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1-01-12 14:53 原文链接: 打开钙钛矿光伏器件埋底界面的“黑匣子”

  面对可再生能源需求,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凭借其低成本、高转换效率的优势成为下一代光伏技术的研究热点。近日,北京大学与英国萨里大学团队合作论文在《先进材料》刊发并引发业界广泛关注。

“该成果为认知钙钛矿埋底界面提供了高效的研究平台,为发展钙钛矿高效钝化技术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同时也为提升钙钛矿电池性能提供了先进的理论指导。”论文通讯作者、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博雅讲席教授龚旗煌告诉《中国科学报》。

成果论文题为“钙钛矿光伏的埋底界面”。 提及论文的贡献,通讯作者、英国萨里大学团队带头人张伟教授表示:“这是首次对钙钛矿底界面性质的全面深入研究,这将更新整个领域对多晶钙钛矿薄膜的理解,并推动领域对钙钛矿底界面性质进行充分的挖掘探索。”

攻关:打开埋底界面的“黑匣子”

高效率的钙钛矿太阳能电池通常以钙钛矿的多晶薄膜作为光活性层,而钙钛矿多晶薄膜的上下两个界面通常被认为是缺陷富集的区域,是限制钙钛矿光伏器件效率提升的主要因素。

在过去十多年的发展中,大量研究工作集中在钙钛矿薄膜上表面的性质及优化,对薄膜上表面的认知也逐渐完善成熟;而对于被隐埋的、非暴露的底界面则缺乏更加深入的认识与理解。

同时,对于溶液生长的多晶钙钛矿化合物半导体薄膜,大量研究都是通过对薄膜上表/界面的表征结果来间接推断底界面性质,缺乏严谨的科学性。

“相对于成熟的上表/界面研究,钙钛矿薄膜的埋底界面对广大研究者来说仍然是一个被深埋的、没有被打开的‘黑匣子’。”本文通讯作者、北京大学团队带头人朱瑞研究员介绍了领域内对于钙钛矿底界面研究的滞后情况。

基于多年来对高性能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及钙钛矿多晶薄膜性质研究积累的扎实研究基础与丰富研究经验,北京大学团队联合英国萨里大学团队对此难题进行攻关。

研究首先通过“反溶剂牺牲聚合物传输层+金属软模板支撑”的方式将已沉积的钙钛矿多晶薄膜底界面暴露出来,借助系列表界面表征,真正首次“看清”了底部的细节。

团队进一步发展了一种底面原位荧光成像技术,可视化地发掘了薄膜底界面的非辐射复合损失来源,并首次建立起底部的“微结构—光电性质”关系,最终得到了一幅完整清晰的钙钛矿底界面物化图像。

朱瑞表示,论文对钙钛矿光伏器件的“埋底界面”开展系统深入研究,阐明了“埋底界面”中“微结构-化学分布-光电功能”的科学关系,建立起钙钛矿光伏器件“埋底界面”的可视化研究平台,为钙钛矿多晶薄膜的未来钝化技术发展和钝化分子设计提供了指导。

剖析:“上下贯通”的表面钝化

确定钙钛矿底界面损失的来源,进一步消除底界面的损失从而改善整个钙钛矿薄膜的质量,是实现高效率电池的必经之路。

“2018年我们联合团队通过卤化铵上表面钝化技术实现了反式结构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世界效率记录。”朱瑞介绍说,“基于对这项工作的深入理解,我们想尝试一下,通过卤化铵上表面钝化技术,能否对钙钛矿薄膜的底界面有改善作用。”

在借助系列底面研究技术的帮助下,团队进一步对经过卤化铵上表面钝化后的多晶薄膜进行分析发现:上表面钝化后的薄膜,其底界面的损失来源几乎全部被钝化消失,呈现出了一个非常“干净”的底界面。

“上表面钝化后,薄膜的底界面竟然发生了明显变化。”本文作者之一、北京大学博士研究生杨晓宇说,“我们的实验结果与卤化铵上表面钝化的常规机理认知有较大偏差,钙钛矿薄膜上表面的钝化处理原来不仅仅是停留在上表面。”

团队进一步设计了时间分辨底面原位荧光成像实验证明:卤化铵上表面处理后,溶剂与退火等作用导致卤化铵分子从表面自上而下逐渐扩散进入钙钛矿多晶薄膜体相,并最终到达底界面,形成上下贯通的薄膜钝化。团队也将这一全新的机理命名为“分子辅助微结构重构”,进一步完善了对卤化铵表面钝化技术本质及其高效性的理解。

朱瑞认为,“分子渗透的现象也进一步反映了钙钛矿薄膜软晶格的性质,这一结论将进一步为高效钙钛矿钝化材料的设计提供灵感。”

