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2-09-28 10:54 原文链接: 鄱阳湖建坝后续:江西拟改坝为闸保护湖泊

  8月13日,鄱阳湖星子站水位为19.65米,8月26日水位为17.71米,9月20日,降为15.59米。一个月内急降4米,鄱阳湖天然水面也急剧萎缩一千多平方公里。

  这一千多平方公里的土地将在10月间变成一片草原,而到了草枯之时,则萧瑟一片。

  但这仅仅是个开始

  受到长江的拉空效应,接下来的几个月,直到下一年度的汛期到来,鄱阳湖水位将无可挽回地一再降低,进入每一年度的枯水期。

  由此,扰攘多年的控水工程“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再度进入公众视野。其实,这个工程从来不曾沉寂,饱受鄱阳湖枯水之苦的江西省政府一直努力把这个新颖工程向外界阐释,希望其能尽快立项上马。

  如今,其项目建议书在今年7月通过了国家水利部的行业内审查后,正处国家发改委向相关部门征求意见阶段。

  鄱阳湖枯水有多严重,是什么原因造成?而预算达到120亿元之巨的或在明年便可立项的控水工程将给鄱阳湖带来什么?

  拉空效应

  每年的4-6月是鄱阳湖的主汛期,而今年,雨水更为充足,一直延续到7月,因而鄱阳湖水位持续上涨,到8月13日,星子站水位升至19.65米。而此时长江上中游来水也减少,因而,受到长江的拉空效应,湖水一泻千里。

  江西省科学院鄱阳湖研究中心副主任戴年华研究员告诉时代周报记者:“8月底到9月间,鄱阳湖水位的降低是常规性的,原因是,这期间的长江和鄱阳湖来水减少,鄱阳湖湖口水位下降,对鄱阳湖水存在拉空效应,只不过今年显得特别厉害一些。”

  9月24日,鄱阳湖星子站水位退为15.46米,而长江湖口站水位则为15.35米,两者相差不大。

  但到10月,当三峡水库进入蓄水期,长江水位降低,巨大的拉空效应将再次出现。加上鄱阳湖上游“五河”水库蓄水,鄱阳湖将渐渐进入枯水期,如此一直持续到明年的3月底。

  鄱阳湖水文局工程师闵骞表示:“从1952-2000年,鄱阳湖枯水时间一般出现在11月上旬,直到次年3月中下旬,枯水(枯水标准:水位≤12.8m,湖区部分排灌站取水困难)持续时间在113-148天之间,但从2001年以来,枯水出现的时间提前到了10月低,结束时间则推迟到了第二年的4月底,枯水持续时间的均值达到了175天,几乎多出来整整一个月。”

  究其原因,与上游的三峡大坝有莫大关系。

  公开资料显示,在10月三峡水库蓄水期间,长江宜昌多年平均流量将由19000m/s降到11000m/s,减少了8000m/s,使鄱阳湖湖口水位降低1.5-2.0m,出湖水量增加约30亿立方米。

  而另一方面,三峡建坝之后,流往下游的泥沙量减少了30%,清水下泻对长江河床的下切作用也不可忽视。

  闵骞说:“长江上游水库群的蓄水影响,和水库运行后清水下泻引起河道冲刷,对鄱阳湖湖口水位的降低,其平均值约为1.82m。”

  在戴年华看来,“除了长江和江西五河上的水工程蓄水外,还有一点通常被忽略的是,过去的无序采砂对鄱阳湖入江水道河床下切造成的影响。”

  资料还显示,2005年之前,游曳在鄱阳湖与长江之间的挖沙船每年采砂2亿吨,2005年后,减少为3000万吨,这使得在过去十多年间,鄱阳湖入江水道与湖口水道不断下切。

  正是这一切,导致了鄱阳湖枯水期提前与枯水严重化。

  江西省水利厅副厅长朱来友告诉时代周报记者:“鄱阳湖星子站水位10米以下的天数,2009年为141天,2010年为174天。”

  以坝抗枯?

