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8-03-20 00:00 原文链接: 厦门大学器官移植研究所

厦门大学器官移植研究所

一、研究方向
器官供体短缺和移植后的免疫排斥,一直是制约临床器官移植开展的关键问题,仅中国每年因器官衰竭需要移植的病人就达150万。而我国每年仅仅能有1万人左右得到符合中国法律规定的移植手术,大量的器官衰竭的病人只能在等待器官供体时死亡。因此,器官短缺的问题已经成为制约我国临床器官移植发展的主要瓶颈,同时也导致了器官买卖等一系列重大社会问题的产生。厦门大学器官移植研究所围绕器官移植中面临的供体短缺和免疫排斥问题开展了一系列深入的研究。
1、免疫机制研究
异种移植是解决目前临床器官移植供体短缺问题的有效途径,但同时会面临复杂的免疫排斥问题。厦门大学器官移植研究所目前已建立了小鼠、大鼠、仓鼠以及猪和灵长类动物的心脏、肾脏、胰岛等异种移植模型,致力于对异种移植面临的免疫排斥机制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另外,在同种异体移植中,器官移植的受体体内常常会因为输血、妊娠、多次移植等原因,在体内蓄积很高比例的记忆性T细胞,这些记忆性T细胞通过交叉反应可以介导加速性的排斥,是移植器官很大的威胁。在此方面,厦门大学器官移植研究所已建立了加速性排斥模型以及序贯模型,来研究记忆性T细胞在同种异体器官移植中的作用机制以及抑制策略。
2、免疫抑制剂开发
传统中医药由于其独特性近年来越来越受到科学界的重视,也是开发新型免疫抑制剂的宝库,同时科学家们也越来越来开始关注到底是哪种成分在抑制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厦门大学器官移植研究所研究所与广西医科大学合作,成功从中药板蓝根中提取出有效化合物单体,药效试验已证明该单体具有抗肿瘤和抗排斥的双重作用,提示该单体具有成药潜力。还有为人熟知的砒霜,厦门大学器官移植研究所也已对其主要成分三氧化二砷进行了研究,并通过实验证明了其能减轻T细胞介导的急性排斥反应,有希望成为一种器官移植用的免疫抑制药物。
3、干细胞和克隆
随着干细胞技术的发展,通过克隆技术生产人造器官也成为解决器官工体短缺问题很有希望的解决途径,同时还可以极大地避免免疫排斥反应的发生。另外,间充质干细胞等细胞具有免疫抑制的作用,可以作为细胞免疫抑制策略应用于器官移植中。截至目前,我们研究所已构建多种干细胞品系,并应用于和再生医学的领域中。作为体细胞克隆技术的核心,显微操作技术和基因敲除技术是重要的生命科学前沿技术,研究所研究所已建立起科研克隆生殖技术平台,用于验证干细胞全能性,生产克隆动物或嵌合体器官,从而为解决器官移植供体短缺问题发挥推动作用。

二、人员组成
厦门大学器官移植研究所是一个多学科交融、富有朝气和活力的科研基地。现有实验室占地面积600平方米,固定资产300万元,实验设备先进完备。科研团队结合了来自外科学、细胞免疫学、分子生物学、病理学等多个学科的科学研人员和临床医生,以转化医学为宗旨,开展科学研究。团队中有教授1名、主任医师1名、副教授2名、讲师2名以及实验师2名。同时,厦门大学器官移植研究所非常注重人才培养,目前有在读博士14名,在读硕士20名,以派送多名学生赴英国、德国、瑞典、瑞士、香港等地交流学习、攻读博士学位。

三、课题科研
依托健全的科研平台以及一流的器官移植模型,厦门大学研究所正在承担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和青年项目各2项,以及多项省市基金课题。其中,编号为“2012CBA01300”的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项目“细胞多能性和人类重大疾病的猴模型研究”于2012年启动,由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主持,科技部投入1亿元人民币经费支持。厦门大学器官移植研究所作为主持单位,与哈尔滨医科大学、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中科院健康研究所、福建省微生物研究所共同承担“异种、异源细胞、组织和器官的灵长类动物异种移植探索”课题的研究,经费总额1600万元。课题旨在通过新技术以及多学科交叉研究与通力合作,获得异种或异源化的组织和器官,解决临床上器官短缺及免疫排斥的难题。

