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9-09-17 16:43 原文链接: NatureMedicine:液体活检新技术让肿瘤耐药性基因显形!

   肿瘤异质性是恶性肿瘤的特征之一,可使肿瘤的生长速度、侵袭与转移、药物敏感性等多方面产生差异。之前的研究表明,液体活检(特别是cfDNA (无细胞DNA))可以很好地检测获得性耐药的肿瘤异质性。但该方法尚缺少大规模队列验证。近日,由包括麻省总医院、麻省理工学院布罗德研究所、哈佛大学及IBM Research等在内的多家顶级癌症研究单位合作,在Nature Medicine发表了最新研究成果。通过前瞻性队列研究,直接比较了优化后的cfDNA方法和标准肿瘤活检方法的有效性差异,这也是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相关研究。

  研究发现优化后的cfDNA方法(ctDNA)能够更准确地检测出临床相关的耐药性改变,甚至可以找到未发现的耐药性改变,而78%的阳性病例在对应的肿瘤活检中未检测到耐药性改变。他们还通过结合循环cfDNA的全外显子组测序、肿瘤活组织检查和快速尸检技术,证明肿瘤病灶间存在重要的分布和进化差异。该研究对肿瘤靶向治疗具有重要意义,也通过大数据实证了cfDNA液体活检技术在针对获得性耐药样本进行组织活检的潜在优势。

  近几十年中,联合化疗已经成为治疗恶性肿瘤的标准疗法。但是,很多肿瘤在化疗过程中会产生对化疗药物的耐药性(获得性耐药),最终导致化疗失败。因此肿瘤耐药性是目前临床治疗肿瘤的最大障碍之一,目前除了缺乏有效方法克服耐药性,也缺少有效技术可以及时检出病例组织中的耐药性突变。

  同时,随着肿瘤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开始逐渐认识到个体肿瘤存在一种典型的性质——异质性。肿瘤异质性是指同一肿瘤组织中存在不同类型的亚克隆肿瘤细胞, 这些亚克隆从基因型到表型上都存在差异,并在进化演变中存在高度复杂性和多样性。也有研究发现,肿瘤异质性可能是肿瘤耐药性的主要特征之一。因此设计出可以有效检测肿瘤耐药性基因和异质性变化的组织活检技术非常关键。

  然而,目前临床上常规使用的单病灶组织活检方法只能在单个肿瘤中看到一个位置,因此并不能满足肿瘤异质性和耐药性检测的需求。近年来,有研究团队设计了一种新的液体活检技术(即cfDNA(无细胞DNA )),这个技术结合了来自多个肿瘤病变的细胞和遗传信息,可以有效检测到多个获得性耐药的肿瘤异质性,是一种很有前景的活检替代方案,但由于缺乏大规模样本的有效性验证,因此并没有再临床上得到推广使用。

  针对这一问题,由麻省总医院联合麻省理工学院布罗德研究所、哈佛大学、IBM Research等研究机构团队,根据之前报道的cfDNA检测技术进行优化,提出一种新的肿瘤取样方法(液体生物组织法),即从含有肿瘤脱落DNA的病人身上提取血液样本进行肿瘤组织分离和分析,称为循环肿瘤DNA(ctDNA检测),即优化后的cfDNA检测技术。

  为了比较ctDNA检测方法与传统病灶肿瘤活检的有效性差异,研究团队根据分子方法定义的胃肠道肿瘤和靶向治疗后出现获得性耐药的统一性标准,将42名肿瘤患者纳入研究队列。其中,队列样本还包括了23例处于疾病末期的肿瘤活检样本。

  除了通过ctDNA检测和单灶组织活检对所有样本分别进行肿瘤耐药和异质性评估外,研究人员还通过二代测序技术(NGS)对血浆中分离到的ctDNA进行了高通量筛查,用来发现肿瘤预处理或ctDNA检测中未筛到的突变基因。当检测到的ctDNA中肿瘤组织的核酸比例超过总核酸量的5%时,样本还将进行全外显子组测序(WES)分析。研究人员同时采用了新的计算软件(PhylogicNDT)来分析肿瘤DNA及其抗性突变。

液体活检与组织活检对获得性耐药机制的鉴定结果

  结果表明,在42例患者中,通过ctDNA检测,有32例(76%)样本发现了至少一种先前确定的耐药性位点。其中,17例(53%)(占所有患者的40%)显示出超过1种可检测到的耐药性改变,这说明肿瘤异质性与获得性耐药确实密切相关。在通过NGS或WES测序分析后的23例病例中,有11例病例在肿瘤活检中发现了比ctDNA检测到的更少的耐药性突变,而20例(87%)患者采用ctDNA检测后发现了至少一种耐药性改变。此外,23例患者中仅有2例(9%)在组织活检中发现了多重耐药改变,而近40%的患者样本在ctDNA检测中都筛查到多重耐药性改变,其中单个患者样本中可检测到最多高达9个耐药性位点。值得一提的是, ctDNA检测方法还在18例患者样本中检测出在其他临床研究中还未被发现的部分耐药性基因位点。