  在朱来友看来,“鄱阳湖的枯水给江西的农业、渔业、航运,包括周边群众与城镇用水都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来自江西省农业厅的数据显示,鄱阳湖湖区有人口2000万余人,主要为农业人口,人口密度377人/km,是江西全省平均密度的1.42倍,而人均GDP则只有11700万元,是江西全省的0.8;在渔业方面,鄱阳湖区现有专业渔船10000多条,亦农亦渔船只30000多条。

  朱来友称,“低枯水位影响了鄱阳湖周边300万亩正在抽穗的晚季水稻,而4-8月四大家鱼产卵,到9-10月生长,水少了,生长就受到很大限制,而随着水位降低,居民用水都出现困难,2009年就出现了16万人饮水困难的现象,航运上,湖没水了船也不能行驶了。”

  据江西省农业厅渔业部门的统计显示,2000年之前,鄱阳湖每年鱼产量达4万-5万吨,但如今每年只有2万-3万吨。

  鄱阳湖以松门山为界,分为南北两部分,南部宽浅,是主湖体,北部窄深为入江水道,鄱阳湖属吞吐型湖泊,湖区星子站水位16m时,相应湖面面积约3000km;星子站水位7m时,相应湖面通江水道面积约80km。

  如果在鄱阳湖湖口处建一个拦水大坝呢?

  其实,构想由来已久。

  在鄱阳湖湖口上建一个蓄水大坝在历史上的不同阶段都提出过,从孙中山时代的赣粤通航设想,到上世纪50年代的水利综合治理、70年代的“血防”灭钉螺、90年代的防洪,到如今的控枯。

  2002年3月,全国“两会”上,江西省40位全国人大代表提交了《关于要求开展鄱阳湖控制工程项目建议书加快立项进程的建议》的“一号议案”。

  2008年年底,江西省成立了专门的项目推进工作小组。

  据2008年9月版本的《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规划方案》描述,拟建的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位于鄱阳湖入江水道,屏峰山与长岭山之间,上距星子县城约12公里,下至长江汇合口约27公里,整个工程由土石连接坝、船闸、电站厂房等构成,混凝土大坝长2986m,水电站装机9.2万千瓦。

  如此,在鄱阳湖汛期结束的9月份进行蓄水,其后按需调控水位,在次年的4月30日将水位控制在12米,由此使鄱阳湖一直维持不低的水位。

  因此,除了发电的经济效益外,给渔业、航运、水稻灌溉、民生用水等方面带来的好处显而易见。

 改坝为闸

  但此方案一经面世,立刻招致各方的强烈质疑。一些观点认为,在鄱阳湖建坝,阻断了江湖关系,将会酿成巨大的生态灾难,鄱阳湖或许将成为下一个巢湖、太湖,或者滇池。

  戴年华说:“关于鄱阳湖,江西关注点是建设鱼米之乡,国家关注的是防洪,国际关注的是越冬鸟类与江豚,而安徽、江苏、上海关注的则是用水安全问题。”

  美国《科学》杂志也表达担忧:鄱阳湖的水位保持稳定将会导致湿地植被发生根本改变,破坏食物链,冬季水位太深,将使候鸟们无法觅食。2009年3月, 国际湿地公约组织秘书处写信给我国外交部长杨洁篪进行提醒,公约缔约国必须“维护所有拉姆萨尔指定保护区的生态特性”。中国是国际湿地公约组织缔约国之 一。

  这引起了国家环保部门的紧张。

  2009年9月,中科院政策所副所长王毅联名陈宜瑜、曹文宣、李文华、刘兴土等15名院士专家,形成一份咨询报告,上书国务院,认为鄱阳湖水利枢纽工 程还有六个问题尚未解决,即水量调度、候鸟栖息地与食物链、水生生物和“四大家鱼”洄游、富营养化与水环境质量、江湖关系、血吸虫病控制等,不宜决策。

  而此时,湖南、湖北、安徽、江苏、上海等地水利部门都相继提出意见,他们担心的是防洪与用水安全问题。“他们害怕需要用水时,江西不肯给”。

  这一切让江西方面始料不及。

  据朱来友忆述:“那个时候,大家因为不了解,所以有一些争论。但这些关注、关心,对我们也是好事,之后我们做了大量的工作。我们调整了建闸的思路,取 消了发电功能,撇开了控洪要求,同时降低了航运和灌溉的效益,把生态环境放在第一位。同时,启动‘十二项重大生态建设工程’建设,以保持鄱阳湖的生态。”

