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6日,“2019中国蓝天观察论坛”在北京举行。会议以“‘十四五’展望——协同、深化、突破”为主题,来自政府、科研机构和公益组织等各方代表深入解读当下大气污染治理所面临的挑战,并对“十四五”阶段大气污染治理的重点和难点进行了探讨。

  会上,亚洲清洁空气中心发布了其最新报告《大气中国2019:中国大气污染防治进程》,追踪记录2018年中国33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大气治理情况,并首次增加了对169个重点城市的空气质量管理综合评估和排名。

  如今,距离《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结束仅一年有余,接下来,又将进入令人瞩目的“十四五”规划阶段。面对大气污染治理这一持久战役以及新的空气治理难题,如何实现打赢蓝天保卫战的目标以及为“十四五”规划做好铺垫,成为本次会议关注的焦点。

  《大气中国2019:中国大气污染防治进程》结合国内公布的最新权威数据显示,2018年,全国城市空气质量整体改善,但臭氧污染继续加重。具体而言,全国338个城市的空气质量延续了过去5年的改善势头,相比2017年,平均达标天数比例由78%升至79.3%,193个城市的优良天数比例大于80%,提前达到《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的目标要求,同比增加18个城市。121个城市实现六项空气污染物年均浓度全部达标,同比增加22个城市。PM2.5的年均浓度与超标城市比例继续下降,但PM2.5的超标城市比例仍占一半以上。此外,臭氧污染却在进一步加重,臭氧治理将成为这一阶段较为突出的挑战。

  亚洲清洁空气中心中国区总监付璐在会上表示,从数据上来看,全国臭氧达标城市比例逐年下降,已经从2015年84%下降至2018年的65.4%。从区域整体水平来看,京津冀、长三角和汾渭平原均未能达标,且臭氧污染加重是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普遍存在的问题,是京津冀及周边、长三角、珠三角超标天数最多的首要污染物。

  清华大学环境学院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亚洲清洁空气中心中国顾问委员会主席贺克斌分析称,PM2.5和臭氧的协同控制已成为当下持续改善空气质量的关键,PM2.5是主要问题,同时臭氧污染不容忽视。城市需要制定协同减排的策略,才有可能解决因臭氧超标无法实现优良天数达标的难题。

  不过,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大气环境规划部主任雷宇指出,汾渭平原已成为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重要攻坚区域,这一区域的治理工作,能源结构优化和产业结构调整是根本,需要长远的规划和设计。但在短期,可以针对当地能源结构偏煤和产业结构偏重的突出特点,采取积极的治理措施,如减少煤炭分散使用、推进重点行业治污改造,加强企业达标排放监管等。

  与会专家还对移动污染源的问题进行了着重讨论与分析。生态环境部机动车排污监控中心研究员倪红认为,移动源污染防治是当前和未来大气治理氮氧化物减排的重中之重,其中柴油货车是汽车氮氧化物排放的主要贡献者。据调研,依据最新发布的在用柴油车排放标准,各地柴油货车排放超标率在20%-30%。继续减少柴油货车的氮氧化物排放,未来须依托结构性调整、精细化管理和严格的达标监管。

  面对即将开展的“十四五”工作目标和治理策略,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张世秋建议,在制定污染防控战略以及政策中,要进行充分的社会经济分析,尽可能寻求和实施低成本的具有成本有效的污染控制策略和政策,应尽可能发挥环境经济政策的作用,为各主体行为改进提供持续性激励的功能,使得环境保护转化为行为主体的长期内在自觉。

  自然资源保护协会能源、环境与气候变化高级顾问杨富强认为,在“十四五”阶段,能源结构调整和能源效率需协同并重。2018年煤炭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例上升,也凸显了煤控指标在未来是不确定性因素,亦需要在未来进一步强化,在“十四五”阶段备受重视。

  交通运输部规划研究院环境资源所所长徐洪磊提出,以运输结构调整为主的“源头控制”仍将是柴油货车污染控制的关键举措。“十四五”期间的运输结构调整优化,需要建立长效机制,加快推进铁路的市场化改革,完善运输价格形成机制,充分发挥市场的基础性作用。

  针对“十四五”阶段的大气污染治理思路,付璐建议要有几个重点方向,城市要抓主要矛盾实现短期成效,夯实科学治霾基础以期长期改善,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利益协调机制。未达标城市要尽快制定达标规划,同时,需要建立常态化的机制,包括基于科学研究的协同控制策略、基于成本有效的减排策略以及基于多方参与的监管策略。

相关文章

蓝天保卫战十年,中国画出全球大气治理最快曲线

蓝天保卫战十年,大气治理几乎没有放松的时候。2013年9月,以国务院名义出台的《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业界简称“大气十条”)启动,这是我国针对突出环境问题开展综合治理的首个行动计划。“大气十条”明确......

大气污染与儿童多动症风险存在关联

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董光辉团队联合生态环境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研究员于云江团队等,揭示了大气污染对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症(ADHD)患病风险的粒径效应,有望为大气颗粒物控制管理政策和儿童健康政策的......

VOCs治理重磅政策汇总:源头替代+末端治理成主流?

“与我们传统的二氧化硫、烟尘、氮氧化物等污染物相比,VOCs治理有它的特点,当前的工作基础依然薄弱,已经成为大气环境治理领域最明显的短板。”时任生态环境部大气司副司长张大伟在2022年11月提出如上观......

预算报告:中央财政2023年污染防治资金这样安排!

3月6日,《关于2022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与2023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的报告(摘要)》发布,其中提到,支持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落实财政支持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促进农业绿色发展,支持农作物......

针对大气污染,生态环境部大气司副司长张大伟发话了

12月26日,《中国碳中和与清洁空气协同路径》2022年度报告发布会在线上召开,生态环境部大气环境司副司长张大伟在会上发言致辞。张大伟表示,近年来中国的环境空气质量持续改善,但大气污染治理形势依然严峻......

精准阻击大气污染源蓝天白云渐成常态

在北京市生态环境监测中心的主楼里,悬挂着一幅特殊的日历图,日历图显示着北京2013年以来每一天细颗粒物(PM2.5)的浓度情况。“颜色越深越红,表明空气质量越差;颜色越浅越绿,表明空气质量越好。”党的......

朱彤院士:大气污染与人群健康息息相关

在健康管理中,个人虽然是第一责任人,但却难以控制外部环境的影响。大气污染是一类致癌物,数据显示,每年因大气污染而过早死亡的人数约有700万,其中因PM2.5死亡的人数有400多万。整体而言,空气污染具......

91.5亿!财政部下达2022年大气污染防治资金(第二批)

财政部关于下达2022年度大气污染防治资金预算(第二批)的通知财资环〔2022〕58号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财政局:为支持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促进大气质量改善,......

放大二氧化氮身份标识快速锁定大气污染“元凶”新方法

通俗地讲,就是把吸收到的二氧化氮光谱信号进行有效放大,再通过我们开发的可靠算法进行计算,最终实现对大气二氧化氮的精确探测。基于多模激光的振幅调制腔增强吸收光谱技术,适用于长期稳定运行、免人工维护的二氧......

亚热带丘陵区排放氨气近源沉降特征获揭示

丘陵区稻田氨气排放、近源沉降及大气转化示意图。课题组供图氨气是大气中含量最高的碱性气体,主要来自于农田氮肥施用及畜禽粪便导致的氨挥发。氨气与酸性气体反应会形成大气气溶胶,因此它也是一种大气污染物。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