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0-09-08 17:25 原文链接: 植物基因转化技术

相关知识
植物基因转化技术是指将外源基因导入植物细胞或组织,获得转基因植物的技术。
植物基因转化技术总体上可分为两大类:1 以生物体为介导的基因转移法;2 DNA直接导入法。前者如农杆菌介导法,植物病毒介导法;后者如基因枪法、电击法、聚乙二醇法、脂质体法及花粉管通道法。其中应用最广的是根癌农杆菌介导法。
农杆菌介导法是将含有Ti质粒的农杆菌与组织培养的植物细胞或受伤的组织共培养,使外源基因进入细胞。转化的细胞在一定的培养基中可以再生出转基因植株。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系统两种:双元载体系统和共整合载体系统。双元载体系统需要两个彼此分离的质粒,一个是多功能克隆载体质粒,在大肠杆菌和农杆菌中都能复制。它应具备以下三个特点:(1)在其T-DNA末端序列内含单一克隆位点和植物选择标记基因;(2)T-DNA区以外含有细菌选择标记基因,以便选择转化菌株;(3)可以由大肠杆菌迁移到土壤农杆菌中。另一个是Ti衍生质粒,能提供反式的毒性区功能,以便T-DNA转移到植物中去。


无论是双元载体系统还是共整合载体系统,把中间载体质粒由大肠杆菌转移到土壤农杆菌中都需要三种细菌参与,通常称为三亲交配法。土壤农杆菌转化植物体的方法有多种。应用最广泛的是叶盘法。叶盘法非常简单:首先将叶片消毒,切成小块,与土壤农杆菌共培养一段时间,转到含有抗生素的选择培养基上。非转化细胞被抗生素杀死,转化细胞则在2-3周内长出愈伤组织和幼芽。

试剂仪器
含目的基因共整合载体或双元载体的根癌农杆菌
烟草幼苗
70%乙醇
0.1% 升汞
细菌液体培养基(pH 7.0)
共培养培养基(MS+1.0mg/L6-BA +0.1mg/LIAA)
选择培养基(MS+1.0mg/L6-BA +0.1mg/LIAA+l00mg/L Km+500 mg/mL Carb)
生根培养基(1/2 MS+100mg/L Km + 250 mg/L Carb)

摇床
分光光度计
恒温培养箱
保鲜膜、培养皿、剪刀、镊子、手术刀、小三角锥瓶

实验步骤
1.农杆菌培养:
(1) 挑单菌落接种到20 mL添加相应抗生素的细菌液体培养基(pH 7.0)中, 27度,180 rpm培养至OD600为 0.6-0.8。
(2) 取少量上述菌液,转入无抗生素的细菌液体培养基(pH 7.0)中,27度, 180 rpm培养至OD600为 0.2-0.5时即可用于转化。
2. 无菌受体材料的准备:
取烟草幼苗的叶片,蒸馏水冲洗1次,70%乙醇洗45秒,0.1%升汞消毒6-8分钟,无菌水冲洗5次,吸干。
将无菌叶片剪成 0.5 cm×0.5cm的小块,放在菌无小培养皿。
3. 侵染:
将菌液倒入上述无菌小培养皿,几分钟后取出叶片,吸去附着的菌液。
共培养:接种于共培养培养基上,25℃、黑暗培养2天。
选择培养:转移到选择培养基上25℃光照(每天16小时光照, 8小时黑暗)培养,每隔15天转移到新鲜的选择培养基上。
生根培养:待烟草芽长到4-5片叶时,从愈伤组织上切下烟草芽,转移到生根培养基上,15天后转移到新鲜的生根培养基一次。待根系发达后,小心取出带根系的烟草苗,尽量洗去粘附在根系上的培养基,移栽到土壤中.开始2-3天用保鲜膜保湿。


相关文章

植物所在植物转座子进化方面取得进展

转座子(Transposableelements,TEs)是较多生物基因组中主要的组成部分(在玉米中可达到80%以上)。与单碱基变异相比,转座子序列长、突变速率快,可更快速地产生大效应的突变。转座子能......

植物排放的挥发性有机物如何检测?在线质谱仪轻松解决

1引言绿色植物是自然界生态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一方面从环境中吸收CO2,进行光合作用形成自身所需的有机物,放出O2,另一方面,也向环境中释放微量的挥发性有机物(Volatileorganiccom......

碰一碰,不说话的植物反应很激烈

植物如何对非常微弱的机械性刺激——触碰做出响应是非常有趣的科学问题。以往,我们知道触碰含羞草、捕蝇草等植物,它们会迅速做出运动响应,而大多数植物对触碰的响应需要经过一段时间才能观察到。近日,著名国际期......

科研人员揭示高温下植物种子前身胚珠命运的保护机制

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秦跟基教授课题组在Nature子刊NatureCommunications上在线发表了题为“ArabidopsisTCP4transcriptionfactorinhibitshi......

植物叶绿体蛋白,治疗亨廷顿症等蛋白质病的新希望

德国科隆大学的研究人员在NatureAging期刊发表了题为:InplantaexpressionofhumanpolyQ-expandedhuntingtinfragmentrevealsmecha......

发现特有植物新种“黄鹂马铃苣苔”

近日,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与广西植物研究所科研人员在生物学期刊《生态与进化》上刊发论文,发表了一个目前已知为我国横断山区所特有的苦苣苔科植物新种“黄鹂马铃苣苔”,为我国的苦苣苔科植物又添加了新成员......

研究揭开导致植物种间竞争的神秘面纱

植物在生长发育的过程中,通过根系分泌多种化合物,从而影响邻近植物生长发育的现象,被称为植物化感作用。早在2300多年前植物学作为一门学科建立之初,亚里士多德的学生、“植物学之父”提奥弗拉斯特就观察到化......

菊科植物为何是进化最为成功的植物?

菊科植物丰富的物种多样性和超强的环境适应性,常被视为在进化上最为成功的植物,但是其背后的分子遗传机制尚不明确。近日,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杨效曾团队和北京大学李磊团队在权威期刊《自然·通讯》上发表题为“Co......

喀斯特坡面关键带植物水分利用及适应机制研究获新进展

喀斯特碳酸盐岩在垂直方向上经过强烈的溶蚀作用,使得降水通过岩石的裂隙分散入渗,形成以峰丛为主的岩溶地貌。岩溶作用使得喀斯特坡面土层浅薄,持水能力较差,加之沿坡发生土壤侵蚀,导致自下而上的岩土结构、水分......

《嘿,你的生活被这些植物改变了》出版

一花一叶,一草一木,自然奥妙,点滴现于平实生活。近日,由王瑛、谭如冰、王晨绯主编的《嘿,你的生活被这些植物改变了》一书由中国林业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书以引人入胜的科普写作模式引导读者进行探索和体验,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