  确实,在那之后江西方面开展了与各方的交流。

  2010年1月19日,针对此前院士联名提出的六个问题,江西省委、省政府邀请6位院士领衔承担鄱阳湖水利枢纽“六大研究课题”,所参与院士中便有之前的反对者。

  2010年4月,邀请《湿地公约》国际组织、国际鹤类基金会等代表实地考察鄱阳湖。

  同时,江西省水利厅走访上海、江苏、安徽的水利系统,进行沟通,以消除下游省市对鄱阳湖水利枢纽建设的疑虑。

  而这时,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方案也已悄然完成修订。

  经过修订的方案将工程改“坝”为“闸”,放弃了防洪与发电功能,“2.8公里长的枢纽工程开有111个泄水闸,每个闸宽16米,加起来总净宽1776 米,全部开启后,江湖基本上处于自然连通状态,而在水位选择上,则采用动态调控,实行不同的月份不同水位,并对应各个功能,进行适应性调度”。

  而到了2011年,随着相关的科研进展,方案思路再次修订,常规泄水闸宽度由16米调整为26米,并增设4孔60米宽的大孔闸,为江豚和鱼类提供洄游通道。

  并且,最重要的是,江西方面“允诺”将建成后的工程的控制权交由长江水利委员会流域机构管理。

  这一切,都是为了让这个项目尽快立项。

  120亿的巨额工程

  据最新的工程预算方案,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将耗资120亿,建成后,每年的维护为1亿元。

  相对于120亿元的巨额投资,这个正在等待审批的工程是否能带来对等价值的回报?并且,这笔钱该由谁出呢?

  朱来友说:“我认为政府不能只是做一些‘赚钱’的事。如果要我回答这个工程将带来什么回报,那就是‘一湖清水’,去年6月,温家宝总理曾亲临视察鄱阳湖,他嘱咐我们要保护好鄱阳湖的‘一湖清水’,如果没有水了,又哪来‘一湖清水’呢?”

  2011年6月,长江中下游地区发生历史罕见的春夏连旱之时,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曾到鄱阳湖视察,在鄱阳湖子湖—太池湖,温家宝现场发表讲话,嘱咐江西方面要保护好鄱阳湖的生态环境,保护好鄱阳湖的一湖清水。

  依据程序,《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项目建议书》在通过专家审查后,还需国家水利部正式批复,而后由国务院发改委征求相关部门意见,发改委批后,最后由国务院审查批复。

  如今,发改委正在向国土资源部、交通运输部、城乡建设部、环境资源部等部委,以及湖南、湖北、江苏、安徽、上海等部门征求意见。

  而江西方面,也抓紧了与上述部门的沟通。

  朱来友表示:“这个工程在明年应该可以通过立项,我个人认为,这一个利远大于弊的生态型工程,就算江西不建,中央也是要建的。因为长江秋季低枯水位是长期的、趋势性的,将会给长江中下游带来深刻影响;鄱阳湖不单是江西的,它是属于整个中国,甚至是世界的。”

  早在今年3月,全国两会期间,江西省副省长姚木根就表示此项工程“势在必行”。

  而其时的一名江西人大代表则说:“如果江西不是穷,这项工程不会走得那么艰难。”

  或许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将在明年得以立项,届时,围绕它的争议可能会更激烈,但相信这种争议能让工程项目所带来的种种问题得到论证,并带来启迪。

  洞庭湖在观望

  洞庭湖与鄱阳湖,这两个国内最大的淡水湖泊有着太多的相似之处。

  它们是两个与长江存在天然江湖关系的湖泊,同在长江南侧,同为吞吐型湖泊,同样在洪季饱受洪水倒灌和自身水系洪涝之苦,而两者同受三峡工程的影响。

  对鄱阳湖的建闸控枯,洞庭湖在观望。因为湖南方面也要在洞庭湖城陵矶建闸。

  江西省科学院鄱阳湖研究中心副主任戴年华说:“因为受长江水道地形影响的缘故,洞庭湖受三峡影响更大一些,尤其受清水下泻造成的长江中游河道下切的影响。”

  湖南省水利厅教授级高工、曾任洞庭湖水利工程管理局局长的聂芳容告诉时代周报记者:“洞庭湖通过北面的松滋、太平、藕池、调弦4口引入长江水,湖水经 城陵矶注入长江,但三峡工程建成以后,如果沙市段长江流量达不到8000m/s以上时,荆南三口基本断流,荆北涵闸也无进流,荆江两岸将引水困难。而由于 长江水道下切,城陵矶湖口水位降低,对洞庭湖的拉空作用却进一步加剧。”