  该研究证明了在近80%的病例中,液体活检技术可以检测到与肿瘤耐药性相关的遗传变异,而这一结果在标准组织活检中均无法识别。并且,研究还发现获得性耐药通常是以严重的肿瘤异质性为特征的,并且在患者个体中出现多个耐药性变异是“规则”,而非“例外”。

  该研究还发现,液体活检技术可以更准确地描述患者癌症的遗传多样性以及肿瘤如何在分子水平上产生耐药性,这一技术突破为癌症耐药性产生并难以打破提供了直接证据,并且还提出了潜在的耐药性分子机制,这可能为新的和更个性化的癌症诊断治疗指明了道路。

  针对肿瘤耐药性产生的机制,目前已经出现了很多治疗方法,包括新的抗癌药、耐药性的调节、多功能纳米载体的应用以及RNA干扰治疗。为了提高癌症患者的生存率,延长其生存时间,提高临床化疗效果,需要全球科学家共同努力深入探究新的耐药机制,寻找新的抗癌药物,减少甚至逆转肿瘤的耐药性。而液体活检技术的提出和有效性验证,将成为癌症耐药性研究的一项重要进展,液体活检也可能成为评估患者肿瘤在对治疗产生抗药性后如何进化的首选临床方法。”

  参考文献:

  Aparna R. Parikh et al, Liquid versus tissue biopsy for detecting acquired resistance and tumor heterogeneity in gastrointestinal cancers, Nature Medicine (2019). DOI: 10.1038/s41591-019-0561-9

相关文章

基因检测助力肿瘤精准医疗,精准定位FGFR抑制剂敏感的患者人群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FGFR)在多种恶性肿瘤中存在异常激活,并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已成为目前“不限癌种”的热点研究靶标之一。目前国外已有靶向FGFR的抑制剂上市,用于胆管癌、尿路上皮癌等适应......

上海六院《细胞》子刊发文,刷新人们对肿瘤转移的认识

恶性肿瘤是当前全球面临的重大健康问题。作为引发癌症患者死亡首要因素的肿瘤转移成为一大研究重点。近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六人民医院骨科张长青、高俊杰课题组联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骨科、浙江大......

美国顶级癌症研究机构:研发出一款能杀死所有实体癌瘤的药物

美国顶级癌症治疗和研究机构希望城市(CityofHope)国家医疗中心周二发布公告称,在临床前研究中,该机构科学家开发出一种能杀死所有实体恶性肿瘤(癌瘤)的靶向化疗药物。公告里所提及的临床前研究,已经......

PNAS:科学家开发出能改善液液体活检的新型工具

血浆中无细胞DNA(cfDNA)是机体所有器官细胞死亡的非侵入性生物标志物,解析cfDNA的组织来源或能帮助揭示因疾病所致的异常细胞死亡,这在疾病检测和监测上或许有着巨大的临床潜力;尽管前景广阔,但由......

李伟团队:基于铜死亡的靶向治疗的发展开辟了途径

恶性肿瘤是人类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随着生命科学研究的迅速发展,肿瘤细胞内的各种基本过程,如信号转导、细胞周期调节、细胞凋亡诱导、血管生成以及细胞与肿瘤微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正在逐步阐明。随着高通量测序......

王红阳:恶性肿瘤的诊疗面临三大瓶颈

“一段时间以来,恶性肿瘤诊疗的主要瓶颈,通俗讲是发现晚、分型难、疗效差。”7日在海南省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举行的首届保亭健康高峰论坛暨院士大讲堂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肝癌科学中心主任王红阳在作学术演讲......

JAMA子刊综述:“滴血验癌”技术有哪些最新进展?

目前恶性肿瘤的治疗已经进入个体化治疗时代,精准识别肿瘤患者基因变化特征对于患者的精准治疗具有重要意义。尽管在肿瘤的临床诊断中组织活检是金标准,但是在标准病理学评估后可用于分子诊断的病灶组织通常非常有限......

我国在研恶性肿瘤类药物已到临床后期阶段

国家卫生健康委8月25日上午召开新闻发布会,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院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蒋建东在发布会上介绍:恶性肿瘤牵扯到千家万户,是大家非常恐惧的疾病。在过去十几年,新药创制重大专项对恶性肿瘤研究......

首例,治疗糖尿病未果而发生恶性肿瘤!

近日,云南省肿瘤医院及昆明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在美国《干细胞与发育》期刊发表致编辑的信中,报道了世界上第一例因为应用干细胞治疗2型糖尿病而发生未成熟畸胎瘤(一种罕见的恶性生殖细胞肿瘤)的病例。治疗糖尿......

新液体活检技术有望精准监测癌症

科技日报记者刘霞实习生乔宇彤美国科学家近日在《公共科学图书馆·综合》杂志发表研究报告称,他们使用伴侣蛋白作为血液中癌细胞的新标记物,更清晰地观察到了癌症的扩散情况。通过使用这种新标记物,科学家们能够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