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2-09-05 00:00 原文链接: 微生物在生物技术时代捷足先登

  从DNA重组到细菌基因组计划,从微生物代谢工程到酶工业,从微生物肥料到土壤修复。可以说,现代生物技术的高速发展,离不开微生物。

  “凭借着生长速度快、结构简单、易操作等特点,微生物学成为生物技术的基础学科,微生物也是生物产业中不可替代的基本材料。”在接受《中国科学报》记者采访时,中国微生物学会秘书长肖昌松多次强调。

  人才,是近些年来我国微生物学发展的重要支撑。

  据悉,目前我国单是从事微生物学的研究人员就超过了5万名,微生物及微生物相关的国家重点实验室有19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支持的与微生物直接相关的创新团队有2个。

  肖昌松表示,近几年,我国微生物学的研究主要以应用基础为主,围绕有应用前景和社会需求相关的领域,进行微生物菌种改造、高产工程菌构建及发酵条件优化等研究工作。

  除了基础性研究,微生物学应用研究的涉及面也在不断拓展,微生物技术广泛应用于生物制药、微生物肥料、生物质能源、环境友好的生物质材料、污染物的微生物降解等各个方面。

  例如,作为基因工程的外源DNA载体,都是来源于微生物本身和微生物细胞中的质粒,基因操作中被用作切割与缝合基因的数千种工具酶,也都绝大部分来自不同的微生物。

  不仅如此,自遗传工程开创以来,昔日由动物才能产生的胰岛素、干扰素和白细胞介素等昂贵药物纷纷转向由“微生物工程菌”来生产,与人类生殖、避孕等密切相关的激素类药物也早已从化工生产方式转向微生物生物转化的生产方式。

  另外,曾经那些会造成环境恶化的各种化学肥料和化学农药,也逐渐被微生物肥料、微生物杀虫剂或农用抗生素所取代。

  更加值得一提的是,随着新一代测序技术的投入使用,基因组测序速度大大提高,全新的元基因组方法更是极大提高了人类所能接触的微生物范围。

  肖昌松表示,越来越多的微生物将被全序列分析,运用“比较基因组”和“功能基因组学”技术阐明微生物生命活动的全貌将成为微生物学的重要发展趋势。

  工业微生物技术升温

  可以说,微生物在新兴的生物技术产业中已经捷足先登,特别是应用于工业生产中,为人类创造了巨大的财富。

  现如今,微生物技术已经渗透到医药、农业、能源、精细化工、环境保护等几乎所有的工业领域,特别是以酶工程研究为基础的酶制剂工业,已经表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

  数据显示,2004年,全国酶制剂产量为42万吨,到2008年已增加到61.5万吨,平均年增长率为10.1%。另外,新酶品种也在逐渐增加,虽然糖化酶、淀粉酶、蛋白酶仍保持较大份额,但植酸酶、饲用复合酶以及纤维素酶和木聚糖的酶产量都呈现出增长态势。

  然而摆在眼前的是,虽然我国酶制剂工业取得了不小的成绩,但是与诺维信、杰能科等世界著名公司相比,仍然存在较大差距。

  在肖昌松看来,我国目前工业酶制剂产品仍以传统低端酶种、单酶以及固体粗酶为主,缺少精致、高端的酶制剂品种。另外,由于技术、工艺和装备水平相对落后,基因工程技术、蛋白质工程技术开发的酶制剂工业化生产远未实现。

  为此,肖昌松认为,新酶的发现是酶工程应用的物质基础,而自然界丰富多样的微生物则是最重要的酶来源。特别是利用极端环境微生物产生的性质稳定的酶,将成为未来新酶研究的主要领域。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微生物具有独特和高效的生物转化能力及产生多样性代谢产物的能力,当前对重要微生物的基因组进行分析的工作正在活跃地开展。

  “通过比较基因组学和生物信息学的集成,人类可以按照其意愿构建自然界并不存在的工业微生物,生产出所需要的物质。”肖昌松说。

  另外,肖昌松表示,由于微生物发酵工程具有代谢产物种类多、原料来源广、能源消耗低、经济效益高和环境污染少等优点,未来有望取代高温、高压、能耗大和“三废”严重的化学工业。