  因而,洞庭湖的缺水问题与鄱阳湖相比,不相上下。

  而对于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在国家审批上的“进展顺利”,湖南方面羡慕不已。

  2007年,岳阳市发改委曾委托做过名为“城陵矶洞庭湖综合枢纽工程”的研究报告,而在2008年全国两会期间,湖南省政协主席胡彪曾与20多名在湘全国政协委员联名提案,希望国家早调研早动手,解决洞庭湖水位严重下降等问题。

  但仅止于此,项目建议并未上升到省级层面。

  聂芳容说:“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遇到的问题,洞庭湖都会遇到,但可以参照前者的一些做法。对比鄱阳湖工程所在的坝址,城陵矶的地质要更弱,更复杂,施工难度更大。”

  如果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在2013年得以立项,这对洞庭湖将是一个刺激。

相关文章

我国最大淡水湖鄱阳湖水质持续改善

中新网南昌2月28日电(吴鹏泉刘玉洁)中国最大淡水湖鄱阳湖水质持续改善。记者27日从江西省生态环境厅获悉,去年鄱阳湖水质优良比例22.2%、同比上升5.5个百分点,总磷浓度0.063mg/L、同比下降......

鄱阳湖水位跌破8米极枯线发布枯水蓝色预警

中国最大淡水湖鄱阳湖星子站水位27日8时跌至7.9米,低于8米极枯水位线,江西省水文监测中心发布枯水蓝色预警。27日9时,江西省水文监测中心发布信息显示,2月下旬以来,受江西五河来水减少及长江干流水位......

鄱阳湖长江江豚第五次迁地保护开始实施

2月13日至15日,江西在鄱阳湖实施长江江豚迁地保护行动,成功将两头长江江豚从鄱阳湖松门山水域安全捕捞,迁至湖口南北港暂养基地。此次长江江豚迁地保护行动,是对鄱阳湖长江江豚的第五次外迁,计划安全捕捞8......

晚全新世鄱阳湖水位变化与人类适应研究方面取得进展

鄱阳湖地区自古以来就是人口聚集、繁衍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区域,有“鱼米之乡”之称。其中鄱阳湖是我国第一大淡水湖,承担着多种重要的生态功能和社会功能。进入21世纪后,鄱阳湖水位持续下降,并且枯水期时间提前、......

长江鄱阳湖水生生物保护中心建成启用

12月31日,位于江西省湖口县的长江鄱阳湖水生生物保护中心建成正式启用,这是国内首家综合性淡水鱼科普馆。长江鄱阳湖水生生物保护中心是一座集科普宣教、水生生物保护救助、鱼类种质资源保护研究和开发等为一体......

我国最大淡水湖鄱阳湖再创进入极枯水期最早纪录

中国最大淡水湖鄱阳湖6日提前进入极枯水期,2022年为有记录以来由枯水位退至极枯水位最快的年份。记者当日从江西省水文监测中心获悉,8月以来,受持续高温少雨和长江来水偏少共同影响,鄱阳湖水位快速下降。9......

70年来之最!受高温影响鄱阳湖水体面积持续“缩水”

受持续高温影响,我国最大淡水湖,江西鄱阳湖的水位持续走低。截止到17日8点,长江湖口站水位和鄱阳湖星子站水位均比往年偏低6米多。据了解,长江湖口站水位为10.18米,较多年同期偏低6.42米,而鄱阳湖......

鄱阳湖通江水体面积缩减到去年同期约四分之一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2/8/484562.shtm持续干旱下,我国最大淡水湖鄱阳湖面积快速缩减。记者从江西省水利厅获悉,截至8月18日......

湖泊水热通量不同时间尺度的调控机制研究获进展

内陆水体约占全球陆地总面积的4%,尽管面积比例不大,其能量收支过程却对区域及全球气候产生重要的影响。湖泊水体不同于陆地下垫面,其具有反照率低、热容量大和粗糙度小的特征,使得潜热通量增大而感热通量减小,......

鄱阳湖湖泊流域长江系统水文干旱研究获进展

鄱阳湖作为我国最大的通江淡水湖泊,近年来频繁发生的干旱事件受到了普遍关注和高度重视。鄱阳湖水量变化受流域和长江来水的共同作用,通过探索鄱阳湖-流域-长江水系统的水分盈亏特征,可以更为全面揭示鄱阳湖的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