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0-09-12 19:28 原文链接: 我国首颗极地遥感小卫星在轨一周年

image.png

 

image.png

9月12日,北京师范大学在京召开“京师一号”(研制代码:BNU-1)小卫星在轨一周年暨极地遥感数据成果发布会,公开发布卫星在轨运行一年以来所获取的部分南北极遥感数据及应用成果。

“京师一号”小卫星设计适用于极地和中纬度环境监测,其主要载荷为1台专门针对极地观测设计的高动态场景宽幅相机,通过对同一地物自动进行长、短两次曝光,输出融合后的图像。该技术可有效改善冰雪、陆地水体同时存在的高动态场景成像效果。

自发射入轨以来,京师一号卫星已获取影像2501幅,其中南极冰盖影像850幅,北极数据1025幅。已生产高质量少云南北极1级遥感数据产品超过244景,产品分辨率为80米。

在科学应用方面,BNU-1小卫星不仅成功对南极第三大冰架埃默里冰架历史性的大崩解事件进行了连续的监测,还完成了2020年格陵兰岛70米分辨率遥感制图。此次数据的公开发布,也是向全球极地科研工作者发出的邀请,即共同挖掘数据的应用价值。

BNU-1卫星是我国首颗极地遥感小卫星,也是我国“三极天基观测系统”的首颗试验卫星。该小卫星是在科技部支持下,由北京师范大学设计,中国长城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和深圳东方红海特卫星有限公司联合研制。卫星1级产品生产系统由中山大学技术团队构建运行。

BNU-1小卫星极地遥感数据的发布,弥补了我国长期缺乏极地观测数据的短板,对于促进我国极地与全球变化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关文章

我国主导第二个SAR国标由中科院空天院牵头

近日,由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空天院)牵头提出的国际标准项目提案《地理信息-遥感数据及产品定标与验证-第2部分:合成孔径雷达(SAR)》(Geographicinformation—Calib......

极地破冰船“中山大学极地”号试航成功

从中山大学获悉,12月22日12时20分,伴随着一声洪亮的汽笛声,我国高校唯一的极地破冰多用途船“中山大学极地”号(以下简称极地号)安全停靠在广州文冲码头,圆满完成桂山水域试航任务。12月19日,极地......

我国高校极地破冰船“中山大学极地”号试航成功

29日,记者从中山大学获悉,我国高校唯一的极地破冰多用途船“中山大学极地”号(以下简称极地号)近日安全停靠在广州文冲船舶修造有限公司码头,圆满完成桂山水域试航任务。近日,极地号出发到桂山水域进行试航。......

国家遥感数据与应用服务平台正式开通

记者从国家航天局获悉,11月21日,国家遥感数据与应用服务平台发布暨国家航天局卫星数据与应用国际合作中心揭牌仪式在海南海口举办。国家遥感数据与应用服务平台正式开通,旨在构建国家级、综合性遥感资源共享与......

赵炎平代表:15趟南北极考察背后的“极地梦”

南极和北极是地球上极为特殊的两个地方,特别是南极的高寒荒漠,一直有着“生命禁区”之称。在过去的18年里,中共二十大代表、中国极地研究中心“雪龙2”号船长赵炎平的工作就是来回穿梭于这两个“世界上最遥远”......

面向跨模态遥感数据的生成式预训练大模型发布

以深度学习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技术已被应用于多种遥感图像解译任务中。遥感数据幅宽大、场景内容复杂,一幅标准景图像往往就可达数十亿像素,覆盖上万平方公里,与自然场景数据存在较大差异。大多数现有的深度神经网络......

极地变暖速度远高于全球平均成因复杂

近年来,不同科研团队对于北极放大效应提出诸多不同观点。例如北极云量和水汽增加导致更多长波辐射反射回海面或冰面;中纬度通过波动和大气环流向北极输送更多热量和水汽;海洋变暖向极地输送更多热量,导致海冰融化......

极地变暖速度远高于全球平均成因复杂

近年来,不同科研团队对于北极放大效应提出诸多不同观点。例如北极云量和水汽增加导致更多长波辐射反射回海面或冰面;中纬度通过波动和大气环流向北极输送更多热量和水汽;海洋变暖向极地输送更多热量,导致海冰融化......

我国首颗极地遥感小卫星在轨一周年

 9月12日,北京师范大学在京召开“京师一号”(研制代码:BNU-1)小卫星在轨一周年暨极地遥感数据成果发布会,公开发布卫星在轨运行一年以来所获取的部分南北极遥感数据及应用成果。“京师一号”......

我国首颗极地遥感小卫星在轨一周年

 9月12日,北京师范大学在京召开“京师一号”(研制代码:BNU-1)小卫星在轨一周年暨极地遥感数据成果发布会,公开发布卫星在轨运行一年以来所获取的部分南北极遥感数据及应用成果。“京师一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