  进军极端微生物

  如今,微生物资源的收集已经从传统陆地土壤采样开始向极端环境和海洋进军。

  肖昌松提供的数据显示,在海洋微生物产品方面,已经从海洋微生物中分离鉴定出1000余个活性化合物,有20余种高活性化合物可作为药物先导化合物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和开发,有近10个高活性、结构新颖的抗肿瘤、抗病毒、抗菌和免疫抑制活性的先导化合物具有良好的药用价值。

  肖昌松表示,我国未来还将重点开展海洋微生物高密度发酵技术、海洋共生微生物的共培养与利用技术、深海与极端微生物研究与利用技术等研究工作,进一步开拓核糖体工程、元基因组学、组合生物合成等现代生物技术在海洋微生物开发利用中的应用。

  而在环境微生物资源方面,新极端微生物类群的培养技术方面更是取得了较大的进展。据介绍,目前已测序的7株环境细菌中涵盖了嗜高温、耐低温、耐高压、嗜酸等各种极端微生物。

  “目前,我们主要是在进行收集更多的微生物种群、建立适合的遗传操作系统、针对相关的种群进行DNA复制、基因表达调控的基础性研究。”肖昌松说。

  肖昌松表示,未来还将开展更多极端微生物的基因组测序,同时建立新的生物技术手段,获得重要的微生物种群和基因资源库,进行重要产物的开发和利用。

相关文章

发酵食品有奇效!NatureReviews:发酵食品可改善肠道微生物群,保持心血管健康等诸多益处!

风味独特的红酒、鲜香解腻的腐乳、清甜绵密的酸奶、朴实无华的馒头……生活中这些常见的食物,都有一个共同的制作过程——发酵。藏着“极简人类吃货史”的发酵食品,是“传承百万年的美味”。从另一个层面讲,植物食......

GB/T5750.122023《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第12部分:微生物指标》内容解读

GB/T5750-2023《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于2023年3月17日由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发布,以替代实施16年之久的GB/T5750-2006《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

生活饮用水的微生物检测是如何开展的?

一、什么是生活饮用水呢?水是人类的生命之源。生活饮用水是指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的用于日常饮用以及洗涤的水。我国居民的饮用水主要有自来水(包含二次供水)、井水、矿泉水、直饮水等。从饮水与健康的角度讲,......

秸秆热解炭高效高值利用方法被发现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种植废弃物清洁转化与高值利用创新团队,揭示了不同秸秆热解炭促进厌氧发酵性能及微生物组学特性,实现了秸秆热解炭的高效高值利用,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生物资源技......

色谱、质谱及微生物实训,促检测技术能力提升!

——水质宣贯会同期技术能力提升专题实训10月7日,由北京理化分析测试技术学会水质检测专业委员会主办,内蒙古绿色生态产业促进会协办的“《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GB/T5750-2023)宣贯会”在内......

根系微生物协助水稻耐酸抗铝研究取得进展

近期,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梁玉婷研究员课题组联合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等,在合成菌群(SynComs)协助水稻耐酸抗铝的机理研究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相关研究......

Engineering:揭示肠道微生物群落或与人类结肠炎发生有关

肠道内稳态(intestinalhomeostasis)是由特化的宿主细胞和肠道微生物群落所维持,Wnt/β-连环蛋白信号对于胃肠道的发育和平衡至关重要,其功能失调往往与炎症和结直肠癌的发生有关;Ax......

中山大学荒漠特殊生境微生物暗物质资源研究发NPJ

    近日,中山大学教授李文均团队在荒漠特殊生境微生物暗物质资源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相关成果发表于npjBiofilmsandMicrobiomes。&nb......

宿主是否离不开微生物?实质或是“进化成瘾”

一个关于微生物的主流观点是,没有微生物组,宿主会出现问题。宿主需要微生物发挥独特而有益的功能。现在,美国科学家对此提出质疑。在近日发表于《微生物学趋势》的一项观点文章中,加州大学欧文分校进化生态学家T......

浙江全省重点实验室申报工作通知发布

9月3日,浙江省科学技术厅发布“浙江省科技厅发布全省重点实验室申报工作通知”。内容如下:各设区市科技局,各有关单位:为强力推进创新深化和深入实施“315”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工程,加快培育高能级科创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