展望:“底部大有可为”

早在195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理论物理学家理查德·费曼在美国物理学会上首次提出:“底部大有可为。”自此,纳米领域研究开启了飞速发展的模式。

谈及未来钙钛矿光电器件的发展,龚旗煌说:“我们同样相信在钙钛矿光电器件领域,底界面研究大有可为。”他认为,底界面还有更多的“秘密”等待我们发掘探索,这将是未来实现高效稳定钙钛矿器件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

然而,目前对于薄膜底界面的认知仍远远落后于上表面,不同体系、不同制备方法的钙钛矿薄膜也可能存在不同的底界面性质,建立起一个成熟完善的底界面知识体系仍旧需要大量研究数据以及成熟的研究方法。

北京大学团队自2013年开始,一直在高效钙钛矿光伏器件及薄膜表界面表征优化方面进行研究探索。

杨晓宇介绍说,自他2017年加入团队以来,就专注于钙钛矿底界面的研究与优化。“在对底界面的研究中,我们还发现了很多新奇的、与传统认知不同的现象,这也促使我们不断向更深层次的钙钛矿底界面性质进行探索。”谈及未来的研究计划,杨晓宇充满信心。

“本研究工作仅是钙钛矿薄膜底界面研究的开端,我们希望基于我们提出的方法,能够揭示出更多钙钛矿薄膜中‘埋藏的秘密’。”朱瑞表示。

他希望本项工作能够给更多领域内外的研究者们以启发,发展更加先进有效的底界面研究手段,促进新型钙钛矿光伏技术基础研究更加完善。

相关文章

新策略提升无铅钙钛矿太阳能电池效率和稳定性

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特任研究员胡芹课题组成功构建钙钛矿同质结,促进了光生载流子的分离和提取,并进一步分析缺陷形成机制。光伏器件效率和稳定性的同步提升,证明了同质结构筑策略在非铅锡基钙钛矿太阳能电池领......

研究发现钙钛矿太阳能电池退化关键机制

近日,香港中文大学(简称“港中大”)电子工程学系校长特聘副教授MartinStolterfoht领导的一项合作研究,发现了影响钙钛矿太阳能电池使用寿命的关键机制,该研究结果发表于《自然—能源》,为改善......

无铅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功率转换效率达13.2%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悉,该校微电子学院特任研究员胡芹课题组,针对非铅锡基钙钛矿半导体存在的自掺杂严重、缺陷密度高、非辐射复合损失大等问题,成功构建钙钛矿同质结,以促进光生载流子的分离和提取。这证明了同质......

钙钛矿同质结新构建,无铅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研究新进展

5月13日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悉,该校微电子学院特任研究员胡芹课题组在无铅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研究中取得新进展。课题组针对非铅锡基钙钛矿半导体存在的自掺杂严重、缺陷密度高、非辐射复合损失大等问题,成功构建......

无铅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功率转换效率达13.2%

科技日报记者吴长锋记者13日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悉,该校微电子学院特任研究员胡芹课题组,针对非铅锡基钙钛矿半导体存在的自掺杂严重、缺陷密度高、非辐射复合损失大等问题,成功构建钙钛矿同质结,以促进光生载......

广州能源所举办“青促会开讲啦”第18期报告会

5月7日,由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以下简称广州能源所)青年创新促进会小组主办的“青促会开讲啦”第18期学术报告会在广州能源所举行。广州能源所废弃物处理与资源化利用研究室副研究员赵坤和生物质能生化转......

科学家在反铁电钙钛矿氧化物研究中取得新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研究员许钫钫团队和王根水团队合作,通过构建晶格失配诱导相分离的策略,在锆酸铅(PbZrO3)薄膜中构建出理论预测的三倍周期调制结构,且其体积分数可以通过薄膜的厚度进行调......

科学家提出二维钙钛矿结构设计新模型

北京高压科学研究中心(HPSTAR)吕旭杰课题组与北京大学傅永平和美国威斯康星麦迪逊大学金松等团队合作,通过高压和化学方法,深入探究了二维钙钛矿中层内和层间结构的协同调控对激子特性和光电性能的影响机制......

研究克服了柔性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加工温度限制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杨栋和研究员刘生忠团队利用热辐射退火技术,克服了柔性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加工温度限制,为解决柔性太阳能电池加工过程中存在的柔性基底“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

新型钙钛矿微胶囊材料,实现信息加密升级

近日,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材料所副研究员何睿、研究员喻学锋团队成功开发出一种可对光和热等多刺激进行变色响应的新型钙钛矿微胶囊材料,能够有效提升信息加密等级和信息存储密度,相关成果发表于《美国化......