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2-09-20 00:00 原文链接: 哪种抗生素耐药芯片一测就知道

  日前,中国工程院院士、药物研究专家杨胜利做客由广州市科信局、广东科学中心等主办的“珠江科学大讲堂”,分析“转化医学”的现状与未来发展方向。

  据杨胜利透露,我国将在今年内推出“抗生素耐药芯片”,该芯片可快速检测出病人对哪种抗生素耐药,医生开药时可更有针对性。

  疾病易感性预测芯片

  检出体内疾病易感基因

  “基因芯片是近年来科技上最重大的突破之一。”杨胜利介绍,其中一个重要的成果就是疾病易感性预测芯片。“这个芯片能够告诉你,在你的基因组里有哪些疾病的易感基因,根据预测我们就可以做更个性化、针对化的健康管理,以此预防各类疾病的发生。”

  据介绍,这种预测芯片的检测方式并不复杂:首先抽取身体中任何一部分的细胞组织(如毛发或皮肤)进行DNA的提取,其后再放入芯片中。如果存在某些疾病的易感基因,芯片就能显示出来。目前,该芯片已能检测出多种慢性病(如糖尿病、部分肿瘤)的易感基因。

  耳聋基因芯片

  辨别基因突变携带者

  中国耳聋人群中有相当一部分是药物性耳聋基因突变携带者,他们刚出生时并没有出现耳聋,而是在后天被注射了链霉素等药物致聋的。以前,很多医生都知道这类药物会导致基因突变引起的药毒性耳聋,但因缺乏检测手段而无法把他们与一般人区分开。有些孩子,很可能一针下去就聋了。

  “耳聋基因芯片出现之后,这个问题终于得到解决。”据杨胜利介绍,只要从头发或皮肤上提取到完整无损的细胞,放到耳聋芯片上,通过反应,有耳聋基因的就会出现标记,医生就知道这个人对抗生素敏感,不能使用抗生素。

  据介绍,北京、成都目前已经通过“政府埋单”的形式,全面推广耳聋芯片的全民检测。

  药物代谢芯片

  确保药物充分发挥疗效

  “目前我国最需要普及的是药物代谢芯片及抗生素耐药芯片。”杨胜利认为。

  药物代谢芯片的用途是什么呢?“每个人对药物的代谢速度不同,但目前临床上一般都是规定成年人每天吃多少量,孩子每天吃多少量。对于药物代谢快的人,可能会出现药物疗效不够的情况,而对于代谢慢的人,就会出现毒素长时间积聚在体内的情况。”

  他举例,曾经有个非常极端的例子:美国有个叫马可的小孩,他每天用药,结果最后死了,后来通过基因检测,发现这个小孩对药的代谢速度比一般人都要慢几十倍,用了药以后没有及时地代谢,最后中毒死了。“通过药物代谢芯片,可以知道不同个体对药物的代谢速度,就不会出现这种情况了。”

  而抗生素耐药芯片则可以快速检测出病人对哪种抗生素耐药。“经过抗生素耐药测试后,医生就能有针对性地开药,改变不知哪种有效,导致要开多种药给病人的现状。”杨胜利透露,我国目前已研发出抗生素耐药芯片,将在今年内推出。

  ■数字医学

  电子皮肤

  血压心跳

  直传医院

  除了基因组医学外,数字医学是驱动转化医学发展的另一个重要部分。所谓数字医学,就是通过传感器、无线传输等载体,将病人信息传输到医院里。

  “现在,美国已经在使用一种小型心电图仪,跟手机差不多大小,病人只要按住,芯片图的信息就能储存到芯片上,再通过手机的传输,这些信息就可以直接传到医生那里。”

  最新出来的研究成果是电子皮肤,目前还没有投入使用。电子皮肤的主要构成也是一个小芯片,只要贴在胸口,就可以把心跳、心电图等信息收集起来,传输到手机里再发送出去。电子皮肤还可以贴到不同的部位,检测不同的信息。有了电子皮肤,有突然不舒服的情况出现时, 可以马上把体征信息传到医院。医生通过这些信息可以立即做出诊断。只要病人能够及时送到医院,半小时内就能到手术台上进行抢救了。

相关文章

当爹要趁早!Nature子刊:父亲年龄越大,基因突变越多

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晚婚晚育的现象也日渐普遍。提到“生育年龄”,人们第一反应总联想到女性,“高龄产妇”、“女性最佳生育年龄”是热点话题。男性在生殖过程中担任的角色总会在一定程度上被......

基因新技术可在48小时内制造测试千种基因突变

美国科学家开发出一种新基因编辑技术TARDIS,可一举测试数千种基因突变的影响,将以往需要耗时多年的工作压缩到几天内。生物学家可借此在动物身上开展新实验,比较一种基因的多种突变,找出导致特定特征的突变......

探寻年轻乳腺癌诊治的“中国化之路”

近日,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院长宋尔卫及其团队在《中华医学杂志》上发表的《我国年轻乳腺癌诊治的若干问题与思考》一文指出,我国年轻乳腺癌尚存在个性化治疗方案选择、患者寻求生育力保存、治疗......

64%中国癌症患者有可用药的潜在临床基因突变

论文截图研究人员在分析数据(受访者供图)近日,《自然-通讯》刊发了一项由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王铭辉教授团队联合多家医院及至本医疗针对亚洲癌症人群基因组特征的研究成果。该成果从基因层面将中国人群与西方......

新研究揭示神经元脂褐质沉积症基因突变致病机制

近日,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教授王红艳团队和生命科学学院副研究员王陈继团队合作,发现神经元脂褐质沉积症中KCTD7(一个染色体基因)失活,干扰溶酶体水解酶类的分选和转运,进而导致溶酶体功能缺陷和疾病发......

《Science》:40岁后大脑开始衰老的指示灯

早期发育的基因突变与自闭症和精神分裂症等几种精神疾病有关,这些疾病的症状通常在儿童和成年早期表现出来。然而,突变有两种形式:一种是遗传的,另一种是自发发生的,在受精后由环境诱发的,可以持续一生的突变。......

有些人为何会产生攻击行为?或与基因突变有关

科技日报记者金凤人群中,有人温文尔雅,有人暴虐无常。最新研究发现,那些有攻击行为的人,体内可能发生了基因突变。记者16日从南京大学获悉,该校医学院石云教授团队联合中外学者研究发现,编码大脑内谷氨酸受体......

突变“热点”揭示癌症诱发新因素

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的生物工程师们在最新研究中发现了癌症进化中一个此前未被认识到的关键角色:基因组某些区域发生的簇状突变。研究人员发现,“簇状体细胞突变”在大约10%的人身上诱发了癌症进展,了解它......

狗狗为啥变小?基因突变源自古代狼

人们普遍认为,像博美犬和吉娃娃这样的小型犬之所以存在,是因为人类想要小巧可爱的伴侣。但1月28日,发表于细胞出版社(CellPress)旗下期刊CurrentBiology(《当代生物学》)的一篇论文......

研究发现我国家马体高变异的主效基因突变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畜禽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科技创新团队成功解析了我国家马体高变异的主效基因突变,并发现该突变最早出现在距今2300年蒙古帝国时期的古马群体。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当代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