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2-10-01 17:33 原文链接: 美国长木公园代表访问华南植物园

  9月24日,美国长木公园(Longwood Gardens)教育部部长道格·哈贝姆博士(Doug Needham)和科研及生产部主管詹姆士·尼达姆博士(James F. Harbage)访问中科院华南植物园,双方就未来国际合作达成了初步意向。

  华南植物园主任助理蚁伟民主持了交流座谈会,园艺中心执行主任蒋厚泉致欢迎词并介绍了华南植物园简况,园艺中心副主任廖景平介绍了华南植物园的历史、科研、保育及园林园艺和科普教育成果。道格和詹姆士博士分别介绍了长木公园的架构、最新园艺展示项目、未来的动态发展以及多元化的教育项目。交流会上,双方踊跃提问,分别就物种保育筛选、新品种推介、花境配置、旅游开发、儿童教育项目等开展了热烈交流。华南植物园与美国长木公园还就科学研究、园艺展示、员工培训和教育活动项目等方面形成了初步合作意向,双方表示将进一步推进交流及完善合作意向书,携手合作,共谋发展。

  访问期间,道格和詹姆士博士一行参观了华南植物园景观温室群、繁育中心和主要专类园区等设施,他们对温室群中西合并的景观设置和丰富多彩的生境格局设计给予了高度评价,并对华南植物园的物种收集及多样性表示赞赏。

  美国长木公园位于美国东北部的宾西尼亚州,始于1798年,是美国首屈一指的观赏性公园。1956年起建立展览温室并对公众开放,尤以优雅的建筑、优美的园艺展示及丰富多样的教育项目著称,每年吸引游客过百万。

相关文章

北方针叶林春季物候变化的关键热临界点获揭示

近日,中科院华南植物园与浙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中科院地球环境研究所合作,揭示了驱动北半球针叶林春季物候变化的关键热临界点。相关研究发表于GlobalChangeBiology。中科院华南植物园副研究员......

植源抗真菌活性先导化合物发现和作用机制获揭示

当期期刊封面。研究团队供图中科院华南植物园研究员邱声祥团队研究揭示植源抗真菌活性先导化合物发现和作用机制。相关研究近日以封面故事的形式在线发表于《农业与食品化学杂志》(JournalofAgricul......

氮沉降调控森林土壤碳排放的格局及机制获揭示

中科院华南植物园副研究员郑棉海团队联合美国康奈尔大学教授骆亦其等科研人员,研究揭示长期氮沉降调控热带森林土壤碳排放的格局及机制。相关研究12月1日发表于《自然地球科学》(NatureGeoscienc......

新研究攻克抗虫“薯道难”

近日,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联合基金和广东省特支计划青年拔尖人才等项目的支持下,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研究员侯兴亮团队联合广东海洋大学副教授朱宏波,在甘薯(IpomoeabatatasL.)抗虫遗传......

华南植物园两平台与专项科学考察项目通过验收

5月11日,广东省科技厅组织了专家对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承担的两个广东省科技计划平台与专项科学考察项目——“广东省湿地水生植物资源科学考察”和“北江流域上游植物与植被多样性科学考察与生态保护评估”进行......

一种舞花姜组织培养快速繁殖方法获发明专利

由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研究员曾宋君等科研人员完成的“一种舞花姜组织培养快速繁殖方法”,近日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该发明以舞花姜优良株系的未开放的幼嫩花蕾为外植体,通过外植体的获得和消毒、愈伤组织的诱导和......

华南植物园在亚热带森林土壤固氮微生物的驱动机制研究

固氮微生物在生态系统氮循环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我国亚热带地区氮沉降日益加剧,但有研究表明土壤固氮微生物依然十分活跃。然而,关于土壤固氮微生物群落在富氮缺磷的南亚热带森林中受哪些因素调控有待进一步探究。&......

番石榴维生素C合成和果实软化遗传基础获揭示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博士后冯晨、冯超博士等与广东海洋大学合作,通过全基因组测序揭示了番石榴维生素C合成和果实软化遗传基础。相关研究近日发表于《植物生物技术杂志》。番石榴(Psi......

广州新发现珍贵树蕨类活化石桫椤群

 近日从中科院华南植物园获悉,该园科研人员和广东省龙眼洞林场专业人员近日在广州帽峰山附近开展植物调查时,在帽峰工区一处郁郁葱葱、人迹罕至的山谷里,陆续发现了一群国家二级重点保护植物桫椤。据悉......

生物固氮的环境响应机制获揭示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生态中心鼎湖山站生态系统管理研究组副研究员郑棉海(课题组PI:莫江明研究员)首次系统地揭示了全球陆地生态系统生物固氮对环境变化的响应格局。相关研究近日发表于《全球变化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