四、发表文章
自2007年成立以来,厦门大学器官移植研究所已在《Transplantation》、《Diabetes》《Transplantation international》、《Transplant immunology》、《Xenotransplantation》等器官移植领域的知名杂志以及《Bio materials》、《Plos One》、《Reproduction》等著名杂志发表SCI论文50余篇。

五、国际合作
厦门大学器官移植研究所积极开拓国内以及国际合作,与中国科学院、英国爱丁堡大学、瑞典隆德大学等知名高校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齐忠权教授经常应邀到国内外各高校进行交流访问。同时,已有多名院士和海内外著名的科学家莅临我所,就我们在器官移植免疫排斥方面的工作进行交流与开展进一步的合作。此外,厦门大学器官移植研究所非常注重人才培养,始终把培养器官移植领域的优秀人才,发展器官移植医学作为奋斗目标。目前,研究所已派送多名研究生分别赴英国爱丁堡大学、瑞士日内瓦大学、瑞典隆德大学等知名科研院所攻读博士学位,另有多名同学到香港大学、中山大学、中国科学院、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等国内知名院校交流学习。此外,厦门大学器官移植研究所每年还会派数名同学参加国际器官移植领域的重要会议。

 


厦门大学器官移植研究所



位置:

相关文章

mRNA疫苗行业分析报告

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席卷全球。新冠病毒传播速度快,感染面积大,毒株易变异等特点,导致疫情防控难度升级。为建立疫情防护屏障,人们需要在短时间内研发生产相应疫苗,并且快速、大规模生产和接种。传统......

印度北部出现不明传染性疾病:一天从6人增加到220多人

据外媒报道,近日在印度北部的偏远乡村,出现了一种不明的传染性疾病,截至目前已经有至少220人出现高烧、咳嗽、头痛、呼吸短促等症状。据悉,这种不明传染病最近出现在印度北阿坎德邦(Uttarakhand)......

1.72亿美元!澳大利亚收到巨额捐款用于抗病毒药物研发

新冠疫情蔓延,人类以创纪录的速度研发出mRNA新冠疫苗,减缓了疫情。这让慈善家GeoffreyCumming深受启发,他决定20年内提供2.5亿澳元(1.72亿美元)在墨尔本建立一个治疗中心,专门在未......

超耐用涂层科快速杀死病毒和细菌

在人类与细菌长达数百年的斗争中,可能很快会出现一种新武器:第一种可快速杀死细菌和病毒并持续数月的耐用涂层。美国密歇根大学工程师和免疫学家团队在《物质》杂志发表的研究证明,新涂层对新冠病毒、大肠杆菌、耐......

两部门:将阿兹夫定片纳入新冠病毒肺炎诊疗方案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健康委、中医药管理局:根据国家药监局附条件批准阿兹夫定片增加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适应症注册申请的审批意见,为进一步完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抗病毒治疗方案,经研究,......

人畜共患“琅琊”病毒致死率40%以上,中国两地已出现病例

近日,全球权威医学杂志《新英格兰医学》(NEJM)发表了一项中国和新加坡科学家合作的通讯文章。文章称在中国山东和河南两地发现了一种可感染人类的新的动物源性亨尼帕病毒(henipavirus)。亨尼帕病......

美国已报告5例儿童感染猴痘,总感染人数突破6600例

美国疾控中心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全美发现的猴痘确诊病例已超过6600例,其中至少5人为儿童。美国疾控中心8月3日发布的数据显示,全美猴痘确诊病例达6617例,目前只有蒙大拿州和怀俄明州没有发现病例。自......

最新研究:带状疱疹病毒或引发阿尔茨海默病

据近日发表在《阿尔茨海默病杂志》上的研究,单纯疱疹病毒(HSV)与患阿尔茨海默病的风险增加有关。美国塔夫茨大学和英国牛津大学的研究人员使用模拟大脑的三维人体组织培养模型证明,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

《Nature》:生病时适度饥饿可以增强免疫细胞活性

当我们生病时,我们常常没有食欲。这对我们的新陈代谢也有影响:因为它不再提供碳水化合物,它转换成燃烧脂肪。这就产生了被称为酮体的能量丰富的分子。这些可能有助于我们的身体更好地应对病毒。至少目前的研究结果......

WHO报告两例马尔堡病毒病例:均已死亡

世界卫生组织(WHO)17日宣布,加纳发现两人因感染马尔堡病毒死亡,系该国首次发现马尔堡疫情,也是继几内亚2021年发现一例感染者后,西非国家再次暴发马尔堡疫情。据了解,两名死者分别为26岁男性和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