我国科学家揭示水稻早熟高产新机制

  水稻的生育期是决定品种种植地区与种植季节的重要农艺性状,选育早熟高产新品种一直是水稻遗传育种研究的主攻方向之一。在我国杂交水稻发展的早期阶段,“高产不早熟、早熟不高产”即所谓“优而不早、早而不优”现象,是杂交稻品种培育上遇到的重大难题。对此,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及其带领的团队从国际水稻研究所引进早熟材料“IR9761-19”,通过系选和测配,育成早熟恢复系“测64-7”。之后,中国科学院院士谢华安及其带领的团队利用测64-7与迟熟恢复系“明恢63”杂交,育成早熟恢复系“明恢77”。我国用这2个骨干恢复系配组出大批早熟高产组合并应用于生产,成功攻克了杂交水稻“优而不早,早而不优”的技术难关,实现杂交水稻在我国南方双季稻区的广泛应用,然而水稻早熟高产的分子生理机制仍未得到解析。

  1998年四川农业大学邓晓建等人发现早籼核不育系“6442S-7”具有完全显性早熟特性,并初步定位了水稻第3染色体短臂存在的一个显性早熟基因Ef-cd。之后,通过和中科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储成才研究组合作,历经多年,图位克隆了Ef-cd基因。Ef-cd基因为一个长片段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通过介导该位点组蛋白甲基化水平,正向调控另一重要开花基因OsSOC1/OsMADS50的表达,从而促使水稻早熟。在全国不同纬度(北京、四川成都、浙江嘉兴、福建福州)地区,对Ef-cd近等基因系及其衍生的早熟杂交稻进行田间比较试验,结果表明Ef-cd能显著提早水稻抽穗期7-20天,但对产量没有影响,甚至在多个地区具有不同程度的增产效果。大规模组学分析表明,含Ef-cd水稻材料氮代谢、叶绿素代谢及光合作用相关基因表达显著增强;生理实验也证明,Ef-cd显著提高了水稻硝态氮和铵态氮的吸收能力以及叶片的光合作用效率。这些结果表明Ef-cd基因兼顾早熟和高产两个方面,具有资源高效利用的显著特征。

  通过和中科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韩斌团队合作,研究人员对我国目前生产上应用的1439个杂交稻品种基因型和田间抽穗期表型数据分析发现,所有含Ef-cd基因的杂交稻组合(299份含杂合基因型、16份含纯合基因型)在杭州和三亚两地抽穗期平均提早9-10天。表明Ef-cd在我国杂交水稻生产上做出重大贡献,是一个具有重大价值的基因。在当前水稻生产新形势下,该基因的挖掘和利用将有力促进绿色超级稻品种培育的减肥增效需求,同时,对解决直播稻和粮经、粮菜、粮油连作稻的早熟丰产以及亚种间杂交稻“超亲晚熟”等问题具有重要价值。

  该项研究成果于8月27日在线发表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上(DOI:10.1073/pnas.1815030116)。


相关文章

华中农大原校长、水稻遗传育种专家张端品逝世,享年80岁

据华中农业大学南湖新闻网消息,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高等教育战线久经考验的忠诚战士、华中农业大学原校长、著名的水稻遗传育种专家张端品同志于2023年6月5日14时08分在武汉因病逝世,享年80岁。张端品......

粤籼稻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和育种选择基因获鉴定

近日,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遗传资源研究团队利用广东籼稻核心种质开展基因组多样性和基因发掘工作,在鉴定广东籼稻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和育种选择基因方面取得新进展。相关研究论文发表于Rice。该研究分析......

跨界共赢岛津与杂交水稻检测中心共建合作实验室

2023年5月19日,由杂交水稻全国重点实验室检验检测中心(简称“检测中心”)和岛津企业管理(中国)有限公司(简称“岛津”)联合举办的杂交水稻全国重点实验室检验检测中心-岛津合作实验室挂牌仪式暨代谢组......

两年了,我们很想您!

两年前的今天2021年5月22日袁隆平院士逝世从此,春种秋收都和怀念有关年轻时袁隆平决意报考大学的农学专业父母都不同意袁隆平说,吃饭是第一件大事没有农民种田,就不能生存最终说服了父母图片来源:央视新闻......

水稻越绿越好?这群师生破解“滞绿”密码

进入5月,水稻陆续进入忙碌季,一片片绿油油的育秧田中叶片摇曳。水稻是否越绿越好呢?现实生产中,某些不适宜的田间管理,导致水稻叶片“贪青”,延迟灌浆结实,严重限制高产潜力的发挥,被称为“滞绿”。如何科学......

华中农大建成全球首个水稻基因索引数据库

华中农业大学作物遗传改良全国重点实验室、湖北洪山实验室张建伟教授课题组近日发表最新研究成果,他们建成世界上首个基于同源基因的水稻泛基因组综合数据库——水稻基因索引数据库。据介绍,这个数据库如同一本近义......

水稻杂种优势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

杂种优势已经在多种作物和动物育种中得到广泛应用,但其分子作用机理和有效预测方法仍不明确。近日,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杂优中心团队在水稻杂种优势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相关研究发表于ThePlantJo......

基因编辑水稻或能在火星生长

据英国《新科学家》杂志网站15日报道,火星土壤一般不适合种植植物,但美国科学家利用CRISPR基因编辑技术,使水稻的OsSnRK1基因发生突变,经过基因编辑的水稻能在恶劣的环境下发芽生长。研究人员称,......

聂守军代表:攥紧粮食种子端稳“中国饭碗”

“把种质资源、创新品种作为推动水稻生物育种创新的关键核心,通过科技与产业化双轮驱动,提高黑龙江水稻产业整体效益及农业综合竞争力。”新当选的全国人大代表、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绥化分院副院长聂守军研究员向科......

土壤紧实了,如何培育钻地能力强的水稻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作物耐逆性调控与改良创新团队揭示了脱落酸与生长素协同调控水稻根系响应外界土壤硬度的分子机制,为培育适应不同土壤硬度作物新品种提供了新的分子途径和有价值的基因